健康教育在感染高危型HPV女性健康行为中的研究进展

2021-12-04 04:43:26覃艾新覃凤英莫崇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危型宫颈癌微信

覃艾新,覃凤英,莫崇爱

(来宾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科,广西 来宾 546100)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约99.7%宫颈癌患者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感染是致病根源,因此,加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人群监测,可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1-2]。宫颈癌的病变一般分为4个阶段:首先是HPV感染,到持续性感染引起的宫颈病变,再到宫颈癌前病变[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最后到宫颈浸润癌,因此,在HPV感染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对宫颈癌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防范效果。针对HPV感染所开展的学术研讨,主要集中于实验室分型和流行病学,以及与之对应的治疗措施等方面,而对于感染高危型HPV女性的健康管理却明显不足。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加强感染高危型HPV患者的健康管理,及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确保感染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3]。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感染高危型HPV女性健康行为中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HPV感染女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仍较高,是常见的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性疾病,宫颈癌类型较多且病因较为复杂,可涉及到身体极大多数器官并易发生转移,一旦发病,将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4]。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依赖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HPV诱导的宫颈癌变开始于鳞状上皮内增殖性基底细胞的原发感染,这种感染是由HPV引起,在免疫功能不足以控制或清除感染或有其他诱发因素(如吸烟)存在的情况下,HPV感染持续并导致染色体组的不稳定,最终导致内皮细胞的恶性转化。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解剖结构,宫颈癌成为女性群体的常见癌变,其发病率尤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日趋年轻化[5]。据我国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癌症新增与死亡病例分别为392.9万、233.8万,其中,宫颈癌新增病例为11.1万[6]。可见,加强宫颈癌防治,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不受侵犯。以此为契机,针对我国宫颈癌逐年增高的流行病学现状,临床应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切断疾病持续深入发展的路径,比如予积极开展HPV疫苗接种、早期筛查,对存在感染HPV病毒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对病症的认知和防控。

1.2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及服务等,使人们形成健康的保健意识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针对HPV感染的治疗,目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手段,因此对HPV感染者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着力提升其疾病防护相关知识与能力、纠正错误认知和消除心理“包袱”,较之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意义更为深远。目前条件下,极大比例感染高危型HPV患者对HPV感染的基本相关知识认知较为缺乏,一旦确诊为HPV阳性,便会认为自己患有性病或宫颈癌,从而产生紧张、恐惧、羞耻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感染高危型HPV女性的健康教育,帮助其认识HPV,并了解HPV终生感染率可高达60%~70%等相关常识,明确纠正思想误区,准确把握HPV阳性不能与罹患宫颈癌划等号,且大多女性感染者自身免疫系统能够将HPV从体内剔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弱而无法自行将病毒在体内消灭,引起HPV持续感染,8~10年后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因此只要每年定期予以HPV检查和病理检查,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就有利于消除病毒与预防宫颈癌[7-9]。对于已感染HPV的患者,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这样有助于有效避免宫颈癌的发生和迁延,故临床予以感染高危型HPV患者健康教育,及时有效地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和生活习惯,是一项有利于确保其生命安全的管理对策。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群体健康干预措施

2.1.1 扩大宣传 随着人们对HPV知识了解的增多和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视,相关部门应创办关于HPV的活动的宣传,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定对应的宫颈癌防治宣传手册,定期在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或社区进行多种形式的病症防治宣传,将专家讲座与一对一咨询相结合,让健康教育深植广大女性心中,并尽可能做到让健康教育惠及家家户户。在医院大厅、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群众活动广场与公园等人口密集场所,采用发放宣传手册、设置宣传专栏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还可征求个人自愿建立健康教育微信群,群主与管理人员由医院资深医护人员组成,借助微信平台予以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信息交流[10]。另外,还可通过建立推广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2.1.2 多部门协助 HPV的公众教育是有益于全社会女性健康的基础教育,其不是单一的教育模式,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专业人员共同合作完成。相关研究倡议给受众提供适宜的掌握信息的渠道,确保研究成果能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公众、教育工作者以及进行健康教育服务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11],因此,推广该项健康教育,我们需要借助媒体、各级医疗防疫机构、专业人员、政府部门、学校等,主动传播HPV感染知识。其中,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宫颈活检结果分析、防治及致癌相关性等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资料,同时还应依据患者年龄与风险状况给予个体化的信息[12-13]。相关学者在文献中提到,健康教育最应向公众传达认知、态度、行为等知识,同时还强调HPV感染的高流行率和筛查参与的重要性[14-15]。

2.1.3 政策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已日趋常态化,但更迫切需要专业人员为其提供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以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宫颈癌是一种病因明确、筛查方法较为完善且可防可控的恶性肿瘤。我国颁布的《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16]已经明确阐述了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相关内容,其中,一级预防即加强健康教育与进行HPV疫苗接种;二级预防即给予所有适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已接种但已到筛查年龄者仍需定期筛查,存在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诊治;三级预防即依据临床分期采取适宜的手术、放化疗及姑息治疗,同时还明确提出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宫颈癌整个防控全程,其中护理人员是临床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应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郎妙双等[17]在研究中指出,患者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分娩怀孕次数多等均属于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帮助HPV感染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单一固定性伴侣,并加强心理疏导,以消除其心理负担和提升自身免疫力。

2.2 个体健康干预措施

2.2.1 建立档案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与后续护理干预措施,首先,要为所有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建立单一的电子信息档案,对患者基本信息情况进行准确收集和归档,内容包括,首次检出时间、病毒类型、感染程度、对宫颈癌基本知识的认知状况等。其次,再针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充分对感染者健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明确其具体的风险等级、存在问题倾向情况。最后,依据风险等级制定对应的健康干预措施,采取定期随访复查制度,并对健康管理效果予以评价和分析。

2.2.2 心理干预 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感染HPV,其会表现出担心、恐惧、羞耻等严重负面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后续治疗,甚至部分患者会抵制治疗干预,这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宣教以解除患者内心恐慌,明确告知患者感染HPV并不等于已患宫颈癌,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同时要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心态应对病毒感染,加强锻炼,提升自身免疫能力,告知患者采取科学规范的健康行为对宫颈癌防治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注意采取一对一的宣教方式,注意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针对其具体心理动向进行针对性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宫颈癌与HPV的关系、防治方法以及健康行为对病症防治的重要性等[18]。与患者交流时,要做到亲切自然,注意换位思考,一切以患者角度出发,感知其内心世界,并以实际为出发点,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努力构建与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医疗氛围;同时还要重视与患者家庭成员沟通,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与鼓励;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邀请通过医院健康管理成功消灭病毒者进行“现身宣教”,以增强患者的防治信心,提升其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2.2.3 行为干预 根据健康评估情况明确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制定完善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坚持淋浴,避免坐浴、盆浴,注意保持生殖器健康卫生;注意均衡膳食,不要挑食偏食,可多摄入蔬菜水果,尽量避免过度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养成良好的心态,要相信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该病完全可以预防并治疗,并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要提高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19]。建立微信群每周在群里发送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微信内容由健康教育小组共同编写,包括HPV相关的文字、语音短信、视频、图片等,发送内容为国内外最近HPV治疗动态、病例分析、自我护理经验分享、心理疏导、饮食、运动、休闲等,患者可在查阅微信群内相关的推送内容后,结合自身阅读、理解情况,选择回复“完全理解”“不理解”,护理人员则会对反馈信息每周进行统一整理,对 >10%患者反馈“不理解”的相关内容,在微信交流群内予以详细讲解。

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国内条件下,当前对健康教育效果实施评价的指标大约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类型:一是HPV感染相关知识与行为,二是相关心理结局指标的改善,两项指标缺一不可,既要注重患者行为习惯方面产生的明显变化,也要关注患者心理方面发生的改变。患者一旦明确感染了HPV,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将会反作用于女性机体,导致其免疫力下降,直接影响HPV在体内的清除。故针对感染HPV者,要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状况。王敏等[20]借助微信平台对HPV阳性患者予以了长达半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借助微信健康教育能显著促进HPV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水平好转,且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闵永华等[21]通过研究发现,通过自行设计的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行为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发现,电话、微信随访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4 小结与展望

针对感染高危型HPV女性而言,完全没有必要制造自我恐慌而影响病症防控。医院应积极应对,利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以增加其对病症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有效纠正患者的不良健康行为习惯、增强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以积极乐观心态应对治疗,进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虽然健康教育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进行完善,一是要进一步丰富与充实健康教育内涵。虽有学者对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HPV感染女性的干预效果进行了研究,但其形式还较单一,还需进一步丰富。信息化时代,在有效缩减就医时间的同时,也可节约医护资源。随着互联网浪潮快速兴起,如何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对HPV感染女性进行健康教育,值得进一步探讨。二是健康教育要贯穿于针对患者的整个防治全程。在感染HPV患者整个防治期间,需要临床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对其进行指导。三是要加强HPV感染女性的心理疏导。由于高危型HPV感染是发展为宫颈癌的祸首,这就使得感染HPV的患者普遍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对自身身体状况以及未来充满担忧与恐惧,若这些负性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将严重影响机体康复。故采取科学方式积极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生活信心、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危型宫颈癌微信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微信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7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