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对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但可以对当地产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还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也应转变它的职能,将自身的核算职能改变成管理职能,同时也应该加入决策环节中。伴随“1+X”证书制度的发展,彻底转变了原来的专业以及学制上的限制,X指的是多种职业技能证书,一方面它可以是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强化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对现有专业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该制度下将不再是对某一专业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基于此,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育,应该做到能够在会计领域进行综合发展的人才,以及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中,对于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获得相应的学分,还要求获取相应的会计等级证书。由从业资格证书进行升级,直到高级会计师证书,在X证书推出之后,极大地扩大了学生获取证书的范围。对于一些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学生,在获取相关会计专业技能时,还能收获其他的、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相关技能证书,对此“1+X”证书制度的发展不但提高了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扩宽了学生的职业面向。
伴随“1+X”制度的深入发展,对于“X”证书也有了更多要求,同时也要求其不可以和“1”脱离,要在基础学历证书基础上来实施。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部分。在开展“1+X”证书制度时,也要把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传统的操作实践内容以及“X”证书进行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但完成相关的基础教学,还可以依照自身的需求选取适用的相关职业技能来进行强化。推动学历以及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以此确保学生在收获核心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收获更多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现如今,在我国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大多数都是采用学分制的模式,该模式下学校会比较重视学分数量,往往会忽视学分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补考以及毕业清考来取得相应的毕业资格,这对于他们的职业技能来说,没有运用统一的标准。这种“宽进宽出”的模式不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重视学历,从而轻视职业技能训练。
现如今,我国职业院校同产业的合作通常都表现在一纸协议的合作上,仅有一些少数的订单班,没有进行深入的产教结合。这种“产”和“教”联系不够密切的状况,多数体现在企业与课程要求、社会需要以及职业要求的联系程度上,致使其对人才的培育不够具有针对性。该模式发展之下,将会导致教育链远远落后产业链发展,从而降低企业加入到产教融合的信心,以致产教融合缺少相应的产业支持,这些现象都将对就业结构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激发社会多方面的矛盾。
随着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促使传统的会计核算产生了改变,致使该功能逐渐衰退,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通常都还处在培育“账房先生”阶段。基于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导致了“学校热、企业冷”这种现象。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部门去学习,大多数从事的工作通常都只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少的工作,而且对于企业而言,其高级财会人员的工作时间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他们也不能够加入学校的实践教学中。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的参与程度较小,因此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通常都只是一些表面,仅是一些传统模式下的财会人员培养。
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育质量,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水平。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对于教师人才的任用通常都是比较重视学历的,往往忽视他们的技能水平,其中有很多年轻的教师资源,是从高校毕业之后就进入到院校教学,因此他们缺少实践经验,对于教师而言,他们是达不到院校对于“双师”的要求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水平。而且还有很多教师一直都是从事教学岗位,因此他们对于当前产业的发展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其教学内容相对落后。这种教师团队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并且不能掌握前沿产业,这也将导致他们在选取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时会比较看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这同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也无法培育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重视学分数量并且轻视学分质量的现象,应该使其明确职业技能证书的重要性,促使其强化职业证书的培训工作。在对会计专业人才设立相关的培养方案时,应当充分体现学历证书以及职业技能证书的重要性、重视对学习成果的转换。例如,对于那些收获较多职业技能证书的高职学生,可以使其免修有关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效果的转换。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结合自身的特征以及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来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与此同时也应同当地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产教融合,从而实现供需的良好对接。例如,可以实行现代学徒制度,从而构建订单班以及联合班,促进产业学院的建设,实现产教有机融合;另外还可以依靠当地的产业平台以及龙头产业构建相应的校外培训基地,为人才的培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1+X”证书制度的实行,高职院校应当全面发挥其自身特点,联系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的需要,设立多种职业培训课程,从而增加授课范围,同时还可以对本校学生以及当地社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进而加强产教融合的程度。
伴随“1+X”证书制度的发展,高职院校也应对其课程进行变革,将专业课程进行简化,并且应在原来的专业课程前提下,将和职业训练重合的课程剔除掉,从而完善课程的设立,构建专业的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以及培训课程体系,把职业培训的相关内容同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结合。与此同时,应在原来学分制度上,增加选修课程的学时,这样能够让学生依照自身的就业需要,来选取专业选修课程和职业证书培训课程。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多设立些职业培训课程,可以让学生依照自身的需求来选择相关的课程内容。
深化师资队伍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产教融合的加强,以及校企合作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将“1+X”证书制度全面贯彻其中。首先针对那些缺少相应实践经验的老师,推动他们更好地执行实践方面的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可以把握前沿产业,从而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其次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将企业专家请到学校中,从而帮助校内教师进行教学,打造企业导师和校园教师有机结合的团队。此外,加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和高职院校教师的互动和交流。例如,会计专业的教师通过对外咨询、社会培训等,将代理记账等项目引到校园中,从而极大地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伴随“1+X”证书制度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方面的人才培育方式有了更多要求,这也将促使传统会计专业实现转型发展,对其提供多种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伴随“1+X”证书制度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中完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育,充分利用企业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将学历取得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获得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