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琴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幼儿园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涵了幼儿入园、离园、集中教学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等各项内容。其中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衔接转换,是一日活动之间的中转站。过渡环节是一种特殊的内容,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组织。
我们班的孩子从中班升入大班后,他们对幼儿园越来越熟悉。每天,从进园到离园,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一有空闲,他们就喜欢打打闹闹,特别是洗手、上厕所时,整个教室都是闹哄哄的。教师管理起来累,而且收效甚微,高压镇压后,安静片刻就又恢复以往的吵闹局面。这一现象让教师倍感苦恼,但苦于没有有效的方法。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幼儿静不下来?是不是因为过渡环节老师对幼儿没有提出要求,他们无所事事,所以只好打闹、大声说话呢?细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才真正了解到,教师要重视“过渡”环节,应该丰富“过渡”环节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过渡”环节之中,才能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关注儿童,提升质量”的教学理念。
“过渡”环节是一日活动流程中幼儿从一项活动向另一项活动的转换。通常,“过渡”环节与幼儿集体活动的改变有关。需要“过渡”环节的情况包括:准备去户外活动、排队去别的地方、改变活动区、重新回到集体活动、饭后睡前等。我们尝试利用语言、琴声、动作等作为信号,将幼儿的兴趣自然的转向下一活动。在各环节的过渡中,教师要制定固定的内容,其中包括有趣的小游戏、优美的音乐、精简的语言等最为合适。如:幼儿集中教学时需要把椅子搬到固定的地方,老师就弹奏歌曲《蚂蚁搬豆》,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幼儿边唱边搬,在玩玩、唱唱中自然的转化到集中教学活动之中;幼儿午餐时,伴随着录制的优美的声音:“小朋友们,午餐时间到了!”幼儿在安静的乐曲《river flows in you》中,孩子们自己端饭,安静的吃午餐。当这些固定的歌曲、音乐在幼儿头脑中形成条件反射,他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做相应的事情,也就不会无所事事、打打闹闹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使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相对教学活动、户外活动等其他环节来讲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环节,许多老师会把“过渡”环节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认为它不是必须要完成的活动,时间也很短,因此对其不够重视,这往往导致一些意外的发生。更有甚者,因为怕出事,很多年轻老师会让幼儿趴在桌上“休息”,或者双手背后坐在小椅子上“休息”,岂不知,这真正剥夺了幼儿活动的权利,这样做是极其违背教育规律的。其实,“尊重”与“限制”之间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我们要深入学习幼儿教育理念,将理念融会贯通,与日常教育实践相结合,多反思、多探讨,不能剥夺幼儿自主的行为。例如:过渡环节教师要事先提出要求,让幼儿有限制的“自由”,这才能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自主游戏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是游戏的主导者,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游戏,及时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并迅速反应做出有效的指导。午餐后的“过渡”环节里,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坐在小椅子上看书。有一天,吃过午饭后,我发现有的幼儿想玩折纸,于是,我把折纸和绘本书都拿出来,让他们选择一种进行游戏,这样先吃完的幼儿就有事可做,不会吵闹了。但在选择前,我对幼儿提出相关要求,例如:先吃完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看书或是折纸,但是,选择好了就不可以更换,若真的想更换,可以在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下,两两更换,这样,纪律就会得以保障,时间一长,幼儿就能事先考虑清楚再去选择,同时也能专心致志做自己选定的事,幼儿的坚持性也得到了锻炼。
综上所述,我们要重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抓住教育时机丰富教育内容。在每一次的“过渡”环节,教师要一切从幼儿出发,真正地关心、关注幼儿,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支持他们的活动,让“过渡”环节发挥其独有的教育功能。有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过渡”环节,幼儿对幼儿园会更加喜爱,更能体现主体性的发挥,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终会像珍珠一样闪亮,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