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学习方式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2021-12-04 02:18上海市嘉定区新源幼儿园颜燕华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点点大风小班

上海市嘉定区新源幼儿园 颜燕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中强调:“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那么,什么是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是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特征,反映个体差异,与个体的性格和学习习惯有关。3—6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由于每个幼儿的智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个幼儿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倾向和学习敏感性,集体教学活动应尽量提供多元化、多通道的学习平台,让幼儿能充分地通过这样的平台获得有益的经验和方法,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下面就以我园小班第二学期的原创学习活动“大风吹来”为例进行解析。

“大风吹来”是在小班“动物花花衣”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借助了我国台湾作家林世仁《换换书》的故事内容进行了二次创编。大风吹,吹什么,什么就都交换了,这样的现象对于大孩子、小孩子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于是,我们从小班孩子最为熟悉的动物身体入手,动物身上的什么能换呢?换一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孩子们在故事中,发现动物身上神奇的变换。

活动目标:愿意区分动物的显著特征,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环节:通过两个内容的交换,从而引发幼儿对于动物特征的关注。

第一次交换(动物的身体):马、大象、老鹰。

第二次交换(动物的花纹):梅花鹿、斑点狗、奶牛、长颈鹿。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们思考,如何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和集体需求,基于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的学习更主动、更多元?

一、从听觉上凸显“趣味”,让幼儿的体验更浸入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重要的理解语言的途径。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培养他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在活动设计中,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听觉感官,运用神秘的声音导入、朗朗上口的儿歌、拟人化的动物语言,吸引幼儿带着乐意的、愉悦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从而理解学习内容。

(一)教师引导情境化

本次活动开始以大风吹来的情境导入,伴随着“听,呼呼,是谁来了?”营造神奇的大风形象,能够即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儿歌语言韵律化

活动中设计了朗朗上口的“大风咒语”:“大风吹,吹什么,什么都要换!”只要念起“咒语”,动物的身上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幼儿在儿歌式语言的沉浸中,激发对画面的关注,从而集中注意力进行观察,乐于表达。

(三)动物问答互动化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PPT的设计中增加了不同动物的问答,如小马问:“大风把谁的鼻子吹来了?”大象问:“你们知道我的鼻子有什么用吗?”引发幼儿的倾听与表达,幼儿边听边说边模仿。

教师充分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特点,尤其对于听觉刺激更加敏感的幼儿,设计不同的互动语言、贯穿始终的“大风咒语”,能使幼儿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和愉悦的学习情绪。

二、从视觉上凸显“变化”,让幼儿的学习有梯度

《指南》提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同时也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结合视觉感官设计,活动中不同画面呈现递进性,遵循了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差异,让小班幼儿的学习有梯度。

(一)画面呈现直观性

小班幼儿喜欢形象生动、变化有趣的事物,常常把动物或者物体拟人化。在活动中,我们选择了动物作为幼儿互动的对象,通过形象直观的PPT呈现,变化的动态画面吸引着幼儿的有意学习注意。

(二)动物变化多重性

同时,我们也思考,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容易接受简单的事物,在获得成功的体验后愿意继续尝试。如果一开始就遇到困难,很多孩子会产生放弃、退缩的想法。所以,这就决定了活动在设计上应该遵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过程。这样活动不仅能够更加吸引幼儿,而且能够培养孩子思维的逻辑性和逐步挑战的愿望。因此,本次活动的“变”也进行了多重设计:从变无到变有、从变错到变对、从同一部位的变到不同部位的变、从显性特征的变到隐性特征的变。

(三)动物交换层次性

在重难点环节上设计二次交换:第一次动物身体部位的交换、第二次动物身上花纹的交换,是在遵循幼儿能力的基础上逐步进行适时适度的挑战。(1)不同的动物数量:由少及多。(2)不同的动物特征:由易到难。(3)不同的呈现方式:由近及远。这样的层次设计不仅从视觉上凸现了“变化”,而且关注幼儿的理解规律和认知水平,显现了环节的逻辑和递进。

三、从动觉上凸显“体验”,让幼儿的思维更立体

幼儿主要不是通过书本、通过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我们要创设宽松的、积极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动手动脑、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等。因此,在活动中创设给小动物送点点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互动,从而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小班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思”的表现与中大班幼儿截然相反,他们常常表现出“做”在前而“思”在后或“思”在过程中。于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第二次动物花纹交换时把梅花鹿、斑点狗、奶牛、长颈鹿的斑点都变没有了,结合提问“这次大风咒又吹起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风把动物们的点点都吹走了,你还知道这些动物身上的点点是什么样的吗?”,不断推动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为动物找花纹的愿望。

(二)个体操作显现思考

为了让小班幼儿的“思”更显现,同时满足小班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送点点的互动环节,幼儿在看看、找找、比比、想想中,将不同大小、形状的点点给小动物,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活动运用动静交替、个体和集体相结合的不同方式,满足全体幼儿的学习需求。

(三)互动交流提升思考

在给小动物送点点时,教师始终带领着孩子们沉浸在帮助小动物的情景中,有的孩子在互动时主动告诉小动物“我来帮助你”,送完点点,还会轻轻凑上去和动物说说话。这种渗透式的学习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从而达成活动的目标。当发现小班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经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引导和帮助时,教师及时小结引导:“我是梅花鹿,我的斑点是圆圆的、小小的。我是斑点狗,我的身上有圆圆的小黑点,我最喜欢我的花纹了。”将幼儿零散的回答进行梳理和提升、总结和归纳。

幼儿在体验中主动学习,在体验中获得提升。通过互动的方法帮助幼儿聚焦探究的问题,让“思”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使幼儿的“操作”与“思考”较好地产生了联系。

“大风吹来”活动遵循了幼儿的学习方式,重视幼儿的学习差异,建立各学习方式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机地将其整合起来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其整合方式是基于幼儿学习特点与风格,充分调动幼儿的多元感官,在“听中学”“看中学”“说中学”“思中学”,并与“玩中学”结合,形成多形式、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唯有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听懂幼儿语言、理解幼儿思维、看懂幼儿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点点大风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大风吹(二)
大风吹(一)
人小鬼大狄仁杰
点点
点点
点点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