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朱雯燕 英振昊*
“网课”成了最新的主流话题,线上网络授课的流行趋势不仅如此,在整个教育界,一直秉承的就是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结合的理念。而现实中,普通意义上的混合式学习大多只是强调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强调第二课堂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导致陷入过分强调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而忽略了原本的教学主导(教师)的误解中。线上教学也渐渐地被大量粗制滥造的网络学习资源代替,教师也是跟着如此形式化的“潮流”,生硬拼凑地进行着表面的线上授课。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B-Learning”教学团队成立于2017 年,综合研究包括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PBL 在内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沿着基本的理论假设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并从实践中通过与学生换位而不断获取有效信息,分别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团队秉承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开创性地在团队中配置学生参教代表——“学导师”,建立“学导”制度,首次实现学生“零距离”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与青年教师一起协同发展。教师之间做到角色换位,由高年资教师亲自带教,一边传授教学经验,一边共同研讨教学问题,然后由青年教师将教学理念以RTS 模式为载体传授给学生,培养部分优秀学生成为“学导师”。“学导师”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取的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学团队,形成了高年资教师—青年教师—学导师(学生)为一体的链式反馈系统。团队成员学科专业结构清晰,人员搭配合理。
为推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的协同发展,团队教师针对当前主流教育理论的深入整合,原创了RTS(roll-transforming study)教学法。作为“B-Learning”教学团队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师在知识的授予者与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观察者、反思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学生在知识的汲取者与知识元件的创造者、对教学过程的反哺者之间的角色转换,教师与学生共同体在课上讲授学习与课下协同创造的模式转换,促进知识学习与趣味竞赛相结合、教研项目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以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RTS 教学法,“三个结合”与“三个转换”的实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花栗学苑的建立依托于校教务处混合式学习教学团队,是一个将学生碎片化学习成果转化为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学生参教性教研平台。花栗学苑取名灵感来源于花栗鼠的生活习性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相似之处。花栗鼠由于对食物贮存地记忆不强,被遗忘在仓库中的种子在条件适宜时便会发芽。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存在碎片化、对知识储存无计划性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构建盲目性的特点。花栗学苑的建立可以针对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加以纠正,对碎片化的学习成果进行整理并合理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创造力,最终以“知识元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储存、共享与传播。花栗学苑自建成至今共举办过三届“花栗杯”RTS 教学知识元件大赛,得到了来自校领导及学生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生成了较多优秀作品。不仅如此,为了夯实康复专业学生对外交流的语言功底,花栗学苑还适时组建了外研学社,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双语化改造,设计高质量的双语课件,为双语化教学改革的进程助力。
作为实现师生共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研究组织,秉承循学敦教、教学相长的宗旨,由教师团队和学生组织共同研习专业知识,本着“专业主导、兴趣定向”的原则,形成RTS-Community(教学微社区)。教师通过在微社区中担任引导者,与学生共同研究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教学薄弱环节,从学生身上吸收创造性思维和创意,用于优化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不同的专业阶段具有不同的思维特征,其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都受到这些思维特征的深刻影响。为能够呈现“分级精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教师根据康复专业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活动。比如针对低年级新生的RTS 知识元件设计大赛,重在启发思维、培养兴趣、引导分化(RT、PT、OT、ST),强调寓教于乐、自由联想和开放性创造;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康复专业导学团,重在技能操作、实训演练,为两年一度的全国康复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同时也为SSP 病人培训以及临床技能考核打好基础;针对高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专业论文PPT 设计大赛,重在理实融合,精专探研,进一步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据此,提出“分级精进”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在下一阶段的团队建设工作中将着力落实。
以混合式学习理论为基础,依照主题搭建、材料呈现、思维引导的思路去组织线上及线下的学习形式,着力实现教学研究的四个混合。
为了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式的学习,综合应用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项目式学习理论、参与式学习理论、翻转课堂、情境认知理论等在内的学习理论,进行深度的融合以指导学习策略,进而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
精品的在线课程、生动有趣的教师面授、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全面的资料积累等,将资源尽量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建立一个能够“一站式”学习、强大的知识管理中心,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体系化、体系知识数字化、数字知识内在化。目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来自学生和教师的教学资源,只需要配套建设网络数字平台即可。
打破既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单向传输过程,由教师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向学生输出自主学习指令,并呈现素材,然后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挖掘本节知识的核心要义,教师仅作适当引导。最后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灵感与反思进行收集反馈,用于参验教师教学思路及方法的适用性,最终借助学生反馈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将作为提升成果的教学素材重新投放给学生群体使用,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有效的良性教学循环。
每个人都会随时准备学习,但不希望总是被说教指导。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建立综合多种功能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从信息获取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过程到协作环境,一切都围绕学生展开,借助侵入式的情景设计,让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力量,将网络知识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对接,让教与学浑然一体。
在设计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案例过程中,团队恪守以下三方面原则。一是系统规划、深度融合。不是单纯地将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混合,而是提炼两种学习形式中的各种学习要素进行有机整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容性,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二是基于实践需求的理论选择。着眼于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专业的建设实际,既不过多依赖在线学习,也不能单纯依靠传统教学。避免盲目、滥用混合模式,不能为了混合而混合。三是操作性和复制性。要综合考虑各种软硬件因素,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建立起能为各相关专业教师所用、为学生所用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教学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学环境既包括硬件的实体环境,也包含软环境(网络环境),是学与教并重的教学环境。实体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实验教学环境、公用计算机机房、图书馆、校园网建设以及学生寝室等校园环境。网络环境采用智慧树、长江雨课堂、慕课以及蓝墨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校园网及网络教学平台互联整合,使得整个学习环境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知识建构整体。按照混合式学习的内涵,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要,提供多样的学习通道。因此,混合式教学课程在教材设计上,采用立体化教材设计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材料。
一是网络化的课程学习导航。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网络课程建设由内容提要、学习目标、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建议、学习任务(作业)、评价与反馈六个部分构成。二是网页教材。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就相关主题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为了杜绝网页教材变成教科书的搬家版,其内容的设计会充分考虑利用有声的动画、彩色文字等的呈现形式,尽可能地做到把所学的知识多媒体化。三是在线测验题库。课程利用智慧树及蓝墨云班课的测验功能模块,建立课程在线测验题库,题库包括多种形式和不同的考查维度。
围绕教育教学理念与RTS 教学法,团队成员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形成了一系列的操作程序,指导学生填写“知识元件设计白皮书”。在填写过程中,学生一步步把书本专业知识转化成有趣味的作品。具体做法如下。(1)学生自行成组,将知识元素对应课堂上学习的某一章节中学习到的内容进行设计。(2)为使素材内容表达形式多样化,可使用文本、图片、思维导图及多媒体影音,课程正文、附文、课后小结及习题等教师课堂演示的所有形式。(3)结合教学大纲,总结出重点、难点。(4)阐述动力设计的表现形式。(5)简述设计理念并说明本元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对形成的成品模式进行报告。(6)简述学习预期与设计展望。(7)进行问题分析。(8)形成学习评价。(9)设置共享传播方式,如现场演示、印刷品或光盘、实物模型展览、网络资源,全开放或有选择开放共享。(10)填写在知识元件设计过程中参考的所有文献资料,说明杂志来源和作者信息。
RTS 教学法结硕果,团队成员在角色互换的指导思路下,不断研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将团队理论自觉自发应用于教学实际,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2018年度举行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教师讲课竞赛和全国第二届康复治疗相关专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团队教师共获得一等奖4 项、最受学生欢迎奖1 项,团队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康复相关专业技能竞赛三等奖1项。在2019 年度举办的第七届“中医药社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团队负责人指导青年教师(其中一人为团队成员)获得一等奖2 项、二等奖1 项,团队负责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20 年度,团队负责人主讲的运动生理学(含生理学)专业课程被评审为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团队下一步主要侧重于网络平台建设和成果梳理总结以及论文论著与发明专利的撰写。准备建设实时交互式网络资源平台,将以RTS 理念为基础的师生协同合作产出的知识元件产品以数字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和收集,为进一步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发展进程的大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B-Learning”教学团队通过对以上各种措施的制定与优化,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教学操作规程,适合于在行业内传播复制,为我校其他学院及兄弟院校施行RTS 教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