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程 杨艺宁 邬琼
摘要: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大学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二者的和谐统一,能够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实现思政教育目的。
关键词:唯物史观;大学阶段;思政教育
一、引言
唯物主义史观是当今世界人们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科学手段。目前,在社会学领域,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探索的科学总结,是对人们思维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晶,还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取代唯物史观。
二、唯物史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首先,一方面来讲,唯物史观主要着重于“现实的个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为了解决“人的政治社会化”这一问题,可见,两者之间在理论上有较为相似或是共同的基础,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唯物史观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及作用。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有助于大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本质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使大学生的思政水平、综合素质、认知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有效的、良好的提升,以达到唯物史观下思政教育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为了更好的实现二者结合,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多读多看,认真研读唯物史观的思想本质
为了给学生进行准确而系统的政治基础理论与知识的讲授,老师自己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意识与理论素养,这除需要老师具有较准确的政治意识以外,还需要具有比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准。而老师为了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准,一方面要多研究典籍,另一方面也要关心学术前沿,并主动参与学界研讨。在研究典籍时,基本的要求是老师应该精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中国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重点、典型作品,只有当教师也理解了上面所提典籍的基础理论的精髓所在,才可能给学生更加专业精准的传授。同时在关心基础理论前沿问题时,需要时时保持自身高专业、高水准的前沿理论基础知识;唯有不断争鸣,学界方可不断进步,所以学界也需要争鸣、交流。当前学界环境相对宽容,学术观点也相对自由。相应的,有些关于学术思想的探讨也相对活跃,而且学术思想更替迅速。在这种过程中,错误的思想往往会被摒弃,而真相则会越辩越明。因此老师应时时注意理论研究前沿,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做到与时俱进。
2、实事求是,以正确的唯物史观方法论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进入了大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生怎样去学习,以及怎样获得分辨是非的能力。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地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唯物史观研究方法论,来剖析和评价历史社会问题。而唯物史观理论的一个关键理论基础是“求真务实”,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对待社会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分析,既不能文过饰非,又不能全部否决某个事物,要用辨证的思想方法来对待历史社会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要从过去对历史事物简单的断章摘句、贴标签,逐步返回到对唯物史观的更深层次理解。从理论上来说,在过去比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思政教育把学术知识视同于政治学,所以凡是不合乎政治意识形态规定的看法,都被打为唯心史观,看成是资产阶级的思想立场。实际中,由于网络时代各种资讯传播方式越来越发达,学习者接触各类专业知识的途径与渠道相比于以往已经比较广泛,而过去那些单纯的讲授方法也显然无法为学习者所接受。这就需要老师们必须用最恰当的方式,从科学理论的高度来教导学习者。而且由于网络良莠不齐,所以学习者们在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中往往都只注意“求新”,大都忽视“求真”,所以如果错误或是片面、偏激的理念先入为主,那么传递专业知识与理论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将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把关于某些重要问题的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合。
3、着眼实际问题,把唯物史观与社会重大现实、热点问题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要灌输学生某种思想观念,更关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这也就要求了学校在教学时,一定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而唯物史观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这就决定了人们在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非但不能脱离现实,而且一定要联系实际;可见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可以指导实际。二者共同的认知基础决定了在大学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密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最好地达到思政教学的终极目的。
4、注重活动实践,从各环节中认真掌握和落实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精神
唯物史观研究很注重于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在中国教学思想中也有着“知行一体”的优良传统。老师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人,具体的知识理论还必须由学习者的亲自体验才能真正掌握。老师只有做到将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掌握并达到大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在大学课程思政教学中都有专门的实践课课时间,学校之所以如此设置,正是希望使学习者更加深入的掌握理论,从而训练学习者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实践教学角度来看,这种的设置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如在七十年国庆之时,老师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作业,学生们运用课下经验和自己的成长经验,就我国的七十多年发展变化、改革与开放的辉煌成就、家乡的发展变迁,以及本人与家长成长经验不同等方面撰写了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如此学生们以自己去亲身调查,就会对祖国七十多年来的发展进步有比课堂上所讲授的更加实际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加强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从而学生就可以更好的提高爱国心和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三、结束语
因此,在唯物史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的课程中,应当不断发扬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教育落到群众实处,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孙庆民:《唯物史觀视闯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着力点》,《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31期
[2]杨彦京、杜莹:《高校唯物史观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胡华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7年
作者简介:
1.姓名:刘鹏程,男,汉族,1985-12,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2.任职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3.职称:副教授,
4.学历: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5.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辽宁省2020年度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四史”教育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为:2020GXDJ-QN01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