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美术教学像一座五彩斑斓的大花园,漫步其中随处可以观赏到美丽的鲜花,美学教育能美化人的灵魂,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还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美学教育是学生进行自我人格塑造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能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赏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大有益处,而美术教学是对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并不像语文、政治其他学科那样只是简单渗透教育而已,美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美的能力,使学生的感情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心灵得到和谐发展。下面着重谈谈从哪几方面实现美术教育中的美学教育。
一、在联想中显现出美。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有时在产生某种感觉时,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兴奋。联想中的形式感是美术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美术是以联想和形式感而存在的一门艺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首先需要了解美术课程的形式,就是了解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元素,例如:画面中的构图、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美的内心感受,进而构成了对艺术美的整体感知。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画面中的美感,尤其在没有经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引导之前,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感知其中的美丽和魅力,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知能力,就成了美学教育中联想的重要方面。
这种不同类的感觉相互联系起来就是联想。联想现象应用到文学创作中,就会产生美的效应。联想的作用可以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把某些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联想出形象化。如《几何形体的联想》通过学生对实物几何形的了解,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点拨学生对实物加深了解,让学生提高想象空间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会感受到身边实物的美丽变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对美的认识。
二、在自然中生发出美。
在美术领域和课本中自然美随处可见。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在讲作品欣赏课,体会美的教育。如在讲解《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油画、版画、雕塑、设计、建筑和多媒体设计等,这些形式上的创作都离不开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古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中对美的总結,所以让学生知道美术无处不在又有许多变化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
三、在赞美的语言中感受美。
在美术教学中,美学的教育还体现在赏识性的语言评价。“你真聪明”“你真棒”类似的教学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心理的满足,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表扬像拂面的春风温暖求知的心。
表扬的语言要有变化,不同的表扬角度,不同的表扬对象都应有不同的措辞。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又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四、在评价作品中体会美。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增强美的感受,评价美术作品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评价作品中,首先要知道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环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对美术作品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欣赏到作品当中的美如在讲《捣练图》,教师通过介绍唐代女性以“丰满圆润”为美的特点和唐代的历史背景、作画风格,使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作品当中的美,只要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才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仕女画的赞美和热爱,达到美学的教育目的。
五、在对比中映衬美。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美术教学中,在对比中实现美学教育。在美术绘画中通过,颜色的明暗对比 ,颜色的冷暖对比,颜色的色相比如补色对比,来突出或者虚化某个物体, 让画面看起来有主次只分 ,有空间感而 采用的一种手法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在讲授《三位中国美术家》时,书中对三位人物的介绍、作画风格、作画形式的不同做对比,国画的丹青笔墨与油画的色彩淋漓做了鲜明的对比,通过以两种形式上不同的作品对比,国画的技法与油画技法上的对比,国画与国画之间的形式对比,例如徐悲鸿《群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的国画与油画的不同,国画与国画的不同,使人产生美的感受,达到了美育的效果。
总之,美术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如何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使其掌握美术基本规律以及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并最终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能力等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把美学教育作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克服过去只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将美学教育贯彻美术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