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研究的范围是汉字印刷字体,同时会设计部分具有针对性的外文印刷字体,这里的印刷字体主要指狭义的印刷字体,是指正文和标题字体。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书法性的概念的引入,在书法和印刷字体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同时通过对书法性的分析使其具体化明确化。
关键词:汉字印刷书法艺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排版的时候,设计师通常会喜欢用字形丰富的英文来排版,或者是中英对照,当然这里有全球化的设计需求,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中文印刷字体的形态匮乏。设计师需要通过字形来传达给观者不同的情感体验,但作为具有象形基因的汉字在这方面却显得不如符号化的西文,这是当下汉字印刷字体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我想从书法的角度出发,来解决这一问题无疑是好的出路。为下文汉字印刷字体的书法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与方向。基本结构就是目录里提到的首先是导论,然后是当下的背景分析,然后是书法性的概念解析,然后是印刷字体的书法性分析,最后是结论。
首先是视觉文化背景,进入二十世纪,汉字印刷字体受西文影响很深,出现了黑体,等线体等字体,同时宋体也日趋成熟,更加程式化。同时印刷字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街头巷尾都是宋体黑体。而日本台湾等地则依然保留了很多汉字书法字体,这种由字体所传达出的视觉文化氛围是强烈的,同时也是值得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另外一个背景是大的设计背景:后工业时代的感性回归。到了90年代,随着大工业生产对设计影响的减弱,人的主体意识开始增长,设计师不但追求设计的精准同时也留意设计的直接与偶然。同时,近年来,中国设计师开始尝试复刻一些早期极具书法韵味的字体。同时国外设计师利用技术手段设计出模拟手写字体。
书法性概念的解析。首先是自然的概念引入。自然是对书法性概念的具体阐释而提出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具,邱振中说线有两种形态,其中之一是几何线,还有一种是徒手线,而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呢,是徒手线的艺术表现。相对于打印和几何线书法线条因徒手而更加的自然和生动。二是从形态的角度出发,在书法里不但是书法欣赏活动中会应用到比拟自然的手法,同时在书法创作中也会从自然界吸取灵感。书法的理论体系中有着以道家思想为美学基础的天然派别之说。天然派的理论是美是出于自然最高的作品,不应因为人为的来判定他的美丑和高低。天然所指的天然和喻物不同,并不是说自然环境,而是诉说着一种对人工加工的反对。宋代文人认为书法的美应该是顺应着字和笔画的自然形态。而从人的主观角度出发印刷字体的每一个字都是可控的程式的进行反复斟酌的,所以使字体处于一种完全可以人为控制的状态,所以达不到自然派所崇尚的,自然的无人工的雕饰美。而书法则是一种即时的书写,天然混成。
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进行分析,自然这个特质被作为具体化的书法特性提出了。下面将自然具体的氛围两部分,一是笔画形态的有机性,一是书法形态的自由。笔画形态的有机性是指书法通过人对毛笔的控制运用笔法,从而产生的字体笔画形态。不仅是一种徒手线条,同时也是人的主观控制。而从另一个方面而言,书法自由的生长形态,是因为很随机的即时醒的书写,所以文字有着丰富形态的变化,再次而看,文字已经成为绘画线条来进行传达情谊,而不单单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符号。这些对传统程式的破坏也体现着书法的自由艺术。
再来对汉字的印刷字体其中的书法性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宋体的书法性演变。早期宋体演变过程中的书法性。宋体由唐楷经过雕版的影响发展而来,在明嘉靖年间基本成熟,宋体其实是对唐楷的模拟中由于工具所限而逐渐形成的,通过刻刀将楷书毛笔书写的特征转化为雕刻的特征,但由此形成了新的形势美感,而且并没有完全脱离书法,只是形式上的转化。这种新的形势美感已经不仅是工具的作用结果,同时也是对工具的一种美学观照。
二十世纪宋体字的书法性回归,分为两部分,一是仿宋的形成,一是二十世纪60年代对宋体字的楷化。仿宋是由丁氏兄弟仿照南宋临安陈起陈宅书籍铺出版的书籍制作而成,是处于对当时普遍流行的宋体字千篇一律的不满,所以上溯宋代刻本字体以求不同于宋体的新型字体。因此,虽然仿宋形成于宋体之后但却有着介于楷体和宋体之间的形态特征。其实和现代的字体复刻有着相似性。
而60年代的宋体字楷化则是在宋体字的基础上融入楷书的笔化特征。例如牟体等字体。
复刻字体对书法形态的取舍,字体的复刻是实现汉字印刷字体书法性的一种途径。通过对具有书法性的老字体的复刻来实现当下媒介环境的再生。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有很多字形上的变化,由于早期多是雕版字體,和现代基于活字的印刷字体在结体上存在差异,复刻会使字体结体更加统一方整,另外字的笔划形态也需要提炼概括形成高质=E9__的印刷字体。复刻这个过程其实是对老字体重新认识的一个过程,是取其神的过程。
手写性-书法的有机生成。生成类字体的探索也为印刷字体的的书法性的实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通过电脑编程技术来实现对书法的模拟,从而达到书法灵活自由的手写形态。在汉字方面,弘一法师曾经为开明书店写过用于印刷的活字楷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近年来,汉字字体设计师正试图通过OPENTYPE字库技术使每个字在字库里有好几个不同的形态,在形成词语上下文时选取最适合的形态进行衔接搭配,从而形成贯通的行气和灵活的体态,实现对书法的模拟。各尽字之真态-结体的灵活性。汉字楷书到了唐代提倡大字令其促,小字令其展,体态方整统一。而到了宋代宋人绕过唐楷上追魏晋,追求洒脱飘逸、丰富多变的艺术趣味,由苏轼的书法可以看出其天真烂漫,各随其形的自然体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以《张猛龙碑》为例来说明书法结体应顺应汉字的自然体态:
相应在现代字体设计中,设计师安尚秀设计的安体与此论断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设计师也在进行汉字字体不同形态的探索,试图打破汉字方形的统一字面使字体形成大小不一的有机形态。在形成文本时,呈现了不同于方块字矩阵的视觉感受,形成了文本视觉节奏的流动感,别有一番趣味。
参考文献
[1]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 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丛镜蔚,威海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