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探析

2021-12-03 20:12杨雪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发展路径高校图书馆

杨雪

[摘  要]本文主要从图书馆业界形态、前景趋势、目标任务、途径方向等方面,剖析了图书馆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从图书馆发展的战略角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创新驱动、改变观念、转型发展”的总体发展构想,并就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架构方向、实施策略、具体路径等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数字技术  发展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由于数字技术的介入,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及其功能和作用已悄然被边缘化。这里有历史原因,也有新形势下带来的新问题,但最根本是由于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及其思维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对症下药,以求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分析现状,可以明确意识到以下问题的普遍性和日趋严重性。

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是图书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少,且无论作出多少努力都很难改变。现象直观而简单,但折射出的成因及其发生的变化并不简单。说明在数字技术的介入下,信息获取的渠道与方式发生了改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数字技术的介入,读书与学习已经从一件事变成了两件事。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依然以传统模式加以解决,只能事与愿违。

二是对新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不清晰。新技术是一种普适性技术,必须与具体需求及相关内容结合才可以发挥作用。若不知道或做不到这一点,就只能是一些说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美不胜收,做起来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空话。新技术发展到今天,会有内容为王的社会共识。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具有规定性、完整性的集散系统,随着新技术的加入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这一属性更加强化而非削弱。因此,新技术的属性及图书馆的属性决定了这一结果,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也概莫能外。如果新技术在应用中出现问题,一定是背离了上述属性。就事论事,局部问题局部解决,不了解新技术的基本要求是系统性和人机一体性,而这一点恰恰是新技术的核心理念。不了解这一点,新技术只能成为摆设而不能发挥作用。

三是观念陈旧,管理落后。传统图书馆的运行及其基本架构均以图书集散为核心。之前,对传统常态下的图书馆是完善、完美、完全适宜的,但在数字技术介入下,就已经部分或大部分失效了,数字技术的介入为图书馆带来了全新要素,对新要素而言,传统的优势已成为发展的桎梏与障碍,包括现存评估中的标准都已经不符合发展要求,是首先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转型的关键。

四是目标模糊,推进乏力。这是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状态。数字技术派生全新要素与全新需求,是原有模式无法容纳无法承接的,需要改变,但如何改变,技术本身不提供答案,原有模式不仅不提供答案,而且更是障碍。因此,就形成了一方面迫切地意识到了需要改变,一方面又不知道如何改变,从何入手的困境。究其根本,是缺乏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认识。认知的模糊导致目标方向的模糊,目标方向的模糊必然导致推进乏力。若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将会有助于加强这一问题的解决。

五是人才匮乏,不敷所用。图书馆管理员缺乏技術含量,专业背景不清晰,这是传统图书馆存在的通病。由于其基本工作内容就是传统纸本图书的采编著、图书的流通、剔旧等,从认识上认为图书馆的工作技术含量要求低,功能与作用有限,日常工作和专业背景及受教育的层次关联不大,从而在人员配备上不够专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图书馆成了分流人员和机构内解决就业的途径。对标国内知名大学看,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以博士生为准入标准。无论何时何地,人才都是第一要素,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发展的障碍。对于新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而言需要彻底改变。

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1.认知

社会发展表明,人生的学习分为两个层级,分别是制式教育和自主学习,互为表里,自主更重。制式教育由学校完成,在提供普适性、标准性教育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制式教育的继续和提高,是成就杰出人才的主导路径。截至目前,图书馆依然是自主学习的最佳选择和必备硬件,这也是图书馆源远流长且日益发展的根本原因。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发生在这一认知不足上。如果补足这一认知并形成共识,就会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并从根本上解决。

2.机构重置

机构重置是新问题也是遗留问题。传统图书馆以图书集散为主,集散能力大于要素集成;组织架构内涵建设大于基础和基本建设;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大于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软实力大于硬实力。因此,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机构设置以此为准,对于新技术条件下的图书馆而言,纸本图书集散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除了原有的纸本图书集散外,又增加了信息集散、资源应用与建设、系统建设、平台建设、网络建设、项目建设、公共服务、新技术应用与研发、教科研研究与支撑、创新应用、数据采集及其分析与应用、综合管理、空间建设等,而且还在继续发展中。原有的机构不仅不敷所用,且成为障碍。机构设置就像一个篮子,把该放的东西放进去,把不该放的拿出去,这样才好管理。东西多了,篮子就要变了,如果不变,东西就放不进去,东西放不进去,也就提不起来,提不起来了,东西自然就散了;再就是东西多了,要想简单,就需要分类,如果不分类或分类不清,就会乱了。这样下去,不要说发展,就是维持都困难。图书馆很多时候管理不善,举步维艰,难以发展,都与此有关。这是发展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也是转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重置是必须的,而且越早越好。基本思路是合并同类项,实行大部制,大部分按专业分类。重置后的机构具有前瞻性和扩容性,既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又力求相对稳定;结构完善合理,职责清晰明确;合并同类,实行大部制,大部分按功能与作用分类形成二级序列;能够承载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并保障基本运行的规范有序和高效。

3.人才更新

升级换代需要新的人力资源。在传统图书馆的负面责任清单中,这一项尤为突出,人力资源极其不足,这是由于对传统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的误导造成的。虽然在新的图书馆条例中把图书馆定性为综合性学术机构,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大不相同,其中制度建设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长久以来,学校在对图书馆人员配置上,均对学历和职称要求不是太高,只要会劳动、会搬书、会上书即可,很难从科研及发展趋势上来考虑,从而导致薪资待遇低,在学校地位不高,很难引进人才,也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为在一个一眼就可以看到天花板的密闭空间里是很难对人产生激励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制度安排,实现职称的多样化以及同工同酬。同样的知识背景与专业,进入教师队伍和进入图书馆,结果大不一样。作为二代图书馆,其专业的多样化和要求之高已经超出了单一的教学,它所要求的综合性是针对所有专业,而不仅仅是某一两个专业,它的综合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由不同专业的人组成的团队。只有建立起符合这样要求的团队,新技术条件下的新时代图书馆才能够成立。所以,学校从顶层设计上就要考虑图书馆的发展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带来的影响,需要重视图书馆的用人机制,让专业职称多样化,明确每个人的发展与提升空间,调动全员积极性,一支新的队伍就会诞生,不但解决了人力资源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成长。当每个人都成长,事业的成长也是必然。当然,也应该有退出机制,不符合要求并经过再造依然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应当退出。

4.优化管理

管理就是变复杂为简单,变模糊为清晰,从形式上看,“十二五”为高速发展期,完成了图书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基本符合规划预期。“十三五”为滞胀期,表现在整体发展未达规划预期,空间建设、空间管理、新技术应用、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等基本维持在“十二五”的水准,发展趋势由领先到与发展趋势距离拉大。但在架构设置、组织管理、内涵建设、要素认知、发展趋势、路径选择、深层障碍发现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加深了对图书馆“十四五”目标方向与路径的认识,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优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基础上,还应该在制度建设上考虑,都要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养成自觉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管理的结果应该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并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成长了,团队成长了,所从事的事业也就自然而然蒸蒸日上。理念要想成为实际,就必须物化为制度,把抽象的理念和目标化作具体标准与规则。优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符合基本理念所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其间,尤以量化考核体系建设为重。没有量化考核的制度建设不仅缺乏效力,也会因为没有考核而形同虚设。一个不能考核也不要求考核的制度是不会被执行和认真对待的,这就是为什么特别强调量化考核体系建设的原因。检讨以往的制度,这一项是缺失的。因此,补足这一制度是必须的,也是当务之急。当然,以前缺失也是有原因的,这一制度建设将涉及所有人和所有方面,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因此被搁置也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要想发展,想优化管理,这件事就非做不可。与其配套的,除已有的其他制度外,还应该建设的制度有:关于个人发展的计划与规划,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清单,工作计划、工作日志、数据分析等。以上制度和规定的建立,将有效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及其个人成长。

5.要点要素分析

要点取决于要素,认知了要素,也就明确了要点,要点清楚了,规划的基础也就清楚了。因此,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对于要素的认知。构成图书馆的要素很多,特别是在新技术条件下的今天,但具有决定性的核心要素有七个,在可知范围内,无论图书馆以何种形式展现,都是由这些要素的性质特征及其实现程度决定的。一是空间:单一到多维。二是纸质文献:以纸质为载体,平面、实体、收藏性、移动性阅读体验良好。三是数字资源:以数字为载体,立体多维、共时性、虚拟性、传播推送使用性好,收藏性、移动性阅讀体验差。就目前来看,其主导性功能在于应用,是碎片化阅读的主体。四是网络:移动互联、虚拟化、泛在化,是传播的基础。五是数据化:这是行为轨迹、机器行为、计算化、智能化的基础。六是智能化:可解放人力和智力,突破人类极限,改变现有工作运作模式,以全新方式推动社会发展。七是集散: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决定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些要素的集合及其发展构成了图书馆的现在及未来。

6.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但往往会因简单化而流于形式或误入歧途。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文化建设不是口号,不是标语,不是刷刷墙扫扫地,文化建设是对图书馆空间要素在教书育人中的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知,和“双创”及“双一流”密切相关,也是工作实践和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磨合、相互调整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主要构成要素有三个,即价值判断、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所谓文化建设就是此方面的建设。只有如此,一个团队的文化才可以形成,也才有可能被建设、被传承和被积累。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说一套做一套,形成负面文化。这也是关于文化的一个误解,以为文化只有正面的而没有负面的,实际上,在实践中,负面文化是大量存在的,要特别小心。因此,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可以明确为三个要点:一是无论工作与生活,要做一个有品质、有效率、有追求的人,这是价值取向。二是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责意识。该做的事、天大的事也要承担,不该做的事、再小的事也不能越雷池一步,这是行为规范。三是以人为本,与人为善。这是处理一切事宜的出发点与归宿,应该成为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思维模式。

其次,就是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改变与改善。如果能够完成并做到以上几点,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也就走上了正途。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因为需要长时间的建设和完善是所有工作中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而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更重要的是,不要把目标变成标语口号挂在墙上,而是把目标变成标准,落实在每一步的行动中。道理很简单,你要想盖一座持续百年的大楼,那么,当你动第一锹土的时候,就应该用符合百年的标准来要求,否则就只能是空话。还有,很多问题无论说起来和当下看起来是多么重要或不重要,如果用百年的标准来衡量,就会变得清晰和简单,就会很容易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和必须做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且是昙花一现的。以目标为标准,可以校对行进方向,以免走偏。文化建设最忌讳的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破坏了文化建设,从而产生了负面文化,一定要充分警惕并严格禁止这种文化的发生。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2021年是关键的一年,也是最困难的一年。这为新的发展理念和驱动方式带来了全新契机,今后五到十年,应该是也必将是教育的大发展时期,而且是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图书馆要抓住这次契机,担负面文化建设的重任,为高速发展带来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毅超,黄华彪.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8).

[2]王文君.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趋势分析[J].智库时代,2020(6).

[3]张小晶.新时代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挑战与对策[J].新西部(上旬刊),2019(6).

[4]程新刚,张双双.供给侧改革对大学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发展路径高校图书馆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