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兰
【摘要】转化学困生,教师要科学地认识他们,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多倾听学困生的心声,发现、欣赏学困生的闪光点,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包括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力量,使学困生重拾自信,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
学困生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又是德育工作的难点。这项工作难度大,反复性强,靠一朝一夕是难以出成效的。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要科学地认识学困生
首先,要用普遍性观点看待学困生。“再好的草地也有瘦牛”,不要认为只有普通小学才有学困生,名牌学校、重点小学同样也有学困生。其次,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学困生,不要认为学困生一文不值,什么都不行,相信学困生也有其闪光点。比如,学困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新知识的意念等。最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困生。我们不要认为学困生根本就无法转化,因为学困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昨天的学困生,不一定是今天的学困生,今天的学困生,明天也许是我们的希望、国家的人才。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德国人海涅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后来却成了著名的大诗人;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后来却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誉为“爱捣蛋的孩子”, 后来却成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总之,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俯首甘为孺子牛”,坚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有这样认识学困生,才能树立起学困生也有办法转化的信心,才能有勇气面对这些“差龄”长的学困生,才会有动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转化这些学困生。
二、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确保他们享受到各项基本权利,不轻视他们,不藐视他们,更不歧视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就“信其师,听其言”。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教师职业道德规定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爱是贯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作为教师,要舍得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给予其足够的温暖,以便发挥每位学生的最大潜能,对学生关心、爱护,不仅仅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体现,也是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基础。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得不到父母、亲人、教师的爱而造成的。例如,林某,他在五年级时父母就离婚,由其父亲抚养,但其父亲好吃懒做,经常赌博,继母又对他不好,常常因点小事骂他,使他從此无心学习,并形成了粗暴的脾气,经常因点小事与同学产生摩擦,还经常顶撞教师。
笔者了解他的情况后,经常找机会与他聊天,还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在他10月12日的生日那天为他送上一个卡片。他接过卡片哽咽着说:“老师,谢谢你这么关心我,你使我感觉到爱的温暖,今后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缺点!”笔者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从那以后,他认真学习,与同学和睦相处,期末考试还取得了中上水平。这就是爱的力量感化了一颗失落的心,为一个学困生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三、加强与其他科任教师的合作
转化学困生,单凭自己单打独斗是很难达到效果的,积极争取科任教师的合作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因为班主任不可能全天候地观察学生,个人再有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对学困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从而让学困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增强学习动机,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王某,语文奇佳,但数学却常考得“个位数”,属于严重偏科型的学困生。笔者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既然语文奇佳,说明此人天资不差,记忆力也不错,怎么数学却学不好呢?
关键还是缺乏兴趣,基础差。笔者便一方面寻找机会创设条件让他发挥自己特长,一方面请科任教师上课时“多多关照”他,课后适当为他“开开小灶”。笔者自己则及时予以调整安排,以取得最佳效果。在科任教师的合作下,他的数学成绩很快就赶上来了。
四、鼓励同学们对学困生的帮助
要想教育好学困生,就要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包括学生的力量,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种力量,因为他们与学困生离得最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与学生们坦诚地交流自己欲转化学困生的想法,争取学生们的通力合作,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如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小时候常常被人欺负,造成了内向胆小的性格,学习有问题不敢问同学和教师,因而成绩不好,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和勇气。笔者试着与她沟通了几次也不见得好转。于是,笔者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周围的女同学,并给予她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让她们在生活上多关心她,多找一些话题与她交谈,在学习上多一点辅导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她终于明白了教师的一片苦心,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了我们真诚的付出。
五、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历来为教育者所称道,挖掘其亮点,扬其所长,并逐步去其所短,促其心理整体优化,不失为转变学生的一剂良药。当他们处于“重新振作”与“破罐破摔”的十字路口时,如果我们能准确地把握住这种契机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爱,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哲学家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去年,笔者班有个学生叫小扬,很内向、胆小,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不敢举手,下课很少与同学玩,有时还会受到一些调皮学生的玩弄。发现他的情况后,笔者开始关注他。上课时,笔者会提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然后叫他回答。当他流利地回答后,笔者会过去摸摸他的头,让他坐下,并对全班学生说:“我们都要像小扬那样,能流利地把答案说出来。”笔者还发现他写的字很端正,有男子汉气概。所以,在写字课上,笔者常常把他的字拿出来展示,并微笑着对他说:“你写的字真好看。你已经从写字开始努力了,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在你的努力下有很大的进步的。”慢慢地,小扬见到笔者不再躲了,而是远远就叫“老师好”;上课也能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了。
从此以后,笔者发现,他开始慢慢地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学习也变得刻苦认真了。此后,笔者还经常捕捉他的闪光点,及时在班上给予肯定、表扬、鼓励。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终于把他转变过来了,期末他还被评为“优秀学生”。
总之,转化学困生工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多倾听学困生的心声,发现、欣赏学困生的闪光点,多尊重,多表扬,少批评,少责备。这样就一定能够使学困生重拾自信,走向人生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明生.谈学困生的转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3).
[2]马万磊.走近学困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6).
责任编辑 陈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