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雪,邓小利,王 维,邱林利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自2016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我国每年新生儿达1 000万以上。同时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母婴护理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1]。传统的从业人员主要是育婴师,存在进入门槛低、培训混乱、监管缺乏有效性、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2]。由此可以看出,母婴护理相关人才数量、质量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面对产业转型和升级,如何适应行业的飞速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的复合型人才?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3]给出了答案。《方案》要求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9年4月,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4],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方案》指出“1+X”证书制度面向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率先做起,其中母婴护理为第二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2019年,全国多所院校先后开展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虽已有一些关于“1+X”理论研究的文献,但实践研究相对不完善。我院本着“先探索、勇实践、改革中树标准”的原则,分别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进行试点,过程中较有效地实现了“课证融通”,现总结报道如下。
《试点方案》明确指出在试点过程中避免出现片面的“考证热”,故我院试点之初没有大范围开展“X证书”培训工作。《试点方案》指出“1”是基础,“X”是拓展,同时护理专业学生可以考取老年照护、失智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多个“X证书”。为每一个“X证书”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既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又会使课程体系过于庞大,加重学生学业负担。故我院没有重复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岗位分析等前期工作,不调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培养目标等宏观内容,而是参照“同心圆式”能力培养思维[5]在人才培养的中、微观层面进行“课证融通”。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设立母婴护理方向的培养规格、具体目标,利用第三方评价机构已有的职业技能标准和现行的护理专业教学标准,按照“厚基础、活模块”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教育部遴选了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前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市场调研,已开发有《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和《母婴护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等标准体系。体系确定了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的工作岗位群为母婴护理相关企业(如月子中心、家政机构、产后康复机构、早教中心、托育机构)的服务、培训、管理部门和岗位。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中、高级,具体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进行划分,高级别涵盖低级别要求。培训标准指出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考取中等职业技能证书,应完成初级、中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其具体内容见表1~2。
表1 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以产妇护理工作领域为例)
表2 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以产妇护理工作领域为例)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已公布了护理专业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该标准对护理专业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等都有明确描述。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依据此文件,结合服务区域特色,进行适当修订而成。故在进行“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时,同样以此文件为依据。
2.3.1 “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 我院选拔教师前往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师资培训和考评员培训,学习了“X证书”的各类标准、教学内容、考核要求,构建了“X证书”的师资队伍。该师资队伍连同护理专业各课程负责人对“X证书”的教学内容按照嵌入现有课程和单独开设课程两条路径进行整合。如产后清洁照护是基础护理技术中“患者的清洁护理”的拓展和提升,故在基础护理技术中增设“产后清洁照护”模块,具体任务主要包括产后床上擦浴、床上洗头。乳房清洁和会阴清洁重点突出产后会阴侧切伤口、剖宫产伤口的保护和清洁等与传统教学内容的不同之处。再如儿科护理的传统教学涉及母乳喂养方法,但母乳喂养涉及新技术、新工艺较多,包括吸奶器的使用、母乳的存储、乳头保护罩的使用、乳头矫正器的使用、乳头霜的使用、乳腺疏通,故将母乳喂养技术纳入母婴护理技术课程,形成独立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化既可以整合教学内容,解决传统教学内容碎片化、割裂化的问题,也便于融入新工艺、新技术,解决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经过多次讨论形成若干嵌入式课程模块和母婴护理模块化课程初稿。
2.3.2 “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修订 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确定的服务面向和工作岗位群,邀请爱帝宫月子中心、希希家幼儿照护机构(其开设有0.6~1岁的小小班)等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母婴护理工作人员15名,四川省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四川省锦欣妇女儿童医院专家5名,共同进行现场专家咨询。咨询过程分3步:(1)我院教师分模块介绍课程体系;(2)专家匿名投票每一课程模块是否合理,分“合理”“不合理”两个选项,同时设意见栏;(3)整理数据,若80%以上的专家认为某课程模块设计合理即可开展首次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再次调整。若20%以上的专家认为某课程模块设计不合理,则结合专家意见,对模块设置进行调整。经过两轮修订,最终形成嵌入式课程模块32学时、母婴护理技术模块化课程112学时(含岗位认知见习40学时),合计9学分,具体内容见表3~4。
表3 部分嵌入式课程模块(以产妇护理工作领域为例)
表4 模块化课程母婴护理技术(以产妇护理工作领域为例)
由于“X证书”是“1”的拓展,学院现有的师资力量并不能够完全满足“X证书”的教学需求。针对此情况,我院遴选优秀师资前往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当地月子中心、产后康复机构、早教中心进修,学习月子餐制作、产后康复、早期教育等。教师尽量做到一专多长,团队尽快成长为一支创新型复合型教学队伍。一方面,学院教师团队要“走出去”;另一方面,企业专家要“请进来”。学院聘请企业专家对学院教师带教、对学生带教,参与教学资源制作,参与活页式教材编写,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X证书”的师资力量得到了保证。
根据《试点方案》要求,第三方评价机构负责培训教材的开发,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了广泛适用于各类人员培训的教材。为使教材更适合护理专业教学,我院在试点过程中开发了活页式教材。教材以护理专业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为基础,学习内容源于企业真实情景,配套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不管是嵌入式课程模块,还是新设的母婴护理技术模块化课程,护理专业学生均学习过部分相关内容。如学生学习过乳房的解剖、生理,乳汁分泌的原理,吸吮的原理,母乳喂养的手法,这为学生自主学习母乳喂养技术奠定了基础。但学生是分别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儿科护理学3门课程中学习了上述内容,知识存在碎片化、割裂化等问题。故“X证书”教学的关键是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灵活进行专业操作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此,“X证书”培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以适当的线上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母乳喂养技术模块的教学过程为:(1)案例任务:一位产后14天的新手妈妈发现母乳过多,请进行指导。(2)明确任务:分析母乳过多的原因,若存在喂养手法不当,则应指导母乳喂养;若母乳确实过多,则应指导手动挤奶或吸奶器吸奶,并做好母乳储存。(3)提供教学资源:提供《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儿科护理学》教材、母乳喂养相关文献、母乳喂养操作视频、提供多品牌吸奶器。(4)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分析处理当前情景的具体方法,并总结处理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5)评价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相关操作练习,并将视频上传学习平台,教师评价学生能否解决当前问题,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是否提升。
3.4.1 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学实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院校广泛开展线上教学。同样,“X证书”培训也面临较长时间内开展线上教学的挑战。线上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机遇。面对疫情,教学实施进行了以下调整和创新:(1)模块化课程母婴护理的优点在于各模块相对独立,可以灵活改变教学进度。(2)专业操作和生活操作相比较,前者更依赖实验实训环境,故教学中应先开展生活操作。如疫情期间,婴儿辅食制作模块采用“教师远程线上教学,学生在家线下操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且学生都有操作设备,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空间。(3)专业操作中不需要实验实训设备,或不需要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的内容可以开展线上教学。如学生模拟产妇在自家床上即可进行产后恢复操的学习;学生使用非医学专业教学婴儿即可进行被动操、主被动操的学习。(4)线上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加强教学监管。如婴儿辅食制作模块创设的任务为“制作一份蒸蛋羹,制作过程中、制作后分别拍摄本人出镜照片并上传学习平台,品尝并分享它的味道于学习平台”。一方面,学生为自己制作菜品,对待学习会更主动、更负责;另一方面,学习平台有效监管保证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真实性。
3.4.2 “X证书”配套实训室、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由于“X证书”是“1”的拓展,学院原有的实训室、实训设备是无法满足“X证书”培训的。如我院需新建厨房实训室,购买辅食碗、辅食机等实训设备,以满足婴儿辅食制作模块的教学。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各院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了封闭式管理。我院招标工作、实训室建设工作几乎无法正常开展。一方面,我院协调各部门可用资源满足教学,如我院中药制作实训室、学生食堂后厨均配有燃气、炊具,阶段性满足了婴儿辅食制作模块的教学;另一方面,我院派教师前往第三方评价机构、月子中心参观学习,建设了既满足教学、又贴合真实工作情景的实训室。
3.4.3 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尚不等同的困境 职业资格证书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所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教育部遴选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负责考核和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那么,拥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否从业?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院校外、院校内“X证书”按照“三同两别”原则管理,即对接同一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具有同等效力和待遇,学习成果具有同一效能,两部门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X证书”的实施,证书由参与试点的培训评价机构分别自行印发。也就是说,两证书具有同等效力,但是文件对于具体实施方案没有给出进一步的指导。为满足市场对母婴护理人才的需求,我院积极联络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顺利组织学生考取了育婴师(4级)证书,切实保证学生进入市场的从业资格。
《试点方案》指出第三方评价机构负责“X证书”的评价,校外考评员对我院学生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考核,两期培训通过率分别为98.8%和100%,均高于第三方评价机构公布的全国通过率88%。通过对85名第一期培训学员的追踪调查发现,6名学生选择在月子中心就业,2名学生在早教机构就业,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如何构建和实施“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如何真正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本研究以母婴护理课程为例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模式。本模式既未改变护理专业的宏观方向,又较好地实现了“1”和“X”融于同一学习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教育改革,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很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6],职业教育应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