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模块化集训模式提升实习护生急救能力的应用研究

2021-12-03 14:15赵希琴刘伶颖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集训操作技能模块化

赵希琴,刘伶颖,郭 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 福安 355000)

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转化的必要过程,是护生正式接触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阶段[1]。由于医学伦理和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护生在实习期间极少有机会直接处置和抢救患者。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通常是带教教师进行操作,护生只能在旁观看,很少有锻炼的机会[2]。这极大地制约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他们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块化集训模式的提出是受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化技能培训)的启发,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侧重培养职业岗位工作能力[3]。本研究应用模块化集训模式对普外科实习护生进行集中培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临床教学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临床实习的60名护生,其中专科47名,本科13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23±1.57)岁。将2019年1月至6月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其中本科7名、专科23名;2019年7月至12月实习的3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其中本科6名、专科24名。纳入标准:(1)在临床实习,身心健康的护生;(2)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者;(2)各种原因无法接受训练者。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年龄、学历和以往考核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应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模块化集训模式。

1.2.1 成立模块化集训教学小组 模块化集训教学小组由护士长、科室总带教以及两名具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师组成。其中护士长担任集训组组长,主要负责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设计;总带教主要负责集训课程的安排;两名护师主要负责实习生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培训。出科考试由一名不在集训教学小组且具有主管护师资格的护士对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书写能力进行考核。

1.2.2 研究设计(1)教学资料:准备模拟臂一个、备用床一张、多参数床边心电监护仪一台,床旁有呼叫器,设备带上有氧气卡口、电源插口等。(2)病例设计:患者,男性,33岁,车外伤1小时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脾破裂”。患者由120转入,交接时BP 90/55 mmHg,心率 120次/分,呼吸 24次/分。(3)训练流程设计:一名护生扮演患者,总带教介绍模拟病例资料及病情,一名护师扮演医师下达医嘱,一名护生执行。现场进行手机录像,结束后护士长根据录像内容对护生进行点评。(4)抢救流程:患者入院→观察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吸氧→静脉输液。

1.2.3 训练方法 两组护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均接受传统一对一带教,熟悉抢救车的布置、急救药品等,掌握普外科常见的体位、静脉输液、动静脉采血、心电监护、心肺复苏、给氧法(氧气筒及中心给氧)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除此之外,要求护生每周温习当周学习内容,由护士长进行随机提问。观察组护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模块化集训模式。模块化集训模式:在第一周的前5日,护生边实习边参加5项抢救项目集训,即每日接受一项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研读学习资料,熟练掌握普外科抢救流程,熟悉抢救车物品,复习静脉输液和采血方法,在模拟臂上自由练习。第二周和第三周对5项护理操作结合临床实践模拟抢救情景进行综合急救训练。第四周结束时进行考核、测试。

1.3 评价标准

出科时,对两组护生采用《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中的项目(观察生命征、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术、静脉输液、给氧法)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能力考核以及应变能力心理测试。应变能力心理测试问卷有25个条目,14个条目以肯定或否定回答得5分,11个条目为多选,选择正确得2分或5分或10分,总分为136分,76~136分为应变能力强,30~75分为应变能力一般,30分以下为应变能力差[4]。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能力由一名不在集训教学小组且具有主管护师资格的护士进行考核,应变能力心理测试问卷为自评问卷,护生现场填写后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原始数据整理后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能力考核得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知识得分和护理记录能力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操作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能力考核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理记录能力考核得分比较(±s,分)

组别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护理记录能力对照组观察组t P 87.07±1.95 87.90±2.73 2.002 0.181 88.37±2.22 90.87±1.98 1.672 0.000 91.87±1.28 92.60±1.69 2.001 0.064

2.2 两组护生应变能力心理测试问卷得分比较

两组护生出科时的应变能力心理测试问卷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得分,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应变能力心理测试问卷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生应变能力心理测试问卷得分比较(±s,分)

组别 得分t P观察组对照组90.33±11.36 84.03±11.88 2.0020.040

3 讨论

3.1 模块化集训能提高护生操作技能

本研究提出新的临床教学培训模式,即将5个抢救时最常用的项目(观察生命征、心电监护、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给氧法)通过设立的抢救流程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模块化集训。参加临床急救的护士通常需要熟练操作、准确沟通、及时记录等综合能力的配合。模块化集训能将急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整合,根据知识的关联性,形成具体的知识模块,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和临床操作能力。贾丽琴等[5]研究表明,模块化集训模式能提高口腔科门诊护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

3.2 模块化集训能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面对意外事件等压力,能迅速做出反应,并寻求合适的方法,使事件得以妥善解决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应对变化的能力。应变能力对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是护士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应变能力心理测试问卷得分均处于应变能力强的分数段,反映出护生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观察组得分比对照组得分更高(P<0.05)。两组护生的应变能力都较强,可能是因为护生已经在临床上实习过一段时间,一些护生有可能参与过急症患者的急救,应变能力也会提高。张莹等[6]指出,具有实习经历的护生,他们的应变能力会更强。本研究中的观察组经过模块化集训,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护生对抢救流程有清晰的思路,更有信心参与抢救,在急救时能做出快速反应,能快速提升处理急症患者的应急能力。

4 结语

临床模块化集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增强护生主动学习意识,值得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临床模块化集训模式能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应急能力,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可采用临床模块化集训模式,持续、有效提高护理队伍素质。但是,本研究没有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护理记录能力,这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干预时间不够长、样本量不够。在今后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干预时间。

猜你喜欢
集训操作技能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暴风雨中的集训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