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平
(江门市科禹水利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江门 529000)
江门市潭江河流治理工程是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的江河主要支流及独流入海河流治理项目,治理范围为潭江上游恩城至下游银洲湖出海口,包括恩平、开平、台山、新会4段。台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以东南季候风为主,冬季以东北季候风为主;据台山气象站51年资料统计,台山市多年平均气温22℃,历史最高气温38.3℃(2005年7月19日),最低气温-0.1℃(1957年2月11日);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841.7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台山市多年平均蒸发量1080.4mm,干旱指数为0.56。此外,台山市境内年径流也具有年际变化较大和年内分配不均的特点。台山市境内堤段普遍存在防洪(潮)标准低、堤身低矮单薄、穿堤水闸及涵闸结构老化、设备残旧等问题,同时本河段由于深槽迫岸,堤防迎流顶冲等多次出现险情,急需治理,本文主要讨论4段中的台山段治理工程。
防洪堤堤线布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合理性和建成后所发挥的功用,尤其对工程投资大小影响重大[1]。堤线布置时,应根据防洪规划,以及地形、地势、地貌和地质条件,结合现有及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型式、施工条件和河流历史演变,充分估计下伏层地质状况,经过技术和经济比评后综合分析确定[2- 4]。本次潭江河流治理工程(台山段)堤线布置原则如下:
(1)维持原潭江河势流向,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修整局部不顺畅之处,以利行洪。
(2)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并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
(3)堤线尽量布置在占地及拆迁房屋少的地带,以利于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同时降低工程投资,减少施工难度。
经过对工程进行现场查勘,并结合当地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建设的建议和要求,确定潭江河流治理工程台山段的治理范围为大江段、水步段及白沙段,全长23165m。其中大江段治理长度14190m,水步段治理长度4285m,白沙段治理长度4690m,共保护耕地12.64万亩,保护人口16.14万人。
(1)大江段
该段堤防位于潭江右岸,起于林冲口水闸(潭江台山段与新会段分界处),止于渔业水闸(大江段与水步段分界处)。林冲口水闸至公益自来水厂段沿岸多为工厂、码头、学校及居民房等建筑,沿岸险工险段较多,曾多次出现险情;公益自来水厂至拆船厂段沿岸多为鱼塘及农田,现有堤防堤身低矮单薄,堤坡较陡,堤身填土欠压实,质量差;拆船厂段至渔业水闸段沿岸多为农田,分布有少量鱼塘,堤顶路面大部分为绿道,但损坏较严重。经过工程布置,本段堤防治理堤线桩号为0+000~14+190,治理长度14190m。其中0+233~0+455及1+921~2+000段已进行了加固,采用的直墙+平台混合式的均质土堤结构。根据堤防沿岸现状,0+000~0+233段采用直墙+平台混合式的均质土堤结构,以便与已加固堤段平顺连接。1+426~1+500、1+634.3~1+921、4+350~4+500、5+394.8~5+477、11+665~12+300及12+395~12+957段采用斜坡式结构。3+834~3+934及12+300~12+395段为造船厂,考虑到船厂的运行管理需求,本段采用防洪墙结构,并预留旱闸。4+500~5+100段为公益港及中国石化台山油库,本段外江侧建有围墙,考虑到占地及施工期的影响,本阶段暂不处理。
5+477~6+227段外江侧已建有防洪墙,且较为完好,路面均已硬化,排水条件通畅,本次仅局部加高防洪墙,并进行防护栏杆改造,使其满足本工程的防洪要求。其余堤段均采用直墙+斜坡混合式的均质土堤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石墙与斜坡之间的平台宽度,以使堤轴线顺直。
(2)水步段
该段堤防位于潭江右岸,大江段上游,起于渔业水闸,止于冈宁村,沿岸多为农田及鱼塘。堤外坡度陡,石墙质量较差,大部分堤顶路面为已建的绿道,但路面损坏较为严重,且宽度不足3.0m,两侧为绿化树木。经工程布置,本段堤防治理堤线桩号为14+190~18+475,堤轴线长度4285m,其中17+820~17+880段为冈宁碉楼,不处理,故本段治理长度为4225m。堤防基本沿已有旧堤位置进行布置,主要采用直墙+斜坡混合式的均质土堤结构。
(3)白沙段
该段堤防位于潭江右岸,水步段上游,起于良新水闸,止于高咀村,沿岸多为农田、连片鱼塘或排水沟,“两水夹一堤”;堤外坡度陡,绝大部分堤身矮小单薄,堤身填土质量差,堤顶长满杂树,无法通行。经工程布置,本段堤防治理堤线桩号为白0+000~白4+690,治理长度4690m,堤防基本沿已有旧堤位置进行布置。白2+990~白3+185段外江滩地上有渔民居住,本次设计采用防洪墙加固;其余堤段主要采用直墙+斜坡混合式的均质土堤结构。
工程防洪堤断面型式一般可选择直墙式断面型式、斜坡式梯形断面型式以及直墙+斜坡混合式断面型式等[5]。表1展示了其优缺点。
表1 堤防型式对比表
本工程治理堤线较长,堤防型式选择应根据潭江沿岸现有防洪堤的实际情况,从控制工程投资、减少工程占地及房屋拆迁、降低工程施工难度、生态及美观效果好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6- 8]。结合本工程实际,堤防断面型式通过不同基础形式组合从而形成复合式断面堤防型式,如图1所示,具有综合优势以更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各分段加固堤型形式见表2,由于河段太长,此处只选取其中典型的断面作为展示。
图1 各断面堤型大样图(单位:mm)
表2 堤防分段堤型(提取部分)
(1)抗滑移稳定性计算
根据SL 379—2007《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土质地基上挡土墙沿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用下列公式计算:
(1)
式中,Kc—抗滑稳定安全系数;ΣG—作用于挡墙上全部竖向荷载;ΣH—作用于挡墙上全部水平向荷载;f—挡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
(2)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
(2)
式中,K0—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Mv—对挡土墙基底前趾的抗倾覆力矩,kN·m;∑MH—对挡土墙基底前趾的倾覆力矩,kN·m。
(3)基底应力计算
挡墙基底压应力按下式计算:
(3)
(4)安全系数
潭江干流沿岸堤防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属3级堤防,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挡土墙及防洪墙属于主要建筑物。在各种计算工况下,挡墙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的1.2倍。挡墙基底应力不均匀系数:松软地基,基本组合小于1.5,特殊组合小于2.0;中等坚实地基,基本组合小于2.0,特殊组合小于2.5。根据GB 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土基上3、4级防洪墙稳定安全系数规定见表3。
表3 土基上挡土墙各种安全系数
台山段挡土墙型式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及悬臂式挡土墙,典型设计断面如图2—3所示。
图2 典型断面1(单位:mm)
图3 典型断面2(单位:mm)
4.2.1计算参数
土压力采用库伦公式计算。采用粘性土回填堤身时,通过加大土内摩擦角,采用等值内摩擦角φD将粘聚力c包括进去,依据GB 50286—2013公式D.1.2-15计算:
(4)
依据地质报告,填筑土的抗剪强度指标[9- 11]:凝聚力c为16.2kPa,内摩擦角φ为22.2°。按照上述公式和挡土墙高度H计算等值内摩擦角φD,但最后选取用于计算的等效摩擦角不超过φ=35°。地基土与挡土墙底的摩擦系数f,依据各挡土墙所座落的土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土层力学指标,f值依据SL 379—2007条文说明6.3.5表4选取,具体见表4。
表4 挡土墙计算参数表
表5 挡土墙计算参数表
4.2.2计算工况及结果
根据GB 50286—2013、SL 379—2007的荷载组合规定,结合该堤防可能遇见的水位,各挡土墙分别按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进行稳定计算[12]。
(1)完建期:墙前墙后无水,属基本组合。
(2)设计洪水位:按墙前墙后都是设计洪水位,属基本组合。
(3)设计洪水位降落:按设计洪水位骤降0.5m计算,属特殊组合。
采用理正挡土墙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
(1)断面1,即防洪墙在施工完建期及设计洪水位降落的时候,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均满足规范要求。
(2)断面2,即迎水坡坡脚矮墙在各工况下的抗滑稳定不满足规范要求,其余均满足规范要求。
标准断面1,即悬臂挡土墙方案的堤段淤泥深厚,根据ZK70可知,淤泥层厚达16.2m,层顶高程0.5m,层顶高程-15.7m,本段挡墙墙底高程0.2m。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AB型预制管桩,桩外径D=500mm,壁厚125mm,设计桩长18.0m,桩端持力层为粉细砂。此处采用地基处理修改2种工况下的抗滑稳定性,地基处理后抗滑系数工况1和工况3的抗滑系数分别为Kc1=127/52.7=2.4>1.25,Kc3=1.2>1.10,二者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断面2墙身较矮,从安全经济的角度出发,设计采用抛填块石方式处理,处理后施工完建期、设计洪水期及水位降落工况的抗滑稳定系数分别2.26、2.21及1.27,满足规范要求。
潭江干流台山段的治理,作为江门市潭江干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水利“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现正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国各省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矛盾、新挑战,本文所述工程案例可为相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实践基础和先例,为相似工程建设或改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