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帅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
水工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上应用广泛,混凝土是一种复杂非均质多相的复合材料,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形成裂缝,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显著降低。所以必须加强洞衬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研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水工隧洞的质量,发挥原有的功能。
北疆某地下引水隧洞有5条输水隧洞,总长140km。采用5台Φ7.8m全断面开敞式硬岩掘进机(TBM)施工,总长110km。纵坡为i=1/3000、1/2310,相应洞径7.6~6.5m;钻爆法施工段,总长30km,钻爆段隧洞断面为标准马蹄形,纵坡i=1/5600、1/4000,相应洞径7.5~6.5m。洞衬混凝土的试验仓选在2#隧洞出口段,此段地形起伏,分布高程685~725m,隧洞岩性为泥盆系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碎裂~次块状结构,洞身段多位于弱风化~微风化岩体内,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在顶拱发育形成楔形不稳定体,对洞室稳定不利;岩石破碎较为严重,隧洞围岩不稳定,自稳能力弱,为Ⅳ类围岩。洞内岩壁干燥,无地下水影响。
(1)隧洞衬砌型式
2#隧洞出口段洞型为标准马蹄形,围岩类别为Ⅳ类围岩,一次支护采用喷锚+挂网+HW150型钢拱架,喷护C30混凝土厚20cm,二衬钢筋混凝土采用C35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45cm,浇筑段长度12m。
(2)混凝土浇筑施工
钢膜台车长12.1m,有工作窗24个,安装附着式平板振捣器20个,30mm的软轴振捣器4台, 使用泵送入仓,采取先边顶拱衬砌混凝土,后仰拱衬砌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浇筑。顺仓依次浇筑,第一仓混凝土位于洞口,浇筑时长约12h,浇筑10h后脱模,4d移动钢模台车。2#隧洞出口混凝土衬砌施工情况见表1。
表1 2#隧洞出口混凝土衬砌施工情况
(3)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性能指标
2#隧洞出口段采用外购的成品料场天然砂与卵石破碎的豆石、小石和中石骨料配制C35F50W10衬砌混凝土,用水量152kg/m3,水胶比0.38,砂率42%,粉煤灰掺量20%,新伴混凝土坍落度167mm,混凝土和易性良好,28d抗压强度为51.8MPa,抗冻、抗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氯离子扩散系数为4.9×10-12m2/s,混凝土经90次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后抗压强度比为103.2%。
水泥采用天山水泥P·MSR42.5,密度3160kg/m3,粉煤灰:乾元盛Ⅰ级F类,密度2410kg/m3。
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混凝土性能指标见表3。
表2 混凝土配合比
表3 混凝土性能指标
水工隧洞产生的裂缝主要分为水平纵向裂缝和环向裂缝2种,根据裂缝深度可分为贯穿裂缝和表面裂缝。通过对0+008~0+056段4仓边顶拱衬砌混凝土裂缝现场调查,按裂缝形态判断应为表面裂缝。
0+044~0+056段裂缝5条,缝宽0.1~0.25mm不等,2条均为横向裂缝,均在右侧拱腰位置,3条纵向裂缝,裂缝均出现该仓中部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0+044~0+056段裂缝示意图
0+032~0+044段裂缝2条,缝宽0.1~0.2mm不等,2条均为横向裂缝,裂缝均出现该仓中部位置,左右边墙各一条对称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0+032~0+044左侧边墙纵向裂缝示意图
0+020~0+032、0+008~0+020两仓截至到目前尚未发现裂缝。裂缝详细统计见表4。
表4 裂缝详细统计表
在桩号0+032~0+044m段安装监测仪器,进行洞衬混凝土监测,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混凝土温度观测,在仰拱、单侧腰线及腰线底部分别距表面0(采用粘贴方式)、5、15、30、45cm处埋设5支温度计,3个部位共计15支温度计,监测衬砌混凝土温度;环境气温1支,共计16支温度计;二是混凝土应变观测,在上述断面间距1m处,分别布设1组两向应变计组(轴向和环向),及1支无应力计,共计3组两向应变计组,观测混凝土应力应。
监测仪器布置如图3所示。
图3 监测仪器布置图
(1)混凝土温升
各测点入仓温度26.5~28.3℃,平均入仓温度27.2℃;各测点最高温度38.5~45.0℃,平均最高温度42.3℃;各测点最大温升11.0~17.9℃,平均温升15.1℃;最大温升历时14.5~20.0h,平均最大温升历时16.6h;升至最高温度后,平均1d温度降幅6.1℃,平均2d温度降幅11.0℃,平均3d温度降幅14.0℃。混凝土温度过程线如图4—6所示。
图4 仰拱部位混凝土温度变化过程线
图5 腰线部位混凝土温度变化过程线
图6 腰线底部部位混凝土温度变化过程线
1d温降速率6.1℃/d,第2日温降速率4.9℃/d,第3日温降速率3.0℃/d。
(2)内外温差
由于混凝土表面温度计须在拆模之后,才能粘贴在混凝土表面,因此观测时间较滞后,为便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对比,选取混凝土洞内气温与距混凝土表面30cm处的温度向比较。
2#洞洞内气温一般在15.1~20.0℃,气温变化较大,拆模后的10h内气温升高,最高气温28.4℃。7月3日10:00拆模后(即收仓后12h),截至7月5日13:00,约51h,大部分混凝土内外温差均超过15℃,仰拱、腰线及腰线底部的最大温差分别为24.5、23.6、20.0℃;温差过程线如图7所示。
图7 2#洞内外温差过程线
7月3日12点,即浇筑后约14h、脱模后约2h, 2#洞仰拱、腰线及腰线底部部位混凝土的单轴应变分别由压应变向拉应变变化,截至7月9日11:00,历时约140h,仰拱部位混凝土的竖向单轴应变分别由压应变300 uε变化为拉应变216uε,轴向方向由压应变257uε变化为拉应变201uε,竖向及轴向单轴应变分别增加了约516 、458 uε;腰线部位混凝土的竖向单轴应变分别由压应变34 uε变化为拉应变174uε,轴向方向由压应变50 uε变化为拉应变199 uε,竖向及轴向单轴应变分别增加了约208 、249uε,目前各部位的拉应力仍在持续增加。2#洞各部位混凝土温度及单轴应变过程线如图8所示,其中-1为竖向,-2为轴向(洞轴线)。
图8 仰供部位混凝土单轴应变过程线
图9 洞腰线部位混凝土单轴应变过程线
(1)建议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合理的配合比可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对于合理控制内外温差有利。同时加强混凝土养护,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2)混凝土的入仓温度为27.2℃,温度较高,混凝土温降速度太快。建议拌合或浇筑要有温控措施,以降低入仓温度、控制温降速度。
(3)混凝土极限拉应变一般超过120 uε将产生裂缝,综合考虑混凝土单轴应变的结果来看,拆模的早晚对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影响不大。
(4)仰拱、腰线及腰线底部部位的最大温升差异性较大,表明同仓混凝土拌合不均匀,建议后期在拌和过程中要充分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