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涛,柳 敏,刘军林,李恒谦,阮培均,丁海兵,张翔宇*
(1.毕节市中药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2.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0; 3.威宁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威宁 553100)
魔芋又名磨芋、蒟蒻等,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Blume)的总称,主要分布于中国、中南半岛、南亚、日本、东南亚和非洲[1-2]。其味辛、性寒,块茎入药,有化痰消积、解毒散结、行瘀止痛功效[3]。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抑癌、抗炎、抗菌、降血脂、降血糖等药理作用[3]。魔芋主要活性成分是葡苷聚糖(简称KGM),由于KGM具有优良的凝胶性、成膜性、增稠性及保水性等,其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4]。毕节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现象复杂、贫困类型多样。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产业结构调整,要点在高收益产业发展。而魔芋种植效益高、带动能力强且市场需求大,是一个较好的扶贫产业。近年,由于脱贫攻坚纵深推进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毕节市魔芋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其在助力毕节市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毕节是全国最早将魔芋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区域之一。据了解,毕节地区种植魔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魔芋种植面积达1 000 hm2,年产鲜魔芋近20 000 t。后来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魔芋精粉出口量减少,加之当时中国魔芋产品加工业落后,造成魔芋价格下降,挫伤了政府和芋农发展魔芋产业的积极性,毕节魔芋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2010年后,受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带动,毕节魔芋产业逐步升温。特别是近几年,有关政府部门大力推广种植,毕节市魔芋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同时,市内魔芋加工厂也在增多,科研机构服务能力也在加强,魔芋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有较大提高。2018年,毕节市中药研究所牵头联合全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合作社等15家单位组建了“毕节市魔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推动成果转化。目前,开展了魔芋高效种植技术、软腐病综合防控、魔芋品种筛选等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效。另外,威宁县2018年申报并获得“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称号,2019年获批贵州省首个省级魔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020年获贵州省首个省级魔芋科普示范基地。同时,毕节市魔芋产业也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恒大扶贫项目、科技项目以及涉农项目等支持。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毕节市魔芋种植面积达7 220 hm2,分别为威宁自治县3 560 hm2,大方县2 000 hm2,赫章县660 hm2以及其他各县(区)1 000 hm2。全市建有魔芋干片、精粉及制品加工厂11个,可年加工精粉2 000 t和魔芋食品5 000 t。全产业有效带动2万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毕节的生态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魔芋生长,发展魔芋产业具有优势[5-6]。魔芋喜温暖和阴湿,忌旱、涝、高温和大风,怕严寒,适宜在海拔800 m以上的山区、丘陵地区生长。毕节市位于东经103°36′~106°43′,北纬26°21′~27°46′,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度10.5~15.5 ℃,年日照时数1 100~1 400 h,年平均降雨量950~1 100 mm;且区域山地林阴面积广,土质疏松较肥沃,气候适宜,病虫害发生率低,是魔芋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7-8]。
毕节市传统种植业主要以马铃薯、玉米为主,马铃薯平均产值为2 000元/667m2,玉米平均产值为1 000元/667m2,经济效益较低,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而魔芋种植经济收益高,其产值可达10 000元/667m2,是种植传统经济作物的5倍[5,9]。膳食纤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第七大营养元素”,而魔芋球茎富含的葡苷聚糖(KGM)是一种优质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经检测,每100 g纯化魔芋精粉中含膳食纤维85.3 g。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魔芋精粉的膳食纤维具有可控制体重、平抑血糖、降低血脂、改善便秘、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功效[10-14]。近些年,魔芋鲜芋、精粉价格稳步上升,其加工产品也受市场青睐,因此发展潜力大。
近几年毕节市魔芋产业尽管有所发展,但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仍处于粗放种植和粗加工初级阶段,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了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魔芋产业是高投入、高技术、高回报的“三高”产业。尽管近年毕节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魔芋产业有所重视,投入资金不少,但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制定魔芋产业发展规划,未成立服务魔芋产业发展的专门管理部门和专业研究机构,没有建立固定规范的魔芋交易场所以及没有形成产业品牌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毕节市魔芋种植面积虽广,但整体产量不高,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大部分企业和芋农还处于自发种植阶段,投入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差。
魔芋是一个需要精细管理的经济作物,其对种植技术、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产业发展中科技支撑不足,在栽培、病虫害防控、储运管理等方面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容易导致生产中出现病害严重、产量低等情况。另外,市内加工企业处于产业低端,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
良种是魔芋产业发展的基础,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是制约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魔芋繁殖系数较低,主要进行块茎繁殖,容易受细菌、真菌等侵害导致种芋质量下降,且栽培品种少,长期使用同一品种容易导致退化[15]。目前,毕节市还没有形成魔芋良种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缺乏规范化、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种植户的芋种主要还是自留或从外地采购,导致魔芋产业发展存在瓶颈。
完善奖补政策,加强贷款扶持,整合资金等。积极应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选择生产基础好、土壤疏松、气候条件优越的威宁自治县重点开展魔芋良种繁育,制定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带动的良种繁育基地,为毕节市魔芋产区提供优良种芋。另外,还可以建立固定规范的鲜魔芋、干片、精粉交易场所。
支持毕节市内科研单位或企业牵头,建设市级魔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良种扩繁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高产栽培技术、产品加工等方面研究,形成适应毕节市推广应用的生产技术体系。同时,聘请在中国魔芋行业有名的专家为顾问,为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服务,制定规划和技术方案。另外,从魔芋产业重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抽选业务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技骨干,开展集中培训。
加强对魔芋产业在毕节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以及魔芋文化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同时,结合“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要求,做好品牌构建工作;并加强“二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如申请“威宁魔芋”地理标志等。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营养失衡代谢性疾病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与膳食纤维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全民健康的需求,魔芋膳食纤维孕育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另外,近年魔芋洁肤棉、魔芋面膜等日化用品也逐步在消费者中流行,魔芋降脂片、魔芋降糖胶囊、魔芋通便颗粒等药品也在临床上应用。因此,魔芋产业是一个大健康、大战略产业。毕节市魔芋产业要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还需加强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