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勤
在日常的带班实践中我发现,面对错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而教师的教育方式也相对简单粗暴,往往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学生对错误缺乏深刻认识,多停留在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上;教师的教育方式一般以批评、写检讨、请家长、劳动等为主;犯错误的学生,往往是在胆战心惊的情况下低头认错,被动接受批评惩罚。我们经常说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面对犯错的学生时,教师多是居高临下地说教、指责,很少思考如何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长此以往,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的意识慢慢淡薄,只是一味被动接受,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隐瞒甚至逃避错误。
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束孩子的方法。她认为,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责任感以及自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以学生犯错为教育起点,以教师启发共情、交流分享,学生自主反思、解决问题为教育主线,以犯错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和对错误产生新的认知为终点,最终形成良性的德育生态。如果教育之前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一定的自省空间,教育中以师生讨论交流、分享思考取代传统的说教、数落,学生自然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只有在教师和善而坚定的教育下,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开始,从错误中学习才会成为可能。
那么,教师如何基于正面管教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呢?下面,我基于简·尼尔森提出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承认(Recognize)、和好(Reconcile)和解决问题(Resolve),以小学三年级学生随意拿别人东西的教育引导为例,阐述我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有一段时间,教师办公室常常丢失一些用于奖励学生的糖果、巧克力、小发卡等物件,起初老师们不以为然,可后来总是在办公桌上发现剥开的糖纸,这才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为了弄清楚事实的真相,我们当起了“警察”。我们从学校监控摄像头中发现到办公室偷拿东西的一共有三名学生,每次都是一名男生在办公室门口望风,另外两名女生进办公室拿东西。通过监控,大家很快认出了这三个人,并且知道了他们的姓名以及所在班级。
对于此类问题,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教师调出监控录像做证据,然后找到相关学生,当面指出错误、批评教育、适当惩戒。可我们知道,这样做往往可能会造成师生或家校间的冲突,甚至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其实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于是,利用一节自习课,我找到这三个学生,并对他们说:“孩子们,老师发现办公室经常有些小东西不见了,你们看见了吗?”其中一个女孩小王抢答:“我没看见,不是我拿的!”另一个女孩小瑶默不作声,低下头,男孩小赵则一脸漠然。我接着问:“你们知道老师们发现自己的东西不见了之后,是什么感受吗?”“老师会想,这是谁拿的?是哪一班的学生呢?一定要狠狠地批评。”小瑶小声回答。“其实啊,这些东西价值并不大,本来也是老师为奖励你们准备的小礼物,可是当发现这些东西被别人不告而拿后,你们知道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吗?”我继续说,三个本来已经戒备起来的学生好奇地看向我。聪明的小瑶说:“老师担心我们习惯了不经过他人允许,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担心我们未来的发展。”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知道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我没有直接指出是他们拿了老师办公室的东西,而是以提问的形式告诉他们,老师关注的不是当下,而是他们未来的发展,让他们感觉到心灵的联结,感觉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正面管教》里提出一个概念:“疯狂的错误观”。“疯狂的错误观”是指错误是不好的,你不应该犯错误,如果你犯错误,就是愚蠢、坏、无能,或是一个失败者,如果犯错,就不要被别人发现,万一被发现了,要编借口,即便不是真的。而实际情况也确实与书中相一致,这三个学生在我找到他们并询问后的表现是:一个极力掩盖、一个默不作声、一个无所谓,他们在竭力掩盖错误。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改变“疯狂的错误观”。也许在大人眼里,孩子不经过他人允许,私自拿别人的东西,那就是偷。可儿童心理学家明确指出,很多时候小孩子并不存在“偷窃”的意识,他们只是拿走自己想要的。教育者要做的就是要告诉学生“我拿东西”与“不告诉别人我拿东西”的差别,纠正他们不告而拿的错误行为。
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肯定是不对的,但我们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下次再看到自己喜欢或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征求别人的许可或是用等价的物品交换、用货币购买。我和他们讲自己小时候偷摘邻居家杏子的行为以及当时的心情,我说被发现后我很害怕、很羞愧,可我的邻居并没有责骂我,反而还摘了很多杏子给我,并告诉我,如果想吃就跟他说;我的父母知道后,也没有责骂我,还带着我送给邻居家一个大西瓜,感谢他们送我杏子。自此,我发誓以后不经过别人允许,绝对不拿别人家东西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感谢那位邻居和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从错误中学到了宝贵的人生道理。当我把童年时类似的经历说出来后,学生明显放松了许多。三个人争先承认自己悄悄拿了老师办公室里的那些东西。我紧接着问:“你们当时的感受是什么?现在感觉怎么样?可以和老师说说吗?”有了共情的基础,三个学生都表示:自己当时很紧张,现在后悔极了,不应该不经过老师的同意随便进办公室拿东西。
教师适时的共情,让学生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并产生改正的意愿。教育的效果一定是基于学生对错误行为的自主认知实现的,能否引导学生自主认识错误的行为,并形成正确的认知,就要看教师能否找到双方的情感共鸣点。所以说,氛围越融洽,共情越恰当,倾听越专注,提问越开放,学生对错误的认知就越深刻,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就越强。
和善,是对学生的尊重;坚定,是对事件本身的尊重。当我们得知学生不告而拿时,大多数教师的态度是不“和善”的,并且会直接将事情上升到成人认知的“偷窃”的高度,将事件严重化,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我认为,作为教育者,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不伤害学生自尊,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解决问题,从错误中学习。在处理学生随意拿东西这一事件中,我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尊重你们的感受,但是不能接受你们这样的行为;我愿意帮助你们改正错误,愿意和你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并给你们方法指导。
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会犯错误。所以在这个案例中,我需要和学生达成的共识是: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并能够实现“我要你改正”到“我想要改正”的转变。在和三个学生谈心之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小瑶带过来的糖果等小礼物以及另外两名学生的说明书。我对小瑶说:“今天,老师收到的这包糖果比原来的更甜,而且样式口味更丰富,老师下次奖励给同学们时一定会告诉大家,这是小瑶特别赞助的。”另外两名学生还主动提出担任班级的值日生两周,我为他们对自己错误行为负责的态度点赞。
基于正面管教的德育实践,教师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启发学生认识错误,鼓励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并承担责任。在正面管教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赢得学生们的心,不断改变对学生犯错的认知,以坚定而和善的态度,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