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研究新进展与临床应用

2021-12-03 23:23缪晓辉
药学进展 2021年6期
关键词:结核病真菌抗菌

缪晓辉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感染科,上海 200003)

致病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较量从未停止,长期以来较量的结果表明:人类总是不断在与疾病和瘟疫斗争中前进。病毒、细菌和真菌是最常见三大类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也排名前三。目前,全球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病原体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从青霉素被发明后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在抗细菌、病毒和真菌药物的研发方面进展非常迅速,知识在更新,技术在创新,临床医生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发展速度。

本期“抗感染药物研究新进展与临床应用”专题邀请了我国抗微生物临床研究领域的5位著名专家,分别就抗生素新药研究进展、抗HIV治疗的中国经验、抗耐药结核病的全球方案的发展进程、最新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介绍,以及免疫功能紊乱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问题进行了评述。笔者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40年,根据多年积累的一个特殊经验,即“听一个学术报告,理解一个知识点;读一篇研究论文,了解一个新发现”,尽量力求总结、归纳或提炼专家们的闪耀思想,给大家推荐专家及其文章的某一个独特的阅读点,深入理解还需要读者认真阅读领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肖永红教授,是一直耕耘在抗菌药物合理运用领域的重要专家,也是国家卫生部(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第1版和2015年第2版的制订专家之一。肖永红教授为本期撰写的《新型抗菌药物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一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新型抗菌药物,包括全新结构和作用机制类抗菌药物以及结构修饰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全球已上市的主要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药物,包括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头孢菌素、糖肽类、四环素类、唑烷酮类等,对其相关药理学、临床研究、安全性等作重点介绍。从药物研究开发的创新性看,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地尔、吉布达星等属于全新结构和作用机制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糖肽类、唑烷酮类、喹诺酮类等则属于结构修饰药物,与既有的同类药物间存在交叉耐药现象,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加以确证,这为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控制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不仅是抗感染领域的专家,更是抗HIV/AIDS临床研究领域的翘楚。他长期从事AIDS的预防和诊治研究,获得了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早在1997年他就在国际上提出了AIDS免疫重建理论;1998年牵头开创了适宜中国国情的AIDS抗病毒治疗、综合诊治及全程管理模式,形成了AIDS抗病毒治疗和免疫重建的“中国方案”,在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AIDS临床治疗水平低下的局面,取得了国内国际系列创新性成果。李太生教授为本期撰写的《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优化中国艾滋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一文,系统介绍了抗AIDS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新进展;融合了李教授所带领团队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经验,重点介绍我国5种常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依非韦伦、替诺福韦、奈韦拉平、拉米夫定、齐多夫定)的PK/PD特性的种族差异,以治疗HIV/AIDS的个体化原则,为优化中国HIV感染者的临床治疗提出了合理建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在抗感染领域的建树颇丰,临床研究范围涵盖各种病原体感染性疾病,而在肺外结核病的诊治,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诊治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在国内独树一帜,硕果累累。张文宏教授为本期撰写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药物演变与新进展》一文系统细说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自1997年推出的第一个抗耐药结核病的指南——《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1997年版》到2020年6月发布的《整合版结核病指南模块四:耐药结核病治疗》。通过介绍耐多药结核病(MDR-TB)国际治疗指南更新,不同抗结核病药物的治疗特点,在MDR-TB治疗中的角色变迁,阐述了在中国临床应用的前景;提出了目前MDR-TB高疫情的压力下,应选用足够数量的强效杀菌和灭菌药物;同时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考虑到药物的可及性及耐受性。阐明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贝达喹啉、利奈唑胺将是现阶段解决中国MDR-TB低治疗成功率的关键药物。

侵袭性真菌感染(深部真菌病)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诊断难,治疗更难。导致难治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诸多因素也是有增无减,而抗真菌药物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良反应多且严重,这是每个临床医生的切身体会,患者迫切需要更有效、更安全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如果读者曾经听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朱利平教授的相关学术演讲,一定会对“抽丝剥茧”这个词理解更为深刻,朱教授给出的每一个临床病例都是集知识、经验和思维之大成,给每一个临床医生以启迪。朱利平教授为本期撰写的《新型抗真菌药艾沙康唑的研究进展》一文,系统阐述了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艾沙康唑,其抗菌谱广,体外研究和临床试验提示对霉菌、酵母菌、双向真菌及一些罕见真菌等均有抗菌活性;对特殊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临床治疗有效;其血药浓度稳定,药物相互作用少,安全性和耐受性好,长期使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少等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研究进展。此外,艾沙康唑对罕见真菌的活性也提示其作为联合用药治疗高度侵袭性或难治性侵袭性真菌病,以及多重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感染科缪晓辉教授为本期撰写的《免疫功能紊乱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需注意的问题》一文,既是阅读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相关研究论文后的体会,也是近20年来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后之感悟的一个方面。该文系统陈述与评价了中国已上市的部分新冠病毒疫苗(包括灭活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基因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和mRNA疫苗)。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病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物迄今没有研发成功,因此,作为新发传染病的最重要防御措施之一——疫苗,必将成为控制全球新冠疫情的利器。此外,该文还介绍了2020年底全球上市的多款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何接种等问题。免疫功能紊乱人群接种前,应由多学科医生分别或联合评估;接种疫苗过程中需重点注意几方面的问题,如基础疾病的治疗不可终止、接种后要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等。

人类与病原微生物的较量没有终结,微生物的变异和耐药,以及新发传染病(新发病原体)的不断出现,要求微生物学家、药物研发科学家和临床专家持续紧密协作。我们需要加深对病原体的了解,研发更新、更强、更安全的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化和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病的全球暴发流行及其全面防控和诊治问题,使全球经历了并还将继续接受严峻的考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速度和有效性,刷新了防控新发传染病的记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医者任重道远。感谢5位临床医学专家的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结核病真菌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千奇百怪的真菌
致命真菌
为什么全球结核病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