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江东 王鹏龙 弭博岩 戴卓臣 郑 奋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来我国求学的留学生逐年增加[1]。培养知华、爱华、亲华的文化使者,已成为留学生教育的主导思想。[2]面对留学生入学时的知识储备参差不齐,甚至只接受了短期汉语语言培训的学情,而计算机课程对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实践性强,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一线教师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本文将从留学生自身特点、教学人事物(教材、教学内容、教员)根据留学生特点所做的革新及成果分析三个方面介绍我校在向一流培训基地探索中对留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创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显著提高[3],来华留学的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但由于地区经济实力及教学水平的差异导致留学生个体能力水平参差不齐[4],其中以汉语水平普遍薄弱为显著代表。留学生班中的绝大多数在入学之前没有系统性地学过汉语,存在对单词、语法、语速及表达方式上认知缓慢的困扰,师生交流存在障碍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学进度。汉语基础薄弱是留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影响留学生学习质量的首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要坚持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本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号召下,留学生教育是深化中国和各国人文交流,培养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使者,从而促进各国间青年交往和友谊的关键一步[5]。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由于各地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民族、语言、信仰乃至生活习惯也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肩负着传播友谊、传播文化的教员要在尊重的前提下,通过耐心细致地交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推动各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留学生虽然在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相比中国学生有差异[6],对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课堂上的表现热情既能够快速向教员反馈此时此刻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教员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也能够提高其自身参与度和认同感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解决问题。课堂上的外向和积极性是现代教学希望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但经常性地打断教员的授课也让教员在教学工作上权衡各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对教学进度的把握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3.1.1 教材设计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所使用的教材及其配套软硬件设备也要向国产化、开源化发展,这既是支持国内循环的方式,也是向留学生展示大国科技水平实力的方式。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读懂用通的实践性是教材价值的具体体现。对留学生而言,简单直接的“有什么,怎么用,为什么”是教材设计时的总纲要。首先,针对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教材中的文字都尽量使用常用英文词汇,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将复杂、专业的知识点讲清楚,用最详尽的流程图将实践性强的内容具象呈现,用最经典的案例将问题、解决方案及常见操作错误说明白,从而减轻留学生语言理解的压力。其次,针对留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差异,教材力求将结构安排直观、易于查找、内容翔实。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7],在教材编写时为了锻炼留学生的思维逻辑,内容中引入了一定的算法、课后操作题和思考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针对留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乐于展示的特点,教师通常在授课时对教材中重要部分的英文内容做中文解释,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员在编写教材时措辞的考量并规范中文措辞便于师生交流。除了所使用的教材有了新变化,新时期对软硬件设备也有了新要求。软硬件尽量提高国产化率,使用中文版本不仅培养学生使用习惯,而且对所完成的教学软件应用积累了第一手研究数据,从而在实践中按需出发不断优化教学软硬件搭配。
3.1.2 教学方法
医科院校的留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培养计划并非定位于工程应用型,而是要求留学生群体学会在未来工作生活中能够使用和操作现有计算机完成相应功能的能力。因此在调研之后的教学方法上注重兴趣引导为主的实践活动[8],以更强的操作性,更直观的功能性因材施教地提高每个留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9],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学习(case study)、小组讨论(small group discussion)、上台讲解(presentation)和阶段测试(stagetest),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逐步提出问题,稳步深入,引发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演绎推理、思考感悟,把破解难题的快感还给学生,同时给出更好的相关网站供学生去拓宽知识范围,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和训练其学习习惯和学术思维。
(1)案例学习是教学方法革新中的重中之重,经典且适合留学生的案例需要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总结,需要不断地尝试,通过教学成果分析所采用的案例是否精确,所针对的问题是否符合课程计划,由于师生间文化背景的差异,需要在不断磨合中才能将使用的案例得以优化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案例学习是问题思考的更进一步,它对学生思考的深度有更高的要求,从“是什么”到可以“干什么”是理论到实践的大跨越,因此探索符合留学生学习要求同时能够培养留学生知华、亲华、爱华的案例是对教学方法创新的挑战。
(2)小组讨论一般应用在案例学习之中,对于重难点问题,小组讨论是提供学生相互学习的平台,是促进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手段,是在交流中增强参与和竞争意识,充分利用留学生思维活跃优势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教师作为观察者获得每名留学生学习进度的方式。
(3)上台讲解即多媒体展示是将留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化的手段,也是从应用角度提高留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留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确实对教员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一名学生上台讲解能够带动使用相同语言、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一群留学生的快速进步。
(4)阶段测试是一种考核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严肃的考场纪律让留学生发挥自己所能,从而帮助教员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以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完成课程实施。
留学生不同于国内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的特点,仅凭一张试卷成绩来评判学生能力,给出课程分数是不够的。[10]对此,我校采用加强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结合期末考试的方式对留学生进行考核[11]。通过将部分考核点放在留学生平时的讨论课、演讲及课堂表现上,提高对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权重,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帮助教师从不同角度及不同侧面掌握留学生群体的学习水平,从总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就一名医科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而言,提高留学生计算机素质能力,增强留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水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一年多的面向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不同专业需求的留学生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发现,经典案例的使用对于留学生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结果上看,留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后可以将计算机技能快速应用在日常学习上,计算思维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面貌和成绩都相比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留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中,笔者深感留学生高等教育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协同进行,方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价值观培养、能力素质拓展为需求,制定目标更加明确的教学计划及设计蕴含丰富中国元素的教学案例,培养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国际高水平医科人才,进一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