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面向“智能化”改革*

2021-12-03 19:46孙建波任鑫淼
江苏教育 2021年64期
关键词:智能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韩 雪 孙建波任鑫淼

“智能型”教师指具有智能技术素养,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具有知识反思能力与知识重建能力的教师。相较于知识型教师而言,“智能型”教师既具有更完备的知识体系,又具备更高的适应性、思考性和创造性。

据调查,职业院校“智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师个体向“智能型”转型中,智能技术准备度不足,智能技术应用度欠缺;教师团体向“智能型”转型中,教学设备“智能化”水平较低,“智能化”形式单一,“智能型”教师的认定要求较低;教师队伍向“智能型”转型中,教师管理平台建设与监管不充分,评定与激励制度不完善等。怎么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建立“智能型”教师队伍的培训体系

(一)“智能型”理念培养

第一,职业院校的管理、教学以及其他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对“智能型”教师的内涵和价值有明确的认识。第二,职业院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人才培养基地;系统推进“智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创“智能型”教育体系,提高职业院校服务水平。第三,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从“知行合一”转变为“知行创合一”。[1]“智能型”教师须具备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拥有符合发展潮流的新思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建立新的教育评估体系,建立符合现代化的新教育机制。

(二)“智能型”技术和能力培养

第一,职业院校要引进新的智能化教学设备,为教师“智能型”转化提供物质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技巧,更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智能技术有效融入教学当中。第二,智能技术推动知识更新迭代,使教育产业变革速度加快,要求职教师资具备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产、学、研、创相结合,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开创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智能技术打通教育新通道,为教师提供先进理论和设备,利用现代化技术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职业院校一方面应定期邀请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高级技术人员为一线教师开展理论与技能培训,积极举办智能化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应定期组织教师前往优秀企业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实际技术体验丰富自身的技能储备。第三,构建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教师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划分,透彻分析教师的“智能型”转化需求并根据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包,有针对性地助力教师的智能化转型;另一方面,建立数据跟踪系统,实时跟进教师的智能化发展。职业院校应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教师的智能化水平进行监测,并搭建具有权威性的“智能型”教师认证平台,完善教师评定制度。

二、建立“智能型”教师队伍的实践体系

(一)教育教学实践

第一,适应教师角色转变,师生双向赋能。师生的主体间关系一方面凸显了教育实践应有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教育实践的情境性。[2]智能时代背景下人工技术的介入从不同层面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教育实践关系。“智能型”教师在新技术的冲击下,能够准确定位角色,有效运用智能技术,优化教育教学。例如,在信息共享、数据互通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软件或其他智能化平台获取知识、进行探索。因此,教师需要做的不再是主导而是组织与引导,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第二,紧跟时代发展诉求,建立师资培养教研室。职业院校应着重关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新型技术产业,在“智能型”教师的培养任用中有所倾斜。创建专业对口教研室,为培养“智能型”教师提供实践场地以及技术支持。开展新兴专业技能培训班,对行业、企业中的新兴岗位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聘请企业中的工匠型师傅参与教学、研习,共同促进师资教研室的发展。第三,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职业教育“智能型”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组建“智能型”教师管理队伍,营造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开展智能教学和个性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三位一体的育人本位。[3]

(二)共享共建共创实践

第一,利用5G技术“信息在场”和“万物互联”的特点,构建网络教育共享平台,开通职业院校和企业信息交流通道,为职业院校“智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第二,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据行业中对新技术、新业务的要求加强职业院校的专业针对性,“智能型”教师应紧跟产业技术变革步伐,加强与领先企业高技术人才之间的沟通,与高端科技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第三,“智能型”教师要能够实现从“智能跟随”到“智能创新”的更高层次的“智能型”转化,依托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搭建职业教育创新平台,加强校校、校企、校政、校研之间的合作,完成“智能型”教师转化过程中质的飞跃。

三、建立“智能型”教师队伍的管理体系

(一)构建管理平台

第一,构建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智能时代的职业教育资源呈现出多连接、大组合、碎片化、低延时等特点,教育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被赋予新的定义,强调泛在学习、协同建构。职业院校建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一方面,对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架构和分类整理,运用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系统获取最新知识和技术,方便学习者的学习与运用;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获取有效的学习资料,利于推进真实学习。第二,构建师资监督管理平台。首先,建立“智能型”教师的认定评级平台。结合教师自身对智能技术的掌握运用程度以及产业、行业的技术要求,形成一套完整的等级评定制度,有利于对“智能型”教师的岗位进行合理分配,进而使智能教学在职业院校中成为常态。其次,搭建继续学习管理平台。利用问卷星、云班课、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对“智能型”教师的继续学习进行监管,监督教师自觉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型”蜕变。知识要巩固、技能须提升,教师应不断升级自己的“智能型”水平。最后,安全管理平台。智能化的教学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做好对垃圾信息和垃圾网站的处理工作,保证智能化教学的正常开展,防止“智能犯罪”的出现。

(二)完善教学反馈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开放的评价机制。智能化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应具有求变、求新、求近的意识,对教师的培养必须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双向提升。因此,评价者不应局限于教育工作者,还应包括学习者以及其他的专业相关者;评价内容不只关注对技能的使用程度,更应综合考虑各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评定;评价方法更应灵活多变。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有利于促使教师主动进行“智能型”转变,进而激发职教师资的专业潜能,进行创新科研探索,而且有利于职业院校引进更为优质的“智能型”教师,优化整体职教师资队伍,构建一支创新型智能教育团队。第三,建立协同的教育机制。一方面,积极号召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协同建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享,积极鼓励职校的“智能型”教师与企业的“智能型”技术员工分享学习经验和技术技巧,共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育人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智能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西班牙以安卓手机为主,占据了91.7%的智能型手机总销量
智能型电动接地开关
齐心协力 同台唱戏 合力推进职业院校关工委建设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