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构建路径探讨

2021-12-03 18:34薛丹丹李德升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薛丹丹,李德升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0026)

全国585家出版社中大学出版社共计105家,占比17.9%。其中,被列入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一级出版社的有24家,也就是说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有81家,在全国大学出版社中占比77.1%,是构成我国大学出版社队伍的主要力量。

然而,由于自身规模、资金、人才储备等方面受限,中小规模的大学出版社在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身处网络化信息时代,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如何抓住转型关键期,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服务平台,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现状

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策划,已经沉淀了大量的高质量、精品化的出版物,有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积累,在消费者心中拥有非常良好的品牌形象,最重要的是以大学为依托,可充分利用大学的研究成果和作者资源。因此中小规模的大学出版社在建设知识服务平台方面其实更具有潜在的先天优势。而且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在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中展现了积极的态势,已经获得大众认可,如: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的知识服务平台“徽州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知识服务项目”、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轨道在线AR 数字教育平台”被遴选推荐为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

目前,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建设的知识服务平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专业知识服务平台。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中国警察智识数据库”是国内第一个公安专业知识数据库,为研究公安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和学生打造专业的学习平台和知识检索工具。天津大学出版社研发的“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云服务平台”,是专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所打造的全媒体阅读平台。

2)教育服务平台。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在建设的“面向少儿围棋的生态系统建设与应用示范”,以围棋数字课程为核心,通过构建教材出版、教师认证、线下培训、等级考试、围棋比赛等少儿围棋教学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和应用示范,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好学问& Learn”在线教育平台利用流媒体音视频技术与多人视讯交互技术,功能涵盖“教、学、管、考、聊、销”网络全流程,支持多终端移动学习。

3)文献资源服务平台。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汉籍数字图书馆”是该社研发的汉字古籍数据库产品,目前包括传世文献库、中医药文献库、敦煌文献库以及微信版已上线运营;兰州大学出版社“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数字资源库群与投送服务平台”聚集了丝绸之路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热点,为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研究支撑。

4)技术服务平台。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此类型的知识服务平台主要是以数字出版技术为核心,如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研发的“出版系统数字化采编、储存及出版项目”是基于数字出版大背景下服务出版行业的专业技术服务。

二、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构建困境

尽管有多家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加入到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浪潮中,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点。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由于其规模的限制,在资金储备、人才储备等方面能力受限,相比于大规模的出版社对内容生产运营、技术能力、系统搭建以及后期维护经验不足,对建设知识服务平台所需资源的采购能力有限。

目前市场上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所推出的知识服务平台中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资源单一。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的核心基础是要拥有海量、权威、系统的内容资源[1]。但是目前市场上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构建的知识服务平台存在与已有的知识服务平台同质化内容过多,内容不够深入,专业度细分不足等问题。如: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推出的“颈椎保护APP——颈椎保健妙方”以及“减肥宝APP”没有特色内容,无法抓住用户的眼球,与市场上保健类APP相比竞争力较弱,目前这两款APP已不再更新,无法下载。在资源共享、“内容为王”的知识型社会,仅仅凭借单一的内容服务,没有创新性、针对性和海量的内容很难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也很难为读者提供满意的知识服务。

2)技术支持不足。虽然一部分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已经建设起自己的知识服务平台,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薄弱、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缺失等原因,平台出现持续运营能力弱,技术投入不足、一些重要功能无法实现等问题,从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如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花梨阅读”APP,在下载软件中综合评分只有2.2分,由用户评价可以看出低分的主要原因是软件存在诸如数据资源无法下载、音频无法单曲循环等技术漏洞。

3)用户满意度低。知识服务平台是否成功,取决于用户的满意度,也就是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市场上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一是内容质量、内容深度都很难满足读者需求;二是平台多为单向传播的形式,不能与用户及时沟通,交互性较差;更重要的是很多数字出版产品内容更新不及时,时效性差,知识过于陈旧,导致读者付费意愿低。如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水利教育在线培训(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信息未及时更新,部分链接无法打开;河南大学出版社“豫书房数字出版平台”出版社官网中提供的APP下载地址已经无法下载、新闻动态也已停止更新。

三、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路径分析

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不断探索,从而推进信息传播与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

(一)找准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

“内容为王”的时代,内容资源是一切出版物的基石,也是出版社建设知识服务平台的最大优势,然而如果只是将优质的纸质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再投入到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要吸引更多用户、占领市场,必须着重在内容深度加工、精细化加工和提升专业度等方面进行发力。

1)以内容资源取胜。区别于其他大规模出版社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对公共资源的购买能力有限,因此建设有竞争力的海量数据的平台对于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中小规模大学出版有其自身优势,拥有很多优质版权,特别是在垂直细分的专业知识领域的教材和专业著作,在“内容为王”的现代社会,这些内容资源都异常珍贵,也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可充分利用以上优势对某项精品专业或项目进行深度挖掘,最好做到单个内容多次开发,极大地发挥内容的价值。如: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开发的“读财天下——财经知识内容投送平台”,该投送平台将其所属高校资源和出版社积累的优质财经类数字内容资源进行集成整合,推送到该平台,创建数字阅读式的服务体系。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研发的“花梨阅读”APP,对纸质图书资源数字化整理并进行了二次开发,将其加工成有声书、微视频、电子书等形式,虽然该软件有一定的技术漏洞,但是凭借其内容优势,目前该平台已有14万次下载安装,会员转化率达40%,用户呈现出较高的粘合度及复购转化意愿。

2) 以区域优势为亮点。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较弱,但是在所属地区具有一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而且对于本地区的特色文化研究成果和出版需求非常了解,这是较于行业外企业的显著优势。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应因地制宜,将本地区特色文化和研究成果与出版需求相结合,对优质内容、知识数据深度加工,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确保其在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以此寻求一条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如:苏州大学出版社“东吴阅读APP”,是苏州大学出版社利用其独特地理位置和出版成果打造的数据库平台,用来提升东吴文化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该应用展示了东吴文化中极具深度的历史底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研发的“徽州古村落文化资源数字化知识服务项目”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近百本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与其他与之相关的各类徽州文化研究与传播的资料相结合,经过数字化的资源整合的方式建设知识服务平台,向研究徽州文化的学习者和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提供数字化研究中心。

3)以大学资源为依靠。高校是优秀学术研究者的聚集地,大学出版社根植于高校而建,相对于专业的出版社、一般的出版社来说,大学出版社离知识创造者最近,可以第一时间把握研究成果情况,进而辅助知识创造者以人类广泛接受的方式(纸质书、电子书等)系统、及时地传播最新知识[2]。

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可充分利用所属高校的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和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此为亮点,扩充知识服务平台。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正在建设的“境外投资环境与风险评估数据库服务平台”,依托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长期致力于国别经济的研究,以及国别贸易和投资环境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国别商务环境研究系列丛书》等一大批研究著作进行二次开发。

(二)融合新技术,打造平台亮点

近年来,融合出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互联网+出版转型融合发展不仅是履行国家政策的战略目标,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3]。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建设知识服务平台应注重融合发展,平台才能从众多知识服务平台中突出重围被用户所接受。

1)多媒体融合,传播知识更大化。出版行业与多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在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中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在资金允许范围内以音频、视频、文档、动画等多媒体融合的方式展现,才能增加平台的易读性和实用性,使内容更形象、更有趣味性,这不仅能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而且可以将内容更大化地传播。如 “中国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全媒体出版云服务平台”是由天津大学出版社研发的利用已有的建筑设计专业领域出版存量资源和新增内容资源,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为建筑设计领域专业人士打造的全媒体阅读产品,此项目被遴选推荐为2019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项目。

2)技术融合,内容开发最大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出版行业也不例外。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特定用户群的需求进行跟踪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对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深度开发。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所研发的“基于VR/AR技术的职业教育数字平台”以及郑州大学出版社研发的“基于AR技术的手语教育复合出版与平台建设”均是使用先进的AR/VR技术,以其为亮点,最大化开发内容,以此吸引用户关注并使用。

但也应该看到,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由于资金和技术受限,在多媒体融合、技术融合的问题上应充分考虑自身资金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平台内容的需求,谨慎选择多媒体形式和最新技术,切勿跟风“求全”,既浪费资金,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 寻找赢利点

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受自身规模限制,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因此寻找可靠的盈利点是其能否完成平台建设以及后期维护更新的重要环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基于云技术的海量历史文献数字化处理平台”于2013年获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资助,这对平台初期建设及后期维护提供了资金保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爱听外语有声资源网中的数字资源用以配套该社出版的图书,通过多元化的配套资源提高纸质图书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纸质图书的销量,以此为赢利点。

四、结语

中小规模大学出版社在构建知识服务平台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以原有的内容资源、区域优势和大学资源为依托,以新技术为亮点,找准赢利点,才能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