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2021-12-03 17:53伟,李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张 伟,李 静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张 伟,李 静

(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新冠病毒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令人猝不及防,自暴发以来,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探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冠疫情特殊背景下,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表现,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表现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呈现出了新的矛盾特征。探讨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矛盾问题,既是对新冠疫情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

(一)思想交流范围扩大与交往虚拟化之间的矛盾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人宅在家中自我隔离,网络成为文化传播、信息生产和观念创新的重要平台,“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是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便捷的网络条件丝毫不影响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与参与。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充斥网络,而大学生处于拔节孕穗期,鉴别各种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编辑和传播各种不良信息,增加了大学生对于未知的恐慌,误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多元的信息在网络中聚集放大,形成了“雪球效应”,严重影响了正处于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黄金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的社会参与度降低,完全依靠网络获取、分享各种信息,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理性的认知。大学生的网络情感和互动不断地提升,但是却削弱了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海量与圈层交流片面化之间的矛盾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青年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生作为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的群体,关心时事热点、个性独立、善于学习和探索。在疫情防控期间,大众迫不得已在家隔离,以微信、微博、知乎、各类短视频APP形成了各自的交际圈层。这类基于朋辈、亲属建立起来的圈层,成员彼此之间信任度相对较高。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在圈层中蔓延扩散,比如疫情的起源、疫情的传播途径、感染人员的治疗情况、病危患者的数量,以及各大医院接受的捐赠情况等信息,来源渠道繁多且复杂,由于认知局限以及大量的信息真相缺失,无形中加剧了对疫情恐惧和担忧的心理。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级专业性人才,思维活跃,在各自的圈层中研读疫情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相对来说更具有权威性。信息在局部圈层中流动的权威性,凝聚了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扩大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

(三)理论知识丰富与社会实践缺失化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灌浆期,不但需要灌输式与启发式的教育,还需要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教育。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既可以理解理论知识,又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领会中国强大的治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验处理问题的难与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优秀的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阻止疫情的扩散,教育部明确规定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全民不外出、不聚会,全国高校贯彻“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指示精神,积极部署开展网上教学。在此期间,大学生无法参与社会实践,只能通过网络了解各种信息。而网络舆情信息又纷繁杂扰,呈现出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的特征,如果不能及时消除错误信息的影响,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新冠疫情作为一个总体的背景,对于不同国家、不同阶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新的境遇。所谓后疫情时代,顾名思义是指“疫情过后”的阶段,在此是指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护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回归正常状态的阶段[1]。

(一)云上思政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团建、社会实践等教育面对面地交流实现的。在疫情的影响下,高校积极贯彻“停课不停学”“停教不停课”的指示精神,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由讲台教学迅速切换为线上教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部是借助微信、公众号、直播等方式展开的。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抗疫成效,讲述抗疫故事、科普防疫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等信息,教育引导大学生不传谣、不信谣,给居家学习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别具特色的“云上思政”课堂。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疫精神”。如果说以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是营造一个高质量的网络阵地,强调教育内容的透彻性和形式的丰富性,而这次疫情之后,如何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结合,提升“云上思政”的育人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是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与挑战。

(二)加强生命观和生态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尚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人生观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等方面,而生命观教育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关于疫情的起源,医学界研究一致认为新冠病毒来源于自然界。疫情发生后,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面对不幸逝去的生命,人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正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在一定程度上,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又一次“报复”。新冠疫情的暴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生动的生态安全课,人们在这堂课中意识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到了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后疫情时代,高校要充分开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尤其是生命观教育,构建长效的教育机制,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中“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生动的教材,让大学生在感动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和爱国精神。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重点

这场突发的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它限制了我们的出行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疫情伊始,大学生对于疫情的焦虑与恐慌,对于学业与未来就业的担忧与不安,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病毒潜伏期长、传播迅速,面对每日实时更新的数据信息,部分大学生对于病毒和死亡产生了恐慌与畏惧的心理。而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泥沙俱下,大学生处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而未走进社会的阶段,缺乏对于信息的甄别能力,无形中增加了焦虑与恐慌的心理。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应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深度结合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理性平和的心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后疫情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后疫情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及社会形势,从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三方面入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水平

在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钻研,结合国内外的形势和特点,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二是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涵养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打破传统的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新形势下教育的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传播意识,适应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疫情防控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讲台教学、云课堂、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讲清我们国家的“初心和使命”,讲清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大学生对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升大学生对西方错误观念的抵御能力。三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业务素质,善于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感,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一切错误观念的侵蚀。四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优势,积极参与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舆情危机应对等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二)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需求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后疫情时代,教育者必须重新审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借助科技的力量,强化价值引领。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教育者必须不断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实施精准思政,凸显高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导性。因此,面对当下情况,一是要全方位地掌握疫情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与趋势,比如“这次疫情会不会影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步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该如何行动”等问题,精准供给,开展符合大学生情况的“定制化”教育。二是要强化价值观教育,将疫情防控过程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比如: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的钟南山院士、身患渐冻症依旧坚守岗位的张定宇院长以及奋斗在一线的“90后”医疗工作者、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等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从战“疫”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向最美的逆行者致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展现“顾全大局、爱国奉献、勇于担当、敢于战斗、守望相助”的新时代中国精神。国家是所有人的国,是我们每个人的家,有国才有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和坚持“四个意识”,勇担社会责任,永葆家国情怀。强化“底线思维”,保障“生态红线”,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疫情防控期间,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只有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和规范,才能保证疫情狙击战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结合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志愿者等模范事迹,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困难,树立勇于担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知行合一,践行社会责任。

(三)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提高政治站位,丰富教学内容体系。

在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是要结合疫情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引导大学生重视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健康卫生教育,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动垃圾分类,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二是要全面总结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深度挖掘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事迹,诠释抗疫精神,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最新的活力与最强的动力,使之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正视疫情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三是要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和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推动朋辈互助,防止不合理的认知发酵蔓延,缓解大学生心中的焦虑与不安。搜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短视频、影片等,通过学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疫情之所以可以在两个月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源于全体国民的有效配合。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无论是奔赴前线的医疗工作人员,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市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力量。这些无疑彰显了中国强大的治理体系和制度优势。在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官方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关于延期开学的各种信息,及时宣传疫情防控实时动态信息,加强舆论导向作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坚持线上线下相一致的原则,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3],构建和完善育人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而言之,此次疫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探索思路和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立足于当下总结经验,又要放眼长远,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从某种意义来讲,疫情之后也是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一个新的起点。

[1] 李辽宁, 倪圣茗. 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与新作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5): 4.

[2] 王信领, 华海烽. 自然辩证法干部读本: 修订版[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22.

[3]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1).

G641

A

1674-327X (2021)02-0111-04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2.030

2020-10-11

张伟(1986-),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生。

(责任编校:付春玲)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