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阿阳中学 马永科
对于初中教育来说,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长期的教育探索下,人们发现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初中教育特性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生物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法都发挥出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是现如今大多数初中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教学技巧。同时应用分层教学法也是初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国大多数初中都会以班级制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而由于我国青少年基数较大,导致大部分地区的初中都会招收非常多的学生,进而导致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而班级人数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班级内部的学习水平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学习能力,会导致教师在进行统一教学的时候,因为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综合学习水平较低的班级来说,会进一步降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为了解决这样教育不统一的问题,人们就提出了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概念,其主要内容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层次内,然后根据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会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完成学习内容提高自身的水平以及能力。
常见的班级分层一般会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A)、中等(B)、学困(C),通过对这些学生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针对三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虽然分层教学已经具有较高的教学有效性,但是这是在充分发挥该教学法作用的前提下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地在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法,就无法体现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今分层教学法已经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普及,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大部分的生物教师对于分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不充足,导致其无法掌握正确的实施方法,展开的分层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缺乏实在的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决定在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那么就必须在教学的全过程去遵循该教学方法的教学规则,并满足相应的教学需求。这个过程几乎是覆盖整个教学过程的,如从备课到结束,都需要将分层的要素包含进去。而目前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师都没有在这方面形成良好的观念,其认为分层教学主要就是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备课这样的教学准备环节没有融入分层教学的理念,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无法展现出该教学法的真实效果。备课是任何一门科目都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一项教学工作。对于分层教学来说,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要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以及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该教学法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将这些内容考虑进去,仍然使用以往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果将备课的过程比作烹饪过程,那么这些教师采用的备课方法就是“大锅饭”做法,不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考虑,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加入备课内容当中,然后用这样的备课方案去实行分层教学,这种做法实际上看来,只是在教学形式上体现了分层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质上还是实行以往的统一教学法,无法体现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有效性。
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础,同时也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所在,只有确保了学生层次的正确划分,才能够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分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参照的分层标准过于单一,主要标准就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层,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层次之内,虽然这样的分层方法的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却过于片面化,并且这样的分层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弊端。首先就是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于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来说,将所有下游水平的学生分到一个层次当中,就相当于在其身上打上了“下等”的标签,这样的做法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心灵创伤,可能会引发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产生分歧,削弱班级学生之间的团结性,不利于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
要想切实发挥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做好全方位的分层教学管理。最先要做好课前预习的分层,课前预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通过该环节的学习,可以让其提前掌握需要学习的核心生物知识内容,初步打下基础。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把预习环节当中的问题分为基础与拓展两部分,这样可以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如在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章节内容进行教学时,对基础问题的设置如下:“通过该章节内容的阅读,尝试总结出植物呼吸的规律;通过阅读学习和比较,植物呼吸与人类呼吸方式是否相同?有哪些依据?观察和验证植物呼吸的实验具体有哪些?”对拓展问题可以设置成以下方面:“在植物呼吸过程中,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在哪里?课本中的实验是否存在不足?以‘探究植物呼吸产物’为主题,是否能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流程?”通过课前预习解答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要在课前预习环节当中使用分层教学方法以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关的分层教学,因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其是否能在这一环节掌握充足的知识,将会对其最终的学习质量以及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这一过程中使用分层教学的理念与课前预习环节大致相同,可以分为基础型与拓展型两个方向。如在对“人的生殖与发育”这一章节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向大家展现自己的课前预习成果,并把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说出来,如:“为什么有的动物是卵生,而人是胎生?”等,然后再让基础扎实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也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为什么人的一个卵子只能够和一个精子相结合”等,然后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时,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模式,既充分解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问题,同时也让其能力得到共同提升。
课后练习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理念,为其设计出相应的课后练习内容。对于一些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为其设计一些适应性的习题,这些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这部分学生巩固学习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考验这部分学生,帮助其提升能力,让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掌握分层教学的正确实施方法,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施,要明确该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对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