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河南省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1200)
引起猪群免疫失败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疫苗质量较差、疫苗之间相互干扰、免疫程序不合理、应激因素和饲养管理不当等。为此需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免疫接种效果。
有的养猪户选用的疫苗或稀释剂质量不过关,或者在疫苗运输或保存过程中存在失误,有的稀释疫苗程序不对,有的免疫接种途径不当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引起疫苗免疫接种后效价降低,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因为疫苗质量存在问题直接降低疫苗抗原含量和免疫后抗体滴度。运输或保存疫苗的温度不合适会促使抗原失去作用,进一步影响免疫效果。同时接种部位或时间不对也不能促使机体产生较高的抗体,从而降低免疫效果。
随着养猪规模化发展,猪场饲养数量逐渐扩大,为了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大多管理者在给猪群接种时会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疫苗同时免疫。因为不同疫苗之间的抗原不同,一起接种后会在体内相互干扰,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还会给猪群带来更大的应激反应。如给猪群同时接种猪瘟疫苗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疫苗后,这两种疫苗会相互产生干扰,免疫后检测抗体不太理想,不能对猪群产生保护作用[1]。
一些小型养猪场好多年都是按照一种免疫程序来操作,没有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场猪群实际状况随时调整免疫程序,甚至选择的疫苗毒株不对型、接种疫苗不完善或不全面,这样都会致使免疫接种失败,无法更好的保护猪群健康。
动物的体液、神经和内分泌调节直接影响机体免疫机能。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猪群新陈代谢旺盛,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外界条件突然变化会给猪只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促使机体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淋巴细胞的生成,阻碍巨噬细胞的生长,这样在应激状况下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势必会降低免疫效果。
刚出生的仔猪通过吸吮母乳或胎盘这两种途径从母猪处获取母源抗体。通常母猪在分娩前会进行免疫接种,仔猪母源抗体较高,如果对仔猪进行首免时间过早,母源抗体会与疫苗抗原产生中和反应,降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如果在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后再对仔猪进行首免,也会形成免疫空白期,仔猪极易感染病毒爆发疾病。
如果饲料中营养水平较低,或某种营养成分缺乏,不仅影响猪只正常生长发育,还会降低体质和免疫力,这时给猪群免疫接种,免疫功能较差,也会引起免疫失败。如果给猪群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或者料槽中长期剩余很多饲料,这样饲料营养容易分解失效,或者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均会对猪只产生很大损害,进而影响免疫力的产生和疫苗免疫效果[2]。
有的养殖场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洗和消毒程序,猪群生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大量存在,增加猪群感染病原体发病机会,即使接种疫苗,这些病原微生物也会干扰疫苗抗原,直接降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同时在免疫时,没有将所用器具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通过接种还会促进病原体传播、扩散,诱发疾病流行。
在猪群饲养过程中,为了防治一些疾病常常使用药物,而有的药物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的生成和损伤T 淋巴细胞,如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等药物均会抑制B 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影响疫苗病毒的复制和免疫接种效果。尤其在免疫接种弱毒活疫苗时,药物产生的毒害作用更加明显。
首先选择正规生物制品场生产的合格疫苗,根据本地猪病流行情况购买与当地病毒毒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在运输和保存疫苗过程中需要按照疫苗储存温度,使用专门的运输车辆和冰箱、冰柜来运输、保存,确保疫苗效价不受任何影响。根据本场猪群实际情况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由专门的兽医人员在免疫接种前认真检查疫苗生产日期、有效期,再检查疫苗形状是否松散、分层或变质,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疫苗坚决不能使用。按说明书要求稀释和配制疫苗,选择正确的免疫接种途径,保障疫苗抗原不受影响,提高疫苗接种效果[2]。
为了提高疫苗保护力,需要免疫接种两种疫苗时,间隔至少1 周以上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疫苗产生较高的抗体,避免疫苗之间发生相互干扰。如果疫苗厂家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将两种疫苗一起免疫不会产生干扰作用,这时才可以一起使用。
规模化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猪病流行情况和本场猪群发病史,结合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猪群品种和年龄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日常生产中根据疾病情况和季节在猪群免疫接种前后进行抗体检测,结合检测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或进行紧急接种,确保免疫效果,增强猪群健康状况。
每一种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途径都是特定的,所以在使用疫苗接种前需要按照说明书来严格操作,正确稀释疫苗,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正确途径操作完成。如活苗饮水免疫时需要提前控制猪群饮水量,要求必须在1~2h 内免疫结束。灭活苗肌肉注射时需要反复校正注射器剂量,注射后发现漏猪要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达标。
在免疫接种前后1 周,尽量不要对猪群转移圈舍或突然更换饲料,保持圈舍温湿度适宜和空气质量良好,避免冷热应激给猪群带来的伤害和免疫失败。同时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动作轻缓、不能呵斥或鞭打猪只,减少猪群恐惧感和紧张情绪,避免激素分泌、体液或神经系统发生异常而引起免疫抑制。还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类抗应激剂来减缓应激因素给猪群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条件的应在饲料中添加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如黄芪多糖类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提高疫苗免疫效果[3]。
根据猪群不同生长阶段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有利于促使猪只各组织、器官充分发育,提高体质和免疫力,进而确保免疫接种效果。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定时定量饲喂猪群,保证猪群体况合理,避免料槽中剩余过多饲料发生霉烂变质或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同时制定卫生消毒制度,及时杀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猪群发病风险。每次接种免疫后将所用的疫苗器具进行消毒处理,切忌随意乱放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