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诱因、危害与防治

2021-12-03 08:20:09杨为强特蕾莎阿古列斯王淑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种鸡血清型致病性

杨为强 特蕾莎·阿古列斯 王淑娟

(1,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农业农村局 266200;2,青岛普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66000;3,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266032)

大肠杆菌是消化道常在菌,它能在禽类皮肤、羽毛、粪便、垫料、灰尘和舍内广泛传播。此外,饲料、饮用水、啮齿动物、螨虫和昆虫都可能是大肠杆菌的来源。但只有10%~15%的大肠杆菌菌株是致病性的,被称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 菌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血清型有O1、O2和O78。幼雏通常更容易感染这种疾病,它对各阶段的肉鸡、蛋鸡和种鸡都有影响。

1 诱发因素

大肠杆菌病是由于免疫力下降或环境中细菌负荷高引起的一种发生在弱体动物身上的疾病。主要的诱发因素如下。

1.1 疾病

禽呼吸道疾病,如病毒性疾病和支原体病;消化道感染,包括寄生虫病、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以及消化道菌群不平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株和毒性及微生物量等。

1.2 饲养条件

禽舍卫生程度不佳;应激,包括冷热应激、过度拥挤、噪音和换料应激;饲料或饮用水微生物质量差;霉菌毒素中毒;舍内粉尘和氨浓度过高,破坏上呼吸道纤毛,使呼吸系统更易受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影响;家禽互相攻击、啄肛、脚垫皮炎和其他皮肤损伤;螨虫、苍蝇、昆虫和啮齿动物;饮用水污染等。

1.3 免疫反应

疫苗的副反应可激发大肠杆菌病。

2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入途径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以下6 种主要途径侵入动物体。

2.1 呼吸道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自身可引发呼吸道感染,或者当存在一些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如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染性喉气管炎及疫苗引起的副反应也会导致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此外,为了使气体交换更有效,禽类的肺泡比哺乳动物更薄,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如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也更容易跨越屏障,在体内引发系统性或局部感染。

2.2 消化系统

细菌感染、球虫、霉菌毒素、水质或饲料质量差、换料、应激或抗生素使用等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过度增长。当肠道屏障被破坏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能穿过消化道上皮细胞,到达循环系统并开始局部或系统性感染。

2.3 皮肤

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皮肤被损坏或破坏,如在脚垫皮炎、皮肤有伤口或划痕的情况下,微生物会在皮肤上繁殖或者侵入伤口,从而引起感染。家禽互相攻击和啄肛已被证实会诱发大肠杆菌病。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也可以通过组织传播导致蜂窝组织炎,骨髓炎或败血症。当禽类免疫系统受损时,致病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2.4 生殖系统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由于环境或消化系统问题,从泄殖腔增长,通过输卵管上升到卵巢,引起生殖系统或体腔感染。当输卵管感染时,卵黄可能掉落在输卵管外,导致卵黄性腹膜炎。

2.5 肚脐感染

肚脐感染(也称为脐炎),是由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导致1 日龄雏鸡肚脐发炎,无法闭合,这就为腹腔感染和败血病打开了大门。

2.6 从种鸡传染给鸡雏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通过两种不同途径从父母代传染给子代。

2.6.1 垂直传播

在产蛋过程中,由于卵巢或输卵管中存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蛋白或蛋壳膜(卵黄本身很少) 受到污染。鸡蛋在通过泄殖腔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污染。

2.6.2 水平传播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穿透蛋壳从外部环境进入鸡蛋内部。虽然在产卵时蛋壳受到大量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并不常见,但来自产蛋舍内的禽类粪便或其他环境微生物,在运输、储存或孵化过程中可迅速将细菌引入蛋壳内。

3 危害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禽类引起感染,可导致死淘率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受阻,发育不良,产蛋鸡无产蛋高峰或产蛋高峰期时间较短等。

3.1 防控难度大

如孵化过程中,种蛋被大肠杆菌感染,雏鸡多发生脐炎及卵黄囊炎而引起死亡。大肠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鸡体,可以引起气囊炎、腹膜炎、肝周炎、心包炎,使鸡群发病甚至死亡。大肠杆菌通过消化道进入鸡体可引起肠炎、腹膜炎;大肠杆菌感染泄殖腔后可逆向进入输卵管,引发输卵管炎、卵巢及卵黄性腹膜炎。大肠杆菌进入血液可引起败血症,进而引起死亡;随血进入眼球引起全眼球炎;随血进入关节引发关节炎;随血进入脑,引起脑膜炎。大肠杆菌与肺病毒混合感染可引起肿头综合征。一些病毒性疾病继发大肠杆菌可引发严重死亡。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尘埃、水、土壤及粪便中,较容易通过呼吸、饮水、饲料感染鸡群;同时由于血清型鸡多样性(根据资料记载,抗原有167 个血清型,K 抗原有80 个血清型,H 抗原有56 个血清型。血清型鸡达200 多个),各种血清型交叉免疫效果极差,所以很难用疫苗控制大肠杆菌。

3.2 耐药性增强

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用了很多抗生素,但治疗不好大肠杆菌病的现象也很常见。从生物安全角度讲,大量用药不但会产生耐药性,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4 预防与治疗

4.1 预防

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有赖于识别和消除该病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善生物安全、卫生、空气质量、营养、免疫力和1 日龄雏鸡的质量,减少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影响程度。

4.1.1 生物安全和卫生

(1)环境卫生。场区内净道与污道无交叉;车辆、人员通道,生产区入口,禽舍入口等关键位置均应设有可靠的消毒设施;行之有效的粪污清理设施保证禽舍及场区整洁;做好除害措施,尤其是啮齿动物、苍蝇及小甲虫等。

(2)免疫消毒。设计完整的疫苗接种计划,有效避免能诱发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某些病原体,如呼吸道病毒、支原体、球虫等;严格的消毒和合理地使用消毒剂也很关键。

(3)饮水卫生。饮用水是家禽疾病的传播媒介,致病性微生物可通过饮用水污染传播疾病,可以通过氯化,有效改善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指标和质量,其他的选择:如臭氧,紫外光等,也可通过添加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的优质酸化剂对饮用水酸化,来改善供水系统卫生。

(4)无害化处理。实时监控鸡群整体和个体健康状况,发现弱鸡病鸡及时处理,做好死鸡无害化清理。

4.1.2 空气质量

通过生物降解减少垫料中有害微生物的含量;减少粉尘和氨气;适当通风和最佳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目前最有效的是先进的福利养殖设备配套智慧环控系统,调高鸡群生活舒适度,增加蛋鸡体质。

4.1.3 营养质控

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中的细菌含量;控制饮用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使用饮水消毒剂,如优质酸化剂和氯制剂一起在饮用水中添加使用,以及使用饲料添加剂均可促进肠道健康,减少肠道中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含量,增强肠道屏障;尽量避免调整体弱鸡群或发生过应激反应鸡群的饲料和饲料原料;控制霉菌毒素等。

4.1.4 优化免疫

由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株的广泛多样性,疫苗不能提供绝对的保护。种鸡接种疫苗,雏鸡在15d 内都有有效的免疫,所以抓好防疫,防止家禽患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原体病、支原体中毒;优化疫苗接种方案;控制疫苗的副反应;促进肠道菌群健康;用具有免疫增强效果的饲料添加剂;减少应激等,对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4.1.5 对1 日龄雏鸡质量控制

源头防控很关键。在环境和消化层面上减少种鸡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接触;控制种鸡的生殖系统感染;减少受精卵的粪便污染;改善受精蛋的蛋壳质量,以抵御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进入;减少1 日龄雏鸡肠道菌群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数量。

4.2 治疗

大肠杆菌病主要用抗生素治疗。10 年前抗生素曾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如今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许多菌株对多种药物都有耐药性。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株对四环素、磺胺类、链霉素、甲氧苄啶、硝基呋喃、萘二酸和氨苄西林特别耐药。阿莫西林、新霉素、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种鸡血清型致病性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4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医学综述(2014年14期)2014-03-27 10:31:0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种鸡防疫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