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健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11)
“互联网+”概念在国内最早于2011年提出,而后逐渐被学界人士和商界所接受。2019年1月25号,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全面普及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加快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高校作为社会高级人才培养机构,也需要积极组织开展高校教学制度改革,充分利用网络,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突出作用。
我国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作为比较适合高校学习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性学习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认可,成了很多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合作性学习是广大师生们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研究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师生群体共同面对曾经的课程学习,注重合作、强调协同,其要点在于发挥出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用重新组建的群体和团队去面对课程学习。因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讨论与表达、倾听与争辩以及实践参与是最常见的学习形式,所以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合作的意义,而合作学习的过程会更加强调过程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其中,这样会提高他们参与合作与实践的勇气。
合作学习大概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美国开始兴起,到80年代中期左右,合作性学习在美国得到了具体的有质量的发展,当时被称为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大概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开始有了对合作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验,一些高校在专业课程改革中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把合作性学习作为了课程学习的新标准。
新的对象、新的观点、新的思路自然就有新的认知,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对合作性学习给予了不同的定义。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合作学习”中心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得学生以共同活动最大程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中国台湾的教育学专家学者林生博先生在谈及合作性学习时说,“合作性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效关系到团队的荣誉”。而合作性学习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梅瓦里克女士则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按照我国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代表王坦先生的解释,所谓合作性学习是以“认知心理学、教学社会学、现代社会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学科理论为其理论依据,以开拓和采用课堂中的每个人的关系为基础,以课程目标设计为其引导,让全员互动合作而产生基本原动力,同时以各授课班级为前提,以各班级学习小组活动为课程学习的基础形式,采用团体成绩考评的主要模式,以课程标准评价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学科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更高目标,以高效、短时、愉快、低耗为基本特点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可以这样说,王坦先生的这一界定比较准确地理清了合作性学习的基本内涵,从中也可以看到合作学习的美好愿景。
本文在借鉴参考国内和国外对于合作学习所给出的概念后,结合自身的研究,将“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为,“以学习小组作为参与学习过程的基本单元,小组内同学通过面对面交流,各自提出对所学成果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注重他们之间的情感的培养和交流,以促进学习过程更好发展的一种课堂模式”。
近三年来,随着学院新的面向应用型层面拓展的新专业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各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对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力度。不少专业课程的校外专家也对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提出了不同看法,而每一学期的师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代表也对固态化、传统化的课堂模式提出变化的要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模式化教学的形式改革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2019年度教学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合作性学习融入试点方案。具体的思路和施行模式是,在制定2018级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选择该专业2018级互联网金融专业一班的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的“互联网金融概论”和“基础会计学”两门课作为合作性学习的试点教学课程,与任课教师就合作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形式以及学习成果考评方式等作了充分探讨。选择这两门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两门课的任课老师均同时任职2018级互联网金融专业二班的相同课程,这样可以在一个学期里,通过相同课程、相同老师及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对合作性学习方式的优劣有一个直观评价。
根据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的特点,制定了三个过程的构建模式:
在这一过程,教师被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各班级学生进行合作性课程学习的分组。老师在分组考虑时应结合本项目的研究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问题能力、性格的差异以及性别搭配等因素,尽量使各小组的综合水平相差无几。分组完成后,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明确研究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并设定明确的比对标准。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事先进行合作性学习的理论及技能培训,教会学生尤其是组长课题研究及合作的技能,以便学生们能够顺利参与到课题研究过程中去。
班级各个合作性学习小组在明确学习方式和方法之后,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整体设计等内容分别制定各组的学习计划,并按要求进行充分讨论,以便各自明确分工。在接下来的合作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各学习小组成员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收集并整理资料、提出各组观点、得出各组结论,然后由教师组织进行阶段性各小组讨论或者成果汇报。
该阶段由任课老师整体负责,要求对两个班的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专题汇报讨论过程进行比较性研究,并要求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学习成果、完成情况等进行教师级评价。项目负责人将在最后阶段与各任课教师一起评价研究结果,并对合作性学习方式做出综合考评。
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总体上看,在我校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中引入合作性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各任课老师均表示其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合作性学习在我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开展,非常得益于我们之前对研究计划的有效制定和实施、研究过程中合作意识的建立以及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对于我校教师团队也是一次高层次的检验。因为在具体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各小组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还要对学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非专业因素及时给予解释和引导,如团队的合作意识、人际关系沟通等,教师团队只有同时掌握好专业与非专业因素,才能使合作性学习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下是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改革模式实施阶段的成果总结:
合作性学习要求在进行小组分配时一定要多多考虑学生的特性,同时要求特别注意各小组中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教师的工作助手。教师事先重点对每个组的工作助手进行细致的培训,并特别注意引导工作助手怎样展开本组的合作学习工作,怎样对待组内的不同观点、意见。
在合作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目标的传递者,更是一位学习方法的传导者,特别强调要指导各学习小组学会选择正确、有效的研究方法,更快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尤其是在一开始的摸索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合作性学习的经验,更没有如何开展的思路。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各小组学习失去目标,失去方向,失去信心。
任课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研究内容的时间分配,在充分控制时间的基础上让各组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思考和交流。任课教师一定要学会灵活把握各组在合作性学习时间上的分配,切不可让时间失控。
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后,任课教师要组织各班级、各小组认真进行研究情况的总结汇报。一个组交流、汇报结束之后,其他各组要对该组学习过程、研究情况等进行客观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与评价一定要不偏不倚、有理有据,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客观,既有对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要指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重点是便于今后合作性学习过程的改进和提高。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非常有影响,特别归纳如下:
1.学生当中存在对合作性学习有排斥情绪的,一定要做好辅导、教育工作;
2.对于合作性学习可能存在的环境不具备、师资力量不允许的情况,切不可强行推动;
3.教师在课堂汇报环节一定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切不可出现优秀学生一家之言导致一边倒的情况,影响其他组同学的积极性;
4.合作性学习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有规章和制度,切不可随意性太强。
从全国的角度看,合作性学习在高校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合作学习目前在高校教育体制里存在着一定的“水土不服”的现象,这里面有教育文化的因素,有一贯以来的人才竞争思维的影响,当然也存在着目前的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从国家长期人才教育培养的角度看,合作性学习的推动势在必行,其对于教育均衡培养有明显的成效,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