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山 王兴礼 王 珺 糜自珍 李 磊
(山东省临沭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山东临沂 276700)
2020 年10—12 月份,通过接诊30 余户散养户所饲养的发病母猪,发现有2 户散养户的母猪出现“假怀孕”现象;有5 户散养户的母猪出现难产且只产下1~2头特别大的仔猪;有6 户散养户的母猪产死胎、弱胎;有3 户散养户的母猪出现不明原因的难产;有4 户散养户母猪出现发情但多次配种不成功的现象;有3 户散养户的母猪出现不发情现象;有5 户散养户的母猪产下仔猪后10 d 左右,仔猪陆续消瘦死亡;有12 户散养户的母猪产前7~10 d 不食,产后仔猪死亡而母猪采食逐渐恢复正常。此外,大多数散养户的母猪出现上述疾病的多个症状。
2.1.1 生殖系统疾病
经临床检查和病因分析,在出现以上症状的母猪中,有的存在生殖道内感染性炎症如子宫炎、阴道炎等,造成精子在生殖道内死亡;有的由于输卵管炎症造成输卵管阻塞,阻碍了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导致受精卵的数量明显减少;有的由于子宫内膜炎造成胚胎受精卵着床困难或不能着床而死亡。针对母猪的生殖道疾病,养殖户往往自行盲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导致一些药物在生殖道内残留,使受精卵在产道中受药物的有害作用而死亡。此外,因各种原因导致母猪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畸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卵巢静止等,使母猪出现生殖机能障碍,引发不孕不育。散养户由于饲养条件比较简陋,使母猪和仔猪感染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如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和圆环病毒病等的概率更高。
2.1.2 低温症
母猪低温症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管理失调、母猪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35~37℃,精神沉郁,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废绝,严重的会出现不能站立,一般无其他病史。气候突变是诱因,尤其是冬季寒潮来临而圈舍没有保温措施的农村散养户的母猪发病较多,且多发生于饲喂条件差、体质虚弱的带仔或怀孕后期的母猪。
2.1.3 产前不食
散养户因对母猪产前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造成母猪过度采食,导致母猪体内胎儿发育较快,腹内压升高,且运动量不足,导致胃肠蠕动减慢甚至便秘,造成采食量下降甚至不吃料。
2.1.4 产后瘫痪
母猪营养缺乏,尤其是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维生素D 含量不足;养殖环境差,圈舍阴冷潮湿,消毒不彻底,缺乏光照和运动等,都容易导致母猪对钙盐的吸收发生障碍。此外,如果产后护理不到位,及母猪分娩后气血双亏、御寒能力弱,尤其在寒冷冬季,寒风侵袭则引起畜体经络阻滞而发生瘫痪。
正常母猪产仔7 胎以内最佳,随着胎次增加,母猪逐渐衰弱、体能下降,使得母猪难产或产仔少、产弱仔、产死胎等的概率增加。
当前在母猪隐性发情较常见的情况下,部分散养户没有根据母猪发情和排卵的表现和症状来确定最佳配种时间,未及时给发情母猪配种。此外,大部分散养户在母猪体成熟前就开始配种利用,给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
大多数散养户缺乏必要的养殖设施设备,如温控系统、通风设备、消毒隔离设施设备、粪污处理设施等,导致母猪生存环境恶劣。良好的环境是养好猪的基础,但是散养户的猪舍设施简陋,比如有的猪舍是半棚半舍式结构,常因通风过度导致圈舍保温效果差,昼夜温差过大,冬季极度寒冷;有的猪舍窗户比例小,通风效果差,夏季高温高湿,舍内通风不畅,导致舍内NH3、CO2、H2S 等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浓度过高;有的猪舍常年没有阳光直射,母猪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猪舍过于狭窄,母猪得不到充分的运动等。
工业废水、养殖废水乱排放及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等,使部分农村地下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散养户养殖用水通常就近直接使用地下水,致使农村散养母猪的体质普遍下降,抗病能力减弱。
饲料营养过剩、母猪采食量过大导致母猪过度肥胖,进而引起母猪卵泡、输卵管聚集过多脂肪,影响母猪正常的排卵和发情,导致母猪屡配不孕或分娩时子宫收缩微弱而造成难产。饲料营养不足、母猪采食量过小,导致母猪出现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硒元素等,导致母猪生殖类激素分泌不足,引起母猪乏情等各种疾病。饲料品质低劣,霉菌毒素、重金属等含量超标,母猪采食后毒素在体内蓄积,侵害包括生殖系统在内的多个器官。
散养户对母猪是否有病的诊断能力较差,一旦误判就超剂量超疗程使用药物,致使药物在母猪体内长期蓄积致使中毒。
气候突变、疫苗免疫接种、噪音、驱赶抓捕、其他动物搅扰等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母猪、仔猪发病。
当前,散养户普遍采用人工授精,且多是外购公猪精液。大多散养户没有检测精子质量的仪器,出现精子数量少、活力低的精液不能第一时间检出,使得母猪在完成人工授精后仍不怀孕。此外,散养户在人工授精的操作方面不规范、不熟练,很容易导致母猪出现不孕或受孕概率低的现象。
种公猪多年不更换,会造成近亲繁殖,导致母猪产弱仔、产畸形胎的概率升高,甚至造成母猪配种失败,如果多次配种失败,可能造成母猪不孕。
散养户应尽量完善隔离和消毒设施设备,避免多种动物混养,尤其是非圈养动物(猫、狗等),并坚持灭鼠。饲养人员应减少外出,并减少外来人员入场。优化圈舍的保温、通风和采光设施设备,建设与养殖量适应的粪污处理装置,及时清理粪污,保持圈舍整洁。
杜绝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及原料,饲料及原料要存放于避光、通风良好且干燥的场所,并且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毕。
有条件的散养户最好用自来水饲喂母猪,如使用地下水的要用地面30 m 以下的水,必要时定期对地下水中的微生物、农兽药、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决定对地下水的取舍或净化。
依据母猪的实际状况,在饲料中合理添加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和微生态制剂(植物乳酸菌、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等)。中草药添加剂对防治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禁止非法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作为添加剂,对允许使用的治疗类抗生素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疗程和剂量。
3.5.1 防暑保暖
散养户在建造猪舍时,应采用隔热建材修建,建筑空间适中,最好是坐北朝南的布局,周边栽种遮阴树木,尽量做到冬暖夏凉,并留有降温升温设备接口,在必要时使用升降温设备。
3.5.2 通风与采光
母猪圈舍留有自然通风窗口,通风口设置应合理,确保舍内通风充分。通风窗口能够安装电动风机,并在必要时使用风机通风(最好负压通风),确保圈舍通风量达标。通风窗口采用可开合的玻璃窗,采光窗口可以直接安装闭合的玻璃。
3.5.3 除臭
圈舍与沼气池连接,粪污及时送入沼气池,及时清洗圈舍并经常消毒,养殖场所实施雨污分流设计。
散养户的后备母猪、经产母猪要制定符合当地疫情流行态势的疫苗免疫程序。后备母猪每年免疫2 次细小病毒病疫苗,经产母猪配种前免疫1 次;每年3 月份和9 月份各免疫一次猪乙型脑炎疫苗;每年普免3~4 次猪瘟、猪伪狂犬病等疫苗。
在母猪空怀期及时进行驱虫,一般使用阿维菌素皮下注射2 次,间隔1 周。散养猪尤其要重视猪带绦虫的驱除,尤其是人猪混居的散养户,可以交替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
选留发育良好、乳头较多的仔猪作为后备母猪,定期淘汰有缺陷、胎次高、繁殖性能差的母猪,尽快淘汰生殖系统发育异常、长期不发情、3 个月不发情后经治疗没有改善的母猪。
散养户的母猪继续实行人工配种,对所需要的精子质量、数量和运输储存都要严格把关,有条件的情况下配种前用显微镜检查精液质量。掌握好母猪发情配种的时机,做好配种前各项消毒准备工作,避免因配种时机不对、授精操作不规范等带来的配种失败和其他不良后果。
根据母猪的不同阶段饲喂适当的饲料,保证母猪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充足均衡。必要时在母猪妊娠饲料和哺乳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证母猪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的需求。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的饲喂程序,避免母猪过肥或过瘦,保证母猪有充足的运动量和光照。
母猪怀孕后的20 d 左右是胎盘正常形成、胚胎着床和胎儿早期发育的时期。此阶段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肝肾康、金维肽(主要成分: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钙、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叶酸、亚硒酸钠、低聚糖等)、微生态制剂和脱霉剂等,连续使用不超过10 d。
母猪妊娠中期增添鱼粉、豆饼、胡萝卜、血粉和一些青绿饲料等,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所需营养。同时饲料中添加扶正解毒散、保胎无忧散和金维肽,每吨饲料中添加1 kg,每月连用10~15 d,以保证母仔健康。
母猪妊娠后期(妊娠90 d 到产前3 d)是胎儿迅速生长阶段。这个时期需要短期优饲,每天每头母猪增加1 kg 混合精料或在原饲料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6%的动物脂肪或者食用油脂,对初生仔猪体重和成活率都有很好的效果。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1 kg/吨并连续使用来维持母猪肠道菌群平衡。产前3 d 连续减料,每天减少1.5 kg,产前第1 d 饲喂红糖和麸皮以减轻肠道负担。
母猪产后体能流失严重,胃肠功能较弱,应尽快补充体能。使用对胃肠刺激小、易消化吸收且营养全面的饲料饲喂母猪。产后当天少量饲喂,第2 d 开始逐渐加料,7 d 后让母猪自由采食。在此期间加强保温、清洁、消毒工作,加强护理,避免应激因素,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以祛外邪、扶正气,保证母猪和仔猪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