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报参考文献著录差错调查与分析

2021-12-03 12:40:35任凤国张艳霞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责任者差错页码

吴 静 任凤国 张艳霞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北京 100042)

0 引言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地说,没有任何参考文献的论文不能算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正确标注和规范著录参考文献能于细节之处体现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能彰显作者诚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能彰显作者承认和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及著作权的科学态度与学术品质。正确标注和规范著录参考文献也是审稿人评判稿件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是影响投稿录用率的因素之一。

但是在高职学报的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作者原稿中的参考文献著录差错比比皆是、五花八门。主要体现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差错、引而不注、引用不当等。这会增加编辑和读者查找文献的难度,甚至不能查到原文献。调查和分析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及其原因,有利于增强高职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帮助作者正确标注和规范著录参考文献,提高编校质量,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推动高职学报加快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

1 文献回顾

关于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郑晓梅[1]将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的情况进行分类,从作者和期刊2个方面分析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原因,并提出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的应对措施。肖楚楚[2]从引用文献类型、主要责任者与其他责任者、期刊的年卷期及页码、著录编码制等方面探讨了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常见错误,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罗娟[3]通过整理参考文献著录隐蔽性错误类型并进行案例分析,如漏著主要责任者,拼音著录中国人名时漏著多字名,混淆卷号和期号,漏著卷号,将总期号误著为卷号,将下转页码误著为终止页码等。马兰等[4]探析了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故意漏引现象及其原因。王媛媛[5]以GB/T 7714—2015为依据,对6种出版类期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进行调查,发现页码、责任者、标识符号和出版项等的著录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马艳霞[6]分析了医学期刊论文中常见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问题,如文献序号在正文中标引的顺序和位置有误,正文中作者姓名与文后文献著录不一致,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规范等。王华菊等[7]从文中著录错误和文后著录错误2个方面分析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常见错误,认为文中著录错误包括漏引、标注序号混乱等,文后著录错误包括著录项目缺失、著录不规范、刊名缩写错误等,并提出减少文献差错的建议。许花桃[8]对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及文中标注不规范问题进行了分析。姜生有[9]在最新国标GB/T 7714—2015的基础上,对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常见错误、隐形错误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侯集体[10]以6种编辑类期刊为调查研究对象,就参考文献在个人著录、引文页码、顺序编码、电子文献和其他5个方面的著录错误进行统计分析。

以上研究为笔者进行高职学报参考文献著录差错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高职学报参考文献著录差错调查

2.1 调查对象

公开发行的高职学报刊登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都是经编辑加工和校对后达到出刊要求的,是期刊编校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因此,随机选取全国100种公开发行的高职学报,以其刊登论文的参考文献为调查对象。被调查的高职学报是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职学报中随机选取的,覆盖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是了解公开发行的高职学报刊登论文中存在哪些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差错、引而不注、引用不当等问题,以期作者和编辑重视参考文献的正确标注和规范著录,避免或减少参考文献著录差错,降低学报编校质量差错率,为提高学报编校质量、防范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共同努力。

2.3 调查内容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包括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等。以6种常见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差错为调查内容,具体如下:(1)参考文献序号标注;(2)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的著录格式;(3)期刊年卷期和页码的著录格式;(4)图书版本、册次、卷次的著录格式;(5)报纸出版日期和版次的著录格式;(6)电子资源日期和访问路径的著录格式。

2.4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以上6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差错的出错率。出错率是指出现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差错的高职学报数在100种高职学报中的占比。

在被调查的高职学报中,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出错率从高到低依次是:(1)报纸出版日期和版次的著录格式,占60%;(2)电子资源日期和访问路径的著录格式,占51%;(3)图书版本、册次、卷次的著录格式,占40%;(4)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占36%;(5)期刊年卷期和页码的著录格式,占28%;(6)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的著录格式,占22%。综上,出错率最高的是报纸出版日期和版次的著录格式,出错率最低的是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的著录格式。

3 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分析

此次调查的是公开发行的高职学报,其刊登论文是经过编辑加工和校对后达到出版要求的,但仍存在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差错、参考文献著录项中的格式错误等不规范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参考文献著录不符合国家标准。由此可体现出编辑缺乏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意识,缺乏高度的责任心。

3.1 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差错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差错主要表现为:(1)正文中引用处的文献序号未按先后顺序连续编码。(2)引用文献序号位置错误。有的文献序号未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有的文献序号置于引用信息点号后的上角标处,有的文献序号置于括起的一段完整的文字引号内的上角标处,有的文献序号作为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也用上角标形式。(3)引用文献序号格式错误。有的文献序号重复却未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有的多个文献序号间未用“,”,有的连续文献序号间未用短横线“-”连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高职学报参考文献一般是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因此,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也采用顺序编码制。(2)文献序号的位置一定要与引用的信息紧密相连,以便读者快捷、清晰地进行辨析。(3)文献序号不能标注在层次标题中。(4)一律将文献序号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会导致论文的可读性差。(5)正文中的文献序号要与文后参考文献对应。(6)当文献序号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时,主要责任者姓名后不必用“学者”“专家”“教授”等词,如果引用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是多人,文中则在第一主要责任者姓名后用“等”,不必用“等人”。

3.2 责任者著录差错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主要责任者或其他责任者著录格式差错主要表现为:(1)只著录1个或2个责任者就在其后加“等”“,等”“et al.”“,et al.”“译”“,译”。(2)责任者超过3人却全部照录。(3)著录了责任者的责任、国别,如“著”“主编”“编著”“德国”等。(4)在第3个责任者后的“等”“et al.”“译”前未加“,”,责任者之间用了顿号“、”。(5)无责任者时著录了“佚名”。(6)欧美著者姓名中的姓未采用全大写字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漏著责任者的错误具有隐蔽性,需要编辑认真核对引文。(2)除“,译”外不必著录责任者的责任。(3)如遇到无责任者或责任者情况不明的文献时,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的,可省略此项,直接著录题名。(4)GB/T 7714—2015对欧美著者姓名和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的著录细则做了修改,新增了“其姓字母全大写”。

3.3 期刊年卷期和页码著录差错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期刊年卷期和页码著录格式差错主要表现为:(1)著录项目不齐全。有的缺少卷号,有的缺少期号,有的缺少页码。(2)混淆卷号、期号、出版时间。有的将期号误著为卷号,有的将出版时间误著为期号。(3)卷号、期号的个位数前加了“0”。(4)标识符号使用错误。年和(期)之间用了“,”,起讫页码间用了波浪线“~”、一字线“—”,同一页码也用“-”连接。(5)著录了转页的页码,或将下转页码误著为终止页码。有的在转页码前用“+”,有的用“;”,有的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虽然期刊年卷期应著录完整,但是有的期刊没有卷号,可以不著录。(2)GB/T 7714—2015对页码的著录细则做了修改,将页码的著录细化为“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将引文页码作为引文参考文献必备的著录要素。

3.4 图书版本、册次、卷次著录差错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图书版本、册次、卷次著录格式差错主要表现为:(1)版本格式错误。有的将版本著录在“[M]”前面,有的著录了第1版,有的未采用阿拉伯数字。(2)册次、卷次格式错误。有的未采用阿拉伯数字,有的未采用标识符号“:”。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版本”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均应著录,西文版本用序数词的缩写形式表示。(2)图书的版本、册次、卷次均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3)图书的册次和卷次均属于其他题名信息,应采用标识符号“:”作为其前置符。

3.5 报纸出版日期和版次著录差错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报纸出版日期和版次著录格式差错主要表现为:(1)日期未按“YYYY-MM-DD”格式著录。有的未采用阿拉伯数字,有的未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月和日。(2)版次格式错误。有的缺少版次,有的未采用阿拉伯数字,有的版次个位数前加了“0”或“00”,有的版次前用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报纸的出版日期按照“YYYY-MM-DD”格式,用阿拉伯数字著录。(2)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其版次是必备的著录要素,但如该文献引自联机网络,则其版次可不著录。

3.6 电子资源日期和访问路径著录差错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电子资源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著录格式差错主要表现为:(1)著录项目不全。有的缺少更新或修改日期,有的缺少引用日期,有的缺少获取和访问路径。(2)日期未按“YYYY-MM-DD”格式著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子资源的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按照“YYYY-MM-DD”格式,用阿拉伯数字著录。

4 参考文献著录的其他问题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除了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差错,还存在参考文献引而不注、引用不当等问题,这使读者和编审人员无处考证文献被引处,无法区分作者与文献作者的成果,难以界定知识产权。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缺乏学术诚信。

4.1 引而不注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参考文献引而不注主要表现为:(1)虽文后有参考文献列表,但全部文献或部分文献未在文中准确标出引用部分。(2)虽文中有文献标注序号,但文后无对应参考文献。(3)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实际未参考过的文献却不加引注,或引用文献信息不完整。

4.2 引用不当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参考文献引用不当主要表现为:(1)引用的文献过少。文后只有两三条参考文献,说明作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太少,或者漏引了重要的参考文献。(2)引用的数量过多。文后列了几十条参考文献,部分引用文献与论文关系不大,说明作者可能没有亲自阅读原文献,而是盲目转引、照搬他人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如果转引的参考文献信息有误,就会以讹传讹,导致出现同样的差错。(3)引用的文献过于陈旧。文后列了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文献,不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4)引用的文献类型单一。文后列的或全是图书,或全是标准,或全是期刊,等。

5 参考文献著录差错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引而不注、引用不当等问题关系到期刊编校质量和学术诚信,必须引起重视。规范统一参考文献格式和核对引文是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也往往是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一项工作,是编辑基本功的体现。规范统一参考文献格式是保证和提高学报编校质量的有效手段。核对引文是防范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手段。

5.1 增强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意识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0年5月28日印发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国新出发〔2020〕10号)中,按照期刊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参考文献序标注差错,每处计0.1个差错,参考文献著录项中的格式错误,每处计0.1个差错,一期最多计1个差错。可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差错是期刊编校质量差错判定的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到期刊编校质量。

规范是指参考文献著录要符合国家标准。关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国家标准,从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GB/T 7714—1987)到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GB/T 7714—2005),再到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GB/T 7714—2015),虽然先后经过了2次修订,但每次修订都只是针对旧标准中部分条款的一些缺憾和问题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其他大部分条款都是通用的。现行有效的关于参考文献著录的最新国家标准(推荐性标准)是自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GB/T 7714—2015,是著者和编辑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必须严格遵循和认真执行的[11]。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既要检查正文是否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以及标注是否正确,又要检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是否规范。若发现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差错和参考文献著录项中的格式错误,编辑应依据GB/T 7714—2015直接修改或让作者按照GB/T 7714—2015修改,保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性。

统一是指同一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要前后一致。在此次调查中,还发现同一高职学报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学报负责不同栏目的责任编辑没有按照统一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编辑加工,或对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理解不同,没有达成共识。责任编辑各行其道,很容易出现不同栏目的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导致全刊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高职学报的栏目较多,而责任编辑少,通常是由不同责任编辑负责不同栏目,每个责任编辑要负责几个栏目。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对于同一期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的情况,不同栏目的责任编辑应达成共识,按统一的著录格式修改,避免同一期刊中因编辑的不同而出现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各异的情况,保证全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一致性。

作者是稿件的直接负责人,而编辑承担着保证和提高学报编校质量的主要职责。因此,增强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意识,严格遵循和执行国家标准,正确标注和规范著录参考文献,是作者和高职学报编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5.2 增强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意识

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和自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的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都将剽窃认定为学术期刊论文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剽窃是采用不当手段,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和窃取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行为。可见,引而不注、引用不当是作者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体现。

核对引文是指编辑对引文一般应全部核对。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应认真、仔细核查原文献及其相关条目,将参考文献与正文中的内容一一核实,确保引文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一些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具有隐蔽性,如著录项目不齐全或有错别字、参考文献著录信息与原文献不符等,不易察觉,编辑尤其要注意核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利用百度学术、百度文库等网络检索工具,对每一条文献进行核实。若发现引文差错严重,可提出意见,退回作者核改。在收到退回的修改稿后,还要抽查,以确认作者是否认真作了核改。编辑只要认真核对引文,分析引用的文献与正文内容的相关性,就可发现其中是否存在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研究往往是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因此,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图像、研究方法、文字表述等是极为寻常的事情。但是,作者一定要注明引文的出处,不能变相抄袭或剽窃。参考文献引用要适度,作者不能大段地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与论文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文献,作者不能盲目转引他人参考文献。作者在论文完成后最好从头检查一遍文献序号,并检查正文内容与文后参考文献是否能对应上,同时还要检查是否有漏引、错引等现象发生。

作者是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主体,而编辑承担着防范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职责。因此,增强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意识,合理、正确引注参考文献,维护学术诚信,是作者和高职学报编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6 结语

参考文献著录差错不仅会影响论文成果的学术价值,而且会直接影响高职学报的编校质量。对学术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引而不注、引用不当等行为,既是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体现,又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体现。一方面,作者要自律,要有诚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确标注参考文献;另一方面,编辑要熟练掌握和正确执行GB/T 7714—2015,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要严格把关,努力做好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统一和核对引文工作。只有作者和编辑共同努力,重视参考文献的正确标注和规范著录,才能既保证和提高学报编校质量,又严格防范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

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有效预防和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必须采取的切实措施。作为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高职学报必然要肩负起预防和避免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责任,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责任者差错页码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责任者著录规则(一)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CONTENTS OF 2020
特种油气藏(2020年6期)2020-01-05 10:24:40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算页码
小学生导刊(2016年2期)2016-11-11 06:09:10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护理与康复(2015年7期)2015-03-19 08:23:41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