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国际化规划

2021-12-03 11:41
关键词:二语国际化汉语

李 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北京100872)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国际汉语教学与传播的实践表明:汉语教学和学习、研究和应用的国际化,已然不仅是个趋势,更是正在进行着的现实。尽管汉语的国际化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蹴而就,但这种趋势将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不可逆转;尽管汉语的国际化就其规模和普及程度而言,尚处于初始化阶段,但这种进行中的现实令人欣喜。汉语走向世界的“趋势与现实”,不仅很好地诠释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价值,更为进一步的国际汉语教学与传播奠定很好的基础。当然,近20年汉语国际化的实践也为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反思其中的问题,提供了认识平台和研究基础。

可以看到,中国作为汉语的母语国,从政府到民间对于促进汉语走向世界都持积极态度,甚至是大力支持,同时在海外合作开设的孔子学院也受到了有关国家汉语学习者的欢迎。总体上说,世界范围内学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大众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同时伴随着中外经贸交流的不断扩大和中国企业不断走向世界,行业领域对汉语学习和应用的实用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汉语作为一种学习价值不断提升的第二语言,其教学和学习的常规化、自然化发展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汉语学习学历化和汉语教学国民教育体系化,是近年汉语教育高端化、制度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遗憾的是,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学术界,对汉语国际化的规划还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但这并不能说明汉语国际化规划问题不重要。2005年7月,由教育部等中国政府部门组办的世界汉语大会,以“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为主题,尽管会中和会后未见从汉语国际化规划的角度进行阐释,但这次大会的召开本身就是一次促进汉语国际化的“规划”,而此后中国与海外有关国家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就是一项汉语国际化的重要规划与实施,而中国给予孔子学院财力和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说明中国作为汉语母语国愿意助力汉语的国际化。那么,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怎样助力汉语国际化?换言之,汉语母语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我们不能不考虑和规划的重大课题。

不仅如此,汉语国际化更涉及诸如汉语自身的特点和国际形象、汉语的学习价值和教学声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问题同样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影响全局的问题。比如,包括一些汉语教学从业人员在内的海内外人士,普遍性存在“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汉字是最难学的文字”这样一些观念,国内的一些媒体乃至业界的学术论文也时见这类说法。又如,个别国家少数政客声称“汉语教学是文化渗透”,并大肆污名化孔子学院。回应这些不当的观念和错误说法,就需要我们在学术上、观念上、舆论上做出相应的规划。当然,我们要面对的更多的是涉及汉语教学全局的一些重大课题,如学科与事业的关系、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二语教学共性与汉语二语教学个性、汉语教学本地化等等。因此,作为汉语的母语国,应基于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对汉语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做出规划,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汉语走向世界。

二、汉语国际化规划的含义

现代汉语“规划”一词,作为名词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作为动词指“做规划”,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91页。据此,并结合汉语国际化进程中一些主要问题,本文暂且将汉语国际化规划定义为:有关国家或社会团体及学术界,对世界范围内或某一国别的汉语教学和学习、应用和研究过程中,涉及全局或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做出的发展计划、应对策略及所持主张。

具体来说,(1)“有关国家或社会团体及学术界”,指汉语母语国中国和开放汉语教学的有关国家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指有关国家认可的权威学术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学术界指国际汉语教学界业内人士的学术研究。(2)“涉及全局或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指的是诸如:汉语的语言形象和二语教学声誉,汉语教学的独特理论与教学模式,汉语学习价值以及是否将汉语列入二语教学的范畴、是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与汉语教学的目标,普适性、区域化、国别化的学科建设,国际与国别汉语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课程规范,通用型与国别化各类教学大纲与汉语水平测试大纲,等等。就中国来说,还包括如何处理好国际汉语教学事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如何支持和促进有关国家开放汉语教学和实施汉语教学,如何规划汉语和汉语教学的形象和声誉,如何面向海外确立汉语汉字教学的国际标准,如何结合海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开展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等等。就有关国家来说,还包括所开放的汉语二语教育,是作为学历教育还是作为非学历教育,如何使汉语教学适合本国的国情,如何使汉语教学持续化和本土化,等等。(3)“做出的发展计划、应对策略及所持主张”,是指就汉语国际化或本土化及相关重大问题做出的安排、设计的行动方案和提出的相关主张。例如,做出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制订本土教师培养计划和各类教学大纲,提出将汉语拼音确立为书写汉语的第二文字及采取全拼音教学模式的主张,等等。

实际上,汉语国际化规划是中国立场和语境下的概念和论题,定义中“对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和学习、应用和研究)”的主体指的也是中国,站在有关国家的立场上应该是汉语教学规划或汉语教学本土化规划,定义中“对某一国别(汉语教学和学习、应用和研究)”的主体指的就是有关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汉语国际化规划除政府层面制订的发展规划外,更多的是学术性和理论性的研究和设计,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和设计,可以明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汉语国际化中的地位、作用及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其对国外的相关研究和设计,则重在观念上和资源上引导和支持海外汉语教学高效发展。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汉语教学本土化规划,更多的是政策性和实施性的规划和设计。从二语教学的角度看,汉语国际化规划,是基于学术研究和资源建设基础之上的一个专门的领域,应视为国际汉语教育大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至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研究的范围和资源建设的内容等,需要结合相关的理论和教学实践进一步加以探讨。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虽然未见从汉语国际化规划这一概念与主题来研究和探讨相关问题,但学者们从中国的语言规划和汉语国际传播策略等角度,涉及了汉语国际化规划的问题,如中国的语言规划不仅要为中国使用汉语的人服务,还要为全世界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服务,①参见郭熙:《华语研究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06页。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须加强研究,全面规划,②参见李宇明:《李宇明语言传播与规划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45页。汉语正在加快走向世界,面对历史赋予的这种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具备世界眼光,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方略的研究,③参见赵金铭:《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34页。这些意见很有启发性。本文从第二语言教学规划的角度,在促进和深化汉语国际化的语境下,探讨汉语国际化规划的内涵和意义、规划的角度和理据等相关问题,希望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业界同行对汉语教育国际化规划问题的重视。

三、汉语国际化规划的意义

理论上说,任何规划都是有实用意义的。尽管任何规划都是“应然”性的,但却影响事物的“实然”取向和效果。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事先计划、准备,计划好怎么做,准备好各种措施和资源。好的预和好的规划,要符合相关事物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并尽可能做到以最小化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的利益,以最优化的方案和实施来实现目标。汉语国际化规划就是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汉语走向世界的相关问题,做出计划、提出方案、拿出见解。上文提到,汉语国际化规划的内容涉及汉语教学内外的诸多方面,不同的内容应有不同的具体规划,包括对规划的缘由和意义的规划,要结合具体问题来进行。但是,站在中国的话语立场上看,汉语国际化规划总的理据和意义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汉语国际化是国际语言文化交流的和平友好事业。这是作为汉语母语国,应有的认知和自信,是我们大力支持和促进汉语国际化的理据和前提,因而这也是我们在汉语国际化规划上应有的“观念规划”。历史地看,各国各民族相互之间语言的学习和以语言为工具的交流,是人类文化文明相互学习和借鉴不可或缺的手段,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现实地看,当今世界仅靠极少数乃至个别语言作为国际间的通用性语言,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类社会多元化的交际需要。理想来说,多种语言的畅通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各国各民族的民心相通、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文化和文明互鉴、更便捷地促进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可见,汉语国际化不仅对中国是件大好事,对国际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事业更是如此。①参见李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32页。汉语的国际化不仅可以满足各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愿望,还可以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乃至起到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与和谐世界构建的作用。②参见李泉:《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与学科》,《语言教育》2013年第1期。因此,对于这样一项有利于国际和平友好的事业,进行发展和建设规划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二,汉语国际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种语言的国际化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并且都要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及有关国家外语教育体制等的影响。就汉语的国际化来说,其影响因素还包括国际社会对汉语的需求程度、汉语教学与学习的声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水平等多种因素。这其中,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及综合国力发展的水平是影响汉语国际化程度的关键性因素。由此来看,汉语国际化将是相当漫长的过程,要想成为普遍学习的语言并达到或接近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的国际化水平,很可能是百年大计,至少也还需要三五十年的持续发展才能大见成效。对于这样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以及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国际化工程,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不对这一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进行综合研究,不在学科理论发展和教学资源建设上做出规划和准备,那么,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很可能是无序而缓慢的,甚至错失汉语走向世界的发展机遇。

其三,中国作为汉语母语国理应对汉语国际化做出规划。中国是汉语国际化的参与者、支持者,也应该成为这项国际事业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汉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汉语走向世界根本上说是世界的需要。但是,我们不能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坐等和旁观汉语走向世界。汉语国际化不会像冬去春来那样自然而然地实现。近十几年来,与有关国家共建孔子学院并大大促进了汉语国际化进程的事实表明,汉语走向世界需要有为而治,需要千方百计地积极促进。对汉语国际化进行研究和规划,不仅是一种有为而治的积极促进,而且是千方百计中的“第一方,第一计”。因为这是发展战略之方略,长远规划之顶层设计,其意义不言而喻。中国有责任和义务对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影响全局的一些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做出长远的思考、研究与规划,提出具有战略性和方向性、原则性和导向性、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可能和可行的措施,更好地服务和影响汉语的国际化。

其四,汉语国际化规划事关汉语走向世界的大局与效益。汉语国际化规划,关乎汉语国际化的进程、质量和效益乃至成败得失,是汉语走向世界和服务世界的战略性、全局性的课题。具体而言,不仅关乎汉语教学和学习、应用与研究诸多具体问题的设计和安排,如提供什么样的汉语汉字教学理论和理念、原则和方法、标准和模式等,开展哪些方面的国际合作研究,如何建构基于汉语汉字的二语教学和学习理论等;更长远来看,还关乎汉语在中外交流中的语言工具地位,关乎世界用英语等其他语言来了解和理解中国,还是直接用汉语来了解和理解中国,进而关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可见,对汉语国际化进行规划意义重大。当然,汉语的深度国际化乃至成为普遍性学习和交流的语言,并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世界各国通过媒介语来与中国对话的现状,而是直接用汉语来与中国对话,乃至汉语成为国际性的交际工具,那将是百年大计的工程,也正因如此,就更应从现在开始即进行汉语国际化的发展规划研究,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汉语国际化规划的角度

应该对哪些方面和什么问题进行汉语国际化规划,需要结合二语教学的基本问题,结合汉语二语教学的特点和海外汉语教学的现状来梳理和确定。这其中,首先要规划的是,汉语母语国在汉语国际化过程中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比如,有文献说“到某某年学汉语的人数将达到多少多少”,这至多是一种预测,谈不上规划,因为学不学汉语和学汉语人数的多与少,都是我们不能掌控的。又如,“通过教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认同中华文化”“汉语教学是手段,传播中华文化才是目的”,这样一些说法,也不能进入汉语国际化规划的层面,或者应该在规划中加以纠正,因为外国人认不认同中华文化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是顺其自然的事;而把汉语教学看成是手段,说传播中华文化才是目的,这本身就是矮化汉语教学的错误观念,是需要在汉语国际化规划过程中加以纠正的不当观念,汉语教学本身就是目的。所以,规划什么和怎么规划本身就需要调查研究和规划研究。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思考,汉语国际化规划的角度和内容至少应该包括:观念规划、声誉规划、阶段规划、学科规划、标准规划、模式规划、教法规划、国内规划、国外规划、应用规划等。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前五种规划的内涵和理据,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观念规划

即对影响汉语国际化的观念进行研究和规划。比如,国际汉语教学的属性规划就是一种观念规划,具体来说:国际汉语教学是一门国际二语教学学科,一项国际语言文化交流的和平友好事业。国际汉语教学的实施,根本上说是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求所致,中国不过是扮演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相当程度上说,和平时代一种语言的国际化是国际二语学习市场的选择,而非殖民化的强制性推动。任何语言的二语教学和传播,都有助于民心相通和文化文明的互鉴,都有助于人类的进步与和平发展。如果对汉语国际化进行这样一些观念规划,并成为海内外业界内外的共识,则不仅可以成为汉语母语国大力支持这一学科和这一事业发展的根本理据,并让我们在面对个别国家少数政客诸如污名化孔子学院,乃至因人为干扰或其他因素而关闭某些孔子学院时,更加坦然、自信和淡定,而且根本上说这样的规划更有利于汉语国际化健康发展。可见,观念规划的意义不可小觑。

又如,对二语教学与文化传播关系的规划也是一种观念规划。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汉语二语教学界的一个困惑,特别是对中国的一些教师和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大众来说,这一对关系很需要规划。二语教学必然涉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但必须诠释和教授的是跟汉语学习、理解和运用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比如,解释“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中国的“春运”现象,就需要联系中国的年文化(团圆、亲情、家乡等观念),①参见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仅限于这类跟语言理解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此外的文化内涵,则不是二语教学必须教授的文化,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教授的,如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传统的中庸思想,就可以作为话题来编写课文,但前提是以语言教学为核心,课文语言要适合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如果上述观念是正确的、符合二语教学规律的,并能成为业界的共识,那么,汉语二语教学就不再受教什么样的文化的困扰。

(二)声誉规划

即对汉语教学和学习的声誉进行研究和规划。比如,“汉语难学”似乎是一种世界性的世界观,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一种语言是否难学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科学的证明方法,无法控制的因素太多。①参见李泉:《关于“汉语难学”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事实上,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要付出应有的努力。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汉语与其他语言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的地方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容易掌握和容易掌握的差别,但任何二语学习都是如此。所谓难学之处并不能证明某语言难学,仅仅以难学之处来给某种二语定性不仅以偏概全,而且难与易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如果类似的认识能成为汉语学习者和潜在学习者及汉语教师的共识,那么将有利于师生克服无端的为难情绪,增强汉语教学与学习的信心。如此等等的观念规划,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世界观”影响人们的行为及效果,正所谓精神可以变物质。语言教学和学习的声誉影响学习者信心和情感,影响语言传播的效益及国际化水平。

与语言声誉规划相关的是语言形象规划,前者“是对语言的社会评价,特别是对某种语言难学或易学进行正本清源性的舆论引导,可视为舆论规划”,后者“是对语言结构特征,特别是语言可学可教的程度进行说理式的形象描述,可视为对语言结构的物理特征规划”。②李泉、杨志盛:《完善教学形象,提升汉语国际声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9日。在一片“汉语难学”的声音下,着力挖掘和描述汉语词汇、语法和表达中的规则性,如汉语复合词形式和意义构成的规则性(如“电灯、电话、电视、电源、电器”等,构词方式相同,词义透明度高,词义基本上等于两个语素义的加合),又如一周以内星期的称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和百以内数字的称说(1、2、3……10,11、12、13……20,21、22、23……如此规律地循环即可数到100)都是有规律的,比许多语言都有规律而易学。通过诸如此类的汉语汉字形象规划,借以展示汉语好教易学的“亲民”形象,更好地促进汉语国际化。然而,多年来,无论汉语本体研究还是汉语二语教学研究,都还缺乏像赵元任《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③赵元任:《谈谈汉语这个符号系统》,《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73-86页。那样深刻描写汉语汉字特点和优点的力作,而这方面的研究和规划对汉语教学与传播意义重大。

(三)阶段规划

即对汉语国际化的进程和阶段进行研究和规划。汉语国际化系百年大计性的工程,要结合汉语教学的现状对当下和未来汉语国际化的程度进行研究和预判,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提供相应的资源准备,等等。阶段性规划是缘于汉语国际化所具有的时间长期化、问题国际化、教学专业化等特点,缘于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或不尽相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当然,更是缘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数量和质量上的阶段性的普遍规律。务实而客观地评估汉语国际化的进程与程度,有助于使我们制定的发展计划更加符合实际,有助于更好地促使汉语国际化有序发展、高效发展。

如何评估汉语国际化的程度,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相关研究指出: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还算弱势语言,汉语在地区或国际的重要交际领域,如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使用十分有限。④参见李宇明:《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光明日报》2004年7月28日。汉语在国际上只是一个非常弱势的语言,我国全面开展汉语教学的历史毕竟还不长,还缺乏成熟的经验。⑤参见陆俭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笔谈:以科研引航使汉语教学事业健康地向前发展》,《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2期。语言国际化的程度“可以分为低级、初级、中级、高级和最高级五等”,低级是起步水平,至少一种语言在两国间通用,⑥参见曾毅平:《汉语国际化略论》,《世界华文教育》2013年第2期。据此并结合我们个人的认识来看,可以认为:迄今汉语国际化的水平还很低,正处于普及化走向世界的初始阶段;由于汉语规模化走向世界的时间短,加之语言文字类型的差异等因素,致使当今世界范围内对汉语学习的畏惧感还相当普遍。如果这两个判断大体符合实际,那么就要考虑如何规划汉语国际化初始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比如,以“培育和扩大汉语学习市场”为现阶段汉语教学与传播的总目标,千方百计地扩大汉语学习者的基数。为此应确立这样的汉语国际化策略:普及是第一位的,是当下的;提高是第二位的,是后续的。学汉语的人多了,对汉语汉字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就会逐渐消除。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头儿开得好,以后的“汉语市场”就好办了。换言之,在普遍性存在“汉语难学”的观念下,如果一味强调“高标准,严要求”“学汉语必须学习汉字”等虽为正确的教学理念,但实际上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比如,为了一个声调发不准而没完没了地纠正,为了一个“王”字是两横一竖一横,还是三横一竖而反复纠结和纠正,就很可能让学习者感到汉语难学而产生畏惧感。相反,如果以千方百计地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想学汉语、乐学汉语,并能有获得感、有学下去的愿望和兴趣为上策,①参见李泉:《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1期、2010年第2期。就不会在意一时的一音一调发不好,一画一字写得不合顺序,而应着眼长远和大局,看到进步和收获,适度容错并多多鼓励。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外国人有持续学习汉语的愿望和信心。

(四)学科规划

即对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方向、架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规划。学科规划是汉语国际化规划的重点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具体而言,为适应不断发展的世界汉语教学的需要,加快汉语国际化的进程,必须建立一个基于全球视野的国际汉语教育大学科,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标准、策略、模式等方面的支持,为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教学提供知识、方法、规律等方面的学术保障。②参见李泉:《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所谓“建立”并非从零开始,而是着眼于汉语国际化的现状和未来,整合海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源并结合现实需求,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国际汉语教育大学科。这个大学科既应体现二语教学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也要体现汉语二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还要照顾到海内外和海外不同区域不同国别的差异。这应该是汉语国际化之学科规划的总目标。总而言之,没有学科支撑的汉语国际化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常规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学科,而能够支撑和服务于汉语国际化的学科是需要研究和规划的,否则也是不可想象的。

所谓大学科是指兼顾海内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华文教学,即将“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学”统一纳入国际汉语教育大学科体系建设范畴,③参见李泉:《2020:国际中文教育转型之元年》,《海外华文教育》2020年第3期。结束一种语言两个领域、两个教学系统的状态,沟通和融通二者的共性特征及其教学规律,探索各自的特性及其教学规律,从而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话语和学科体系,实现合则兼美的“红利”。这是着眼于现实和未来,对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方向和内涵的重大规划。所谓多元和包容是指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在顶层规划上确立大汉语的观念、区域化和本土化的观念、需求导向的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语言文字教学标准、多类型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共性和个性兼顾的学科体系建设取向。国内和国外的汉语教学存在诸多差异,有些差异甚至无法改变(如语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但是海内外的汉语教学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包括对海外华裔的华语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二语教学的特性。正因为海内外汉语教学有共性也有差异,就更有必要对学科建设的走向和框架体系进行研究和统筹规划。概而言之,学科规划即是对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华文教学和海外的中文教学及华文教学共性与个性的探讨和发展设计。

(五)标准规划

即对汉语国际化的相关标准进行研究和规划。标准规划是国际汉语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是汉语教学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体现,不仅影响汉语国际化的进程,更关乎汉语国际化的质量和水平,实际上也关乎中国在汉语国际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术话语权的问题,因而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规划。汉语教学标准建设的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学术工程,其中不仅涉及汉语本身的一些标准规划,也还涉及与国外相关区域和国家外语教学标准的照应问题,如汉语能力标准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①参见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刘骏、傅荣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的对应问题,即汉语的有关标准也有个当地化的问题。此外,还要区分国内和国外不同语言环境和课时量的各类教学标准规划,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在汉语国际化之标准规划的视野下加以研究和解决。

关于汉语国际化标准建设规划的范围和内容,还需要调查和研究,但至少应该包括:(1)“语言标准”,如汉语语言文字标准、汉语能力标准、汉语知识标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等;(2)“语言大纲”,如语言要素教学大纲、通用和专项的课程大纲、汉语水平测试大纲等;(3)“课程规范”,如口语课、听力课、写作课、综合课等的规范。其中,“语言标准”是最上层的,系关于某种语言作为二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发展纲要、方向政策以及知识和能力教育教学的总方针,是该语言作为二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和影响着各类语言大纲的制订和内容的取向。“语言大纲”是中层的,系根据相关的语言标准制订的各类教学大纲、水平大纲、考试大纲、通用课程标准等。“课程规范”是最下层的,系根据相关的语言标准和语言大纲制订的各类课程的性质、作用、要求、内容、方法及评价等。②参见李泉:《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世界华文教育》2012年第3期。此外,还应包括(4)“资源标准”,即各类汉语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的规划,如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标准规划,不同阶段和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案例库等建设标准的规划。

五、结语与余言

汉语教学和学习、应用和研究的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二语教学多元化和汉语学习价值不断提升的表现。汉语国际化本质上是一门二语学科和一项和平事业的国际化,但因其是跨国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受到学科建设水平和成熟程度的影响,也程度不等地受到国际政治风云变化、经济发展状况和国际关系格局乃至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要想促进这一国际性学科和国际事业有序而专业化、健康而高效化发展,就必须做出发展规划,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长远问题和现实问题。中国作为汉语“供给侧”应从战略高度对汉语国际化做出系统性的发展规划,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汉语国际化。

本文对汉语国际化规划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汉语国际化规划即是对涉及国际汉语教学全局或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做出的发展计划、应对策略及所持主张。汉语国际化规划的理据和意义主要包括:汉语国际化是国际语言文化交流的和平友好事业;汉语国际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国作为汉语母语国理应对汉语国际化做出规划;汉语国际化规划事关汉语走向世界的大局与效益,事关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及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文章初步讨论了汉语国际化规划之观念规划、声誉规划、阶段规划、学科规划、标准规划的内容、意义和理据。

事实上,汉语国际化规划不仅属于汉语二语教学与传播的研究范畴,也应该属于国家语言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的学术研究不可缺席,而国家层面的主导和实施更是责无旁贷。为此,我们在呼吁业界同人重视和加强汉语国际化规划研究的同时,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汉语国际化做出全面的规划和可能的实施,履行汉语母语国支持和促进汉语国际化的国际义务和责任担当,为促进汉语持续和深度国际化提供“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作为余言,还想强调:汉语国际化规划,无论是作为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一个领域或是分支学科,当下都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给予高度重视。这不仅是更好地促进汉语持续、健康和高效走向世界的战略需要,更是21世纪以来汉语国际化实践的现实需要。试举两例加以说明:例一,在电脑和手机普及化的当今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被提取的文字”,书写概率大为减少。那么,作为文字符号的汉字教学,是继续传统做法“教字无定量”,写字“高标准、严要求”,还是“教字有定量”,写字要求“宽严适度”,而更多地教“打字”“提字”,①参见李泉、宫雪:《汉字作为文字教学的“终止期”——基于汉字“字”“语”兼具属性的考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这就需要研究和规划,提出对策和主张。例二,孔子学院运行十几年来,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民众的普遍赞誉,但毋庸讳言,对孔子学院的各种质疑声也从来没断过。这其实就需要对孔子学院进行声誉和舆论规划。比如,孔子学院极大地满足了各国当地民众汉语学习的愿望,为那些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而想学习汉语的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是评论孔子学院首先应该看到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汉语母语国中国,为想学汉语的各国民众所作出的重要贡献,②参见李泉:《孔子学院十五年:“院外人”之评说》,《汉语教学学刊》2020年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如此等等的观念规划,无疑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二语国际化汉语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汉语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