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王莉
作为生命化教育推广人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在平时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咨询中,一提及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些家长就“摩拳擦掌”:“对啊,不能让孩子处处顺心、事事顺意、时时顺利,我们做父母的要想方设法地制造些困难、障碍、挫折,让孩子多吃点苦,多走点弯路,多经历些磨难,这样孩子才知道什么叫人生!”这或许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挫折教育是靠“制造”机会而来的吗?是需要父母用心良苦刻意为之的吗?其实不然。
先来看看有关“挫折”在心理学上的阐释:一般而言,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我们常说的“挫折”,既可以指障碍本身,也可以指人遇到障碍时的情绪体验。由此可知,挫折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经历的一部分内容,挫折教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事。因此,挫折教育要回归“三平”:平常心、平常生活、平和心境。
挫折教育要回归平常心。家长朋友不要一提及挫折教育,就想到要变着法子给孩子制造障碍和困难,以为这样才足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伟大”的挫折教育。其实,挫折教育实在不需要刻意为之,也不需要家长处心积虑地去“导演”一出出苦肉计、贫寒计,等等。家长若是读懂了挫折的真正内涵,就会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挫折。家长只需要以平常心去对待挫折教育,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既不如临大敌也不掉以轻心,用爱与信任及智慧去教会孩子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急躁、不绝望,坦然面对、勇敢跨越就行。
挫折教育要回归平常生活。挫折教育并不需要去寻找、去制造、去设计,其实就藏在我们日复一日、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早上孩子起晚了,路上又遇到堵车,结果到学校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笑话了,这也是一种挫折。孩子面对这种挫折的感受就是一种情绪体验。而父母的做法就能体现挫折教育的智慧。有些父母批评孩子睡懒觉、太拖拉,或者在孩子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之后继续雪上加霜地羞辱孩子,这都不是明智之举。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坐下来,好好分析一下迟到的原因,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为以后不迟到规划一个行动方案,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要回归平和心境。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磨炼和提升抗挫折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曲折而复杂的过程,父母要回归平和心境,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支持。不要指望进行几次挫折教育就能立竿见影,孩子就能脱胎换骨。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父母要允许孩子不断地犯错、试错,在一次又一次认知、应对挫折中跌跌撞撞地长大。只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与接纳,孩子才可能成为内心强大、笑傲挫折、敢于探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