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种子站,河南 郑州 450007)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科学种植技术,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有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预防和治疗不及时将会形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现在人们实行的主要方法是化学防治,就是以化学药剂灭杀,主要运用土壤处理、拌种、喷施植株等方法,快速施防。可是化学防治带来了很强的危害性和很大的副作用,并且不可控制。就像现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人畜中毒事件,这些就是不当施药造成的。农民对农药危害性认识不够,不了解使用科学方法,没有安全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没有掌握科学种田技能,没有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另外,施药泛滥或过量违规,使防治难度加大了,致使病虫草害对药物产生抗耐性,还会诱发基因突变,变成新种型,水分流动、叶面蒸发使农药污染了空气、土壤,生态环境被破坏进而恶化,造成恶性循环。因而,农业生产过程中,全程严格实行技术监控整个农作物生产的过程,规范操作流程,控制农药剂量,施治精确配比,做到病虫草害早预测、早测报、早预防,及时公布病虫草害发生和进展动态,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早发现,早治疗,把病虫草害抑制在初发期、低龄期,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保障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
生产第一线是农业种植户,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影响。因此,需要各农业部门大力进行农业种植人员专业种植技术的培训,使农户科学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掌握不同种类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农业技术人员和指导人员也要走进基层一线和种植户开展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及时指导种植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促使农作物品质和产量提升。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还要大力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研发方面,积极开发和研制新型的农业种植技术,真真正正的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
生产环境是种植农作物的重要因素,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生产环境,它关联着农作物是否能健康成长。一定要慎重选择农作物生产环境,可以选择远离城区、交通主道和远离生活垃圾的一些场地作为生产基地。周边有污染源的地方,农作物生产基地用物理障碍进行隔离保护。生产基地需要完整的土地,充足的阳光和水源、良好的通风可以保障农作物健康的生长。另外,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的影响。还要让生产基地远离工业污染废气、酸雨和废土,土壤里也不能有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此外,农作物的生产种植要配备电和路,还要便于物资存放和检测产品。科学种植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土地,记录其种植过程的档案,记录当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中成长,不断积攒种植经验,种植技术因而得到提高。
对种子进行药物“包衣”是农作物种子处理的主要工作,也是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有效措施,具体说来,就是用农作物种子和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搅拌,能够实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提升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举例,种植玉米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包种子使用适宜浓度的多菌灵、灵丹粉、福美双等化学药剂进行搅拌,为了玉米种子能够免受根蛆、蛴螬、地老虎及根腐病等病虫害的破坏,促使玉米健康强壮的生长。值得关注的是,进行药物“包衣”的种子,必须将其放置在通风阴凉处晾干,而不能将它们直接在阳光下暴晒,不然会使病虫害防治效果大大降低。假如种植人员使用根瘤菌对种子进行搅拌,这样就不会再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在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无法免除发生病虫害的现象,像麦蚜、锈病、白粉病、麦红蜘蛛以及纹枯病都是水稻、小麦常见的病虫害,除此之外,玉米螟、蝗虫、棉蚜和棉铃虫对农作物也会形成非常严重的恶劣影响,使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使农民的经济遭到一定的损失,因而,在后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也要把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
在农作物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病虫害因地域不同而种类不同,就算是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的病虫害流行规律和危害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病虫害发生在不同的地区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之前农户的种植经验和病虫害发生规律,他们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比如应该在播种之前科学的选择种子,保障种子具有抗病性能,药剂拌种处理或包衣处理选取的种子,有效预防病虫害危害种子并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流行情况,提早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控,田间的各种杂物及时清理,可以使病虫害存活率降低。之后综合农作物的受害程度和病虫害的具体特点,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科学防治,免除了农业种植环境遇到的危害。
化学防治是病虫草害现在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技术,适用性广、杀灭迅速、见效快是其优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农业长期发展和农产品上升档次来说是不利的。因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选择具有国家NY/T393规定、三证齐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标准。防治的过程中,要符合药剂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来使用药物,用药操作流程要规范严格。尤其是多种病虫草害混合发生的地块,最佳防治时机要抓住,一防多治。混合使用不同农药时,遵守农药的原则高效安全,协同混合搭配相同剂型,精准、轮换使用药,优势互相补充,达到减药并同时增效的目的。并且安全间隔期要严格执行,特别注意触杀性药剂不能与其他剂型混合用,其中叶面肥要与农药分开使用,并且中间隔开数日最好。
物理防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些害虫的趋性,通过种子的妥善处置,释放性诱导素或者杀虫灯在田地里,害虫成虫就会被捕杀。物理防治技术不会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可以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符合科学种植理念。使用一些害虫的干扰激素或者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就是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在田间释放有益昆虫和动物,比如蛇、青蛙、赤小峰、曹玲、七星瓢虫等,来有效的消灭田间的害虫。通过发挥一些细菌病菌真菌的作用,诱发病虫害内源性感染,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生物防治技术比起化学农药防治技术更为安全环保生态。但其技术不能在短时间内起到防治效果,需要长时间进行。
我国病虫害有比较成熟的物理防治体系,也是通过实践中不断完善起来的。物理方式的防治原理是借助影响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病虫害的很多物理因素进行处理的方法,像人工捕杀病虫害、晒种、药物浸种、毒饵诱杀病虫害、烧土消毒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侵害等。病虫害物理防治的优势是操作难度较低,而且农作物不会受到伤害,使农业环境受到的破坏较小。
病虫害的产生的结果,就是影响农作物种植产量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以前传统病虫害的防治中,药物是其主要防治方式,就这种方式来看,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是“治标不治本”,新的一年还会有病虫害出现,而且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大大提高了,还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伴随着生态平衡被破坏,新种类的病虫也不断地显现出来,农作物和种植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而在这种状况下,农作物种植的监管力度必须要加强,在种植之前预防病虫害的工作要做好,就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密切的关注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样能够很快发觉病虫害的出现并及时解决,因此做到有效避免或减少农作物遭到破坏。与此同时,农作物生产结束以后,一定要做好及时的清理工作,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可以使下一茬的种植能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果想得到提升,还能保障生态环境不会被破坏,就不仅需要合理科学的种植,而且还要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的出现,由此来达到想要的结果。就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式而言,其主要包含:人工捕杀方式和诱杀方式等等。经过使用这些物理防治方法,既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防治效果,还不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作物科学种植很好地满足了实际需求。
在我国,农业一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受重视的一环,和民生问题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我国在农作物的科学种植道路上也越走越远。关于病虫害的防治,也一直是农业工作者们相当重视的问题。为了我国农业的健康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科学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也要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