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2021-12-03 10:55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底肥害虫田间

(南涧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南涧 675700)

为保障小麦的种植质量,需要在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管理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分析各类因为外界或者内部因素所导致的病虫害发生原因,从而促使小麦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提升我国小麦的产量以及种植规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 品种选择

种子的质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应选取符合标准且适应地区生长环境的小麦品种。小麦栽种需要先选择优良品种,从根本上保障产量与质量。一般小麦品种的选择应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依据,优先从省推荐品种中进行合理选择。结合地方实际光热、水、土等资源情况,结合往年种植经验.选择出合适品种。在选择好小麦品种之后.还需要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通常可以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晾晒种子以提升发芽率,同时减轻小麦植株病害[1]。

2 播前准备

2.1 精细整地

若是连续多年采用旋耕方式,就会导致土壤耕层发生变浅的情况,无益于小麦根系的良好生长,其在生长的后期阶段容易出现倒伏和早衰。秋季播种前,需要结合前一茬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具体状况加大耕作深度。秋耕时间需要尽早,以存储足量雨水。关于耕地,需要深度耕作、耙透,保证土层的上松下实。完成整地工作之后,要求垄面高出地面3厘米,为后续灌溉提供方便,若是条件准许,可以做出高10cm、宽120cm的畦面种植小麦。基肥需要保证足量施加。一方面,适度增加有机肥料的施加量。有机肥料具备营养成分全面、肥效时间较长等特点,能够较好的改良土壤条件,所以应该增加有机肥料的施加量,对秸秆还田加以运用。另一方面,确保化肥的科学施加。根据稳定磷肥、增加钾肥、控制氮肥的肥料施加原则,针对中等产量田地,而南涧处于我国西部热带海陆季风区域,气候随海陆季风的进退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而形成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气候不明显,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所以还是多用农家肥,这样成本低,也可以避免很多因为气候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农家肥对土壤也有保护和长期滋养效果。

2.2 施用底肥

在播种前施足底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从而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营养,促进小麦苗期生长快越冬死苗少、产量增加。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狠抓播种基础,改粗放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浅施底肥为深施底肥。在种麦前,分区采土样150~200个进行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拟订施肥技术规范。培肥地力,重点为“秸还、重底、补钾、配微”8字技术。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大量元素和锌、锰微量元素相结合。小麦生产上,底肥每667m2施入农家肥1000~1500kg、纯氮11.0~12.5kg、五氧化二磷8.0~10.0kg、氧化钾10.0~12.0kg、硫酸锌和硫酸锰各1.5kg,采用有机肥和氮随秸秆掩底,磷、钾、锌、锰和氮在犁后撒在垡头耙入。一般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深耕23~27cm,机耙2~4遍,达到细碎平整,上虚下实,平整作畦,灌排畅顺。底肥深施,与深耕相结合,施肥深度在25cm以下为宜。

2.3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保障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当地小麦播种时期。推行“四改”播种法。最适播期为10月8~12日,这样既能防止小麦因播种过早而发生旺长,又能为玉米提供10d左右的生长时间。改过去靠天等雨或浇蒙头水为浇好底墒水,保证小麦足墒下种,出好苗。改过去播量8~15kg/667m2为6~8kg/667m2,适当减少播量,对减少冬前群体和提高有效穗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改过去的25cm宽行种植为20cm等行种植,更有利于成穗数的提高。改播种过深为浅播种。播种过深,地中茎过长,种子出土消耗大量养分,不利于培育壮苗,对墒情较差的地块,可采用浅播种浇蒙头水的方法进行浅播种。做到深耕地、深施肥、浅播种[2]。

2.4 田间管理

首先,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若是存在缺苗的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补植。若是已经进入分蘖阶段依然存在缺苗的情况,就需要从周边密植处移栽小麦秧苗,同时保证水分的充足浇灌。以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指标和协调的成产结构为目标,重点抓好6项措施。

(1)冬前化学除草。冬前麦苗小,杂草暴露易着药。于11月底~12月初,每667m2用巨星1.2g,加水30kg喷雾除草。有野燕麦的地块在上述药液内再加入骠马喷洒50~60mL,除草效果达98%以上。

(2)早防小麦纹枯病。在11月下旬及翌年2月下旬和4月初,每667m2各用1~2包井岗霉素,加15%粉锈宁75~100g,兑水30~60kg喷雾防治,把纹枯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3)早春进行化控,防止小麦倒伏。在起身—拔节期,每667m2用壮丰安30~40mL,或15%多效唑粉剂50g,对水30~40kg喷洒,缩短小麦基部节间,增强小麦抗倒能力。

(4)“春氮后移”,施穗前肥。3月底—4月初,小麦幼穗分化进入药隔期,每667m2追施尿素7~8kg,对减少小花退化,提高小穗结实率,增加粒数,促进溉浆均有明显作用。

(5)根外喷肥。推行1喷3防,在小麦起身、孕穗、灌浆期,分别进行叶面喷肥,喷施叶面营养物质,如磷酸二氢钾等,达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之目的。

(6)麦秸粉碎还田。小麦腊熟末期适时机械收获,同时麦秸粉碎还田。

3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1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止大规模病虫害情况的发生。在我国进行绿色防控技术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生物防治技术,该技术的效果较好,并且前期投入的资金要少于其它的防治技术。在小麦的种植期间,经过大量的虫害数据分析,蚜虫对小麦的损害程度最为明显,经过有关技术人员的分析,消灭此种害虫的天敌种类多,一旦在农田中大量的引进,就会明显抑制住害虫的泛滥规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加强对害虫天敌的培育,实现田间的生态平衡性,并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有效地抑制大规模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引用,会有效抑制害虫的生存范围和数量,在极短的时间内控制害虫的泛滥程度,并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采取生物治理期间,还有一种有效的使用方式,就是采用生物防治和农药喷施相结合,以达到对病虫害抑制的效果。另外,因为田间的昆虫一旦有充足的食物,就会大量的繁殖,可以在农药的使用中,增加抑制昆虫繁殖的药剂,从而实现调节昆虫数量的作用,合理地规划田间生态环境,强化生物工程建设[3]。

3.2 农业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技术。可以针对小麦实行包衣处理,以减少种子的损害,同时加强土壤肥料的施加管理工作,防止病虫害对小麦种子的侵扰。另外,需要保证种植时间的科学性,以规避小麦生长中出现大量纹枯病和根腐病。在夏季开展农业的防治工作较为合理,需要针对田间管理以及铲除杂草等方面提升重视和管控程度,并清理田间上一年的废苗。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施肥工作质量影响着后期的病虫害管控效果,着重挑选合理的化肥种类,使用复合肥、钾肥以及小麦专用肥等,加强田间土壤中的营养,可减低病虫害对后期小麦成长的干扰程度[4]。

3.3 物理防治

采用物理防治技术。根据害虫的生理特征,采用合理的防治方式,通过对害虫的引诱,使其进入相应地点,实现大规模扑杀。如利用害虫喜光的特点,利用杀虫灯实施灭杀,或是利用粘贴黄板,对飞虫加以引诱,实现最终灭杀。采用物理防治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式清理田间的杂草,并提升空气之中的氧气含量,加强土壤的疏松度,从而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因为田间的杂草生长速度较快,通常会以每年2~4cm的速度增长,如果没有有效地处理,就会造成田间杂草的泛滥,降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不利于田间农作物的生长。与此同时,杂草的滋生还能够带来大量的病虫害,导致田间的农作物受到侵扰,在后期降低小麦的产量,影响其生长的质量。另外,在田间采用物理防治技术,结合害虫的生理特点,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将大量的害虫引诱到统一地点做大规模的灭杀。物理防治的实现需要借助大量的器具,将害虫引诱到固定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对其的灭杀,物理防治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是此种方法实践的弊端,

3.4 季节性防治

春季是小麦生长阶段中最为显著的一个成长环节,在越过冬季之后,春季的阳光充足,土壤内部的营养成分较为均衡,小麦开始进入到全面生长的时期。应当加强对此季节管理的意识,一旦田间出现问题,需要在小麦还没有长成之前及时处理,避免在后期的成长中造成严重的后果,防止出现经济收益上的损失。因为春季对小麦的生长尤为重要,加强田间的管理,合理施肥,喷施应对病虫害的农药,以做到对病虫害的科学防控。如果在田间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需要及时喷施农药,控制病虫害的蔓延范围和程度,从而实现对小麦的科学管理[5]。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人们对其的需求较多,要想提升小麦的高产量栽培以及病虫害的科学防治,需要加强对上述防治技术以及培育措施的重视,在田间采用有效措施实现对小麦的科学管理,不仅会在后期增加经济上的收益,还可以助力于国家的农业发展。总而言之,要想保证小麦的高产,就需要做好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采取相应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猜你喜欢
底肥害虫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番茄“2+x”试验总结
田间地头“惠”果农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寓言二则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