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

2021-12-03 10:35:27程朝晖
乡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耳片装袋杂菌

程朝晖

(桐城市蔬菜发展中心,安徽 桐城 231400)

黑木耳是一种可食用菌类,其富含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活性成分,属于药食同源的优质食品。黑木耳的代料栽培已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且逐渐推广到华北、西北、华东以及华中、西南等地区。黑木耳的经济价值极高,对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进行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1 黑木耳栽培技术要点

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4~35 ℃,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温度为5~32 ℃。对安徽省桐城市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该地一般是在6—7月进行制种,8月上旬至9月下旬接种制袋,10月中旬至11月初排场,11月中旬至翌年4月进行出耳[1]。

1.1 备料和拌料

1.1.1 原料要求。目前,常用的黑木耳培养原料主要有木屑、麸皮、棉籽壳以及石灰粉等。配制原料时需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混合,以确保原料的科学性,在培养料中添加棉籽壳可有效提升黑木耳产量。

1.1.2 拌料方法。称取麸皮、石膏和石灰进行干拌,确保混合均匀,然后将其与木屑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再与预湿过的棉籽壳进行搅拌,最后根据相关需求加水搅拌均匀即可。拌料过程中,灵活掌握加水量,合理调整培养料水分,要将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拌料完成后要将拌好的培养料过筛进行备用,避免出现扎破袋子的现象。

1.2 装袋和灭菌

1.2.1 装袋。要想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需对装袋操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多使用专用装袋机,但需保证培养料与塑料袋间不能有过大的空隙,否则易出现污染现象,还会对出耳的整齐度造成不利影响。装袋时需扎紧袋口,避免袋口松动。另外,装袋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接触尖锐物品,防止出现破孔现象,装袋结束后需在袋外套聚乙烯套袋。

1.2.2 灭菌。安徽省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大多在7—9月进行制袋工作,此阶段一般处于高温节气,因此装袋结束后需及时进行灭菌操作,避免培养料出现变酸的现象。一般来说,经常使用常压蒸汽灭菌,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灭菌设备。不管选用何种设备进行灭菌,均会对培养料中心温度有一定要求,通常需维持在100 ℃,且需维持在一定时间内。当灭菌数量小于5 000 袋时需维持24 h,如果灭菌数量较多,则灭菌时间需进行相应的延长。

1.3 接种和养菌

1.3.1 菌种的选择。接种前需选择合适的黑木耳品种,要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品种,这样在市场上才会有较好的接受度,便于销售。另外,购买菌种时,需在当地具有黑木耳菌种生产资质的菌种厂家进行购买,同时需注意菌种的菌龄和质量,最好购买菌丝满袋10 d左右菌种,且菌丝应保持洁白健壮、均匀一致,有杂色或气味异常的菌丝不适合使用。

1.3.2 接种。灭菌后,要将料袋的温度降低至30 ℃以下才能进行接种。接种一般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进行,多采用边打孔、边接种的方式,每袋单侧接种4 穴。接种时,要保证动作的迅速性和准确性,接种完一袋后应及时套上外套袋,并扎好袋口。接种过程中要注意按照无菌操作的相关规程进行,且需对接种场所进行清理和消毒,同时要保持接种者的手部卫生,以免影响后续的菌丝培养效果。

1.3.3 菌丝的培养。接种后要将料袋放于通透性较好的场地进行发菌,当菌丝圈直径在7~8 cm 时,可采用井字形堆叠的方式进行堆垛处理,每层保持4 袋,最多控制在8 层。同时,要合理控制培养室温度,避免菌丝所处环境温度过高。另外,要尽可能地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并做好通风透气工作,确保空气新鲜度[1]。黑木耳的培养需按照要求进行完全遮光的暗培养,当菌丝体长满袋后即可见光以促使其原基的形成,然后进入出耳阶段。

2 黑木耳管理措施

2.1 出耳管理

2.1.1 划口。黑木耳菌棒在菌丝长满一段时间后即可进行划口出耳。小孔出耳一般多采用专用工具或机器划口的方式进行划口。划口时一般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表面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倒立划口出耳[2]。

2.1.2 催芽。长棒栽培模式直接排场出耳无须密排菌袋,要想保证出耳芽,则催芽生产环节需修建塑料拱棚、遮阳网等用于临时覆盖,避免受高温、强光和雨水天气的影响。

2.1.3 排场出耳。南方地区进行长棒栽培时,需在畦床消毒杀虫后铺上一层高干草或稻草,然后使用小木(竹)杆或铁丝搭纵向3 排、高30~35 cm、行距40~50 cm的支架,确保菌棒与地面呈60°~70°角,斜靠在支架上均匀排布,间距10~15 cm。

2.2 田间管理

2.2.1 湿度。产生耳片后可使用喷雾器或雾灌系统提升湿度,可对地面进行灌水以保持一定湿度。进行水分管理时,主要是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进行灵活控制,从而避免对木耳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傍晚、清晨喷水增湿,晴天、高温天气多喷,阴天、低温天气少喷。

2.2.2 光照。对于黑木耳本身来说,其具有较强的紫外线抵抗能力,但这种特性并不代表光照越高越好,一般可采用在塑料薄膜上覆盖薄草帘的方式提升木耳的生长能力。除此之外,需综合分析木耳生长环境,通过倒换袋子位置的方式提升木耳质量和产量[3]。

2.3 采收管理

一般来说,采收时间需以耳片的舒展度为依据进行判断,耳片得以充分舒展时,其边缘会出现起皱现象,且会逐渐变薄、变软,色泽会逐渐变淡。当耳根收缩或部分耳片腹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时,即可进行采收。就目前来说,对市场的黑木耳需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耳片的宽度在3~5 cm 时进行采摘,具有最佳的商品性状,且采摘后可以转潮继续采收。新鲜木耳采收后,可将其自然晾晒成干。这样不仅具有成本低的特点,而且非常方便。一般来说,晾晒过程中多采用简易的覆盖网架进行晒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晾晒效果,一旦遇到下雨天气还能及时进行遮盖,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卫生。除自然晒干外,也可采用相应的烘干设备。

2.4 病虫害管理

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真菌引起的培养料污染是比较常见的危害,一般可根据危害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寄生性病菌和竞争性杂菌。杂菌侵染是代料黑木耳种植中比较常见的病害,易受木霉、毛霉生根霉和链孢霉影响。代料栽培黑木耳过程中,虫害一般较少,在菌种生产和栽培中常见的害虫有螨虫、线虫和跳虫等。对于黑木耳的病虫害防治,需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综合防治的方式强化防治效果。首先,要选择良好的栽培场所,做好卫生清理,减少病源,给黑木耳种植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要鼓励提早接菌,要让菌丝优先占据培养料,减少杂菌入侵的机会;再次,要进行科学管理,做好栽培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调整,强化通风管理,有效保证栽培场所的空气流通性,确保害虫和杂菌不易进行繁殖;最后,要经常晾晒耳袋,紫外线可有效杀灭虫卵和杂菌孢子,轻度杂菌浸染的耳袋可通过刷涂1%~3%的生石灰液进行处理,从而防止出现杂菌入侵的现象[4]。

3 结语

要想得到高效高产且优质的黑木耳,则需重视栽培和管理工作,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均会对其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影响。栽培过程中,要有效结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有效把控栽培到管理的全过程,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提高黑木耳品质和产量。

猜你喜欢
耳片装袋杂菌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中国食用菌(2020年9期)2020-11-11 04:55:40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农家之友(2018年4期)2018-01-30 17:47:26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农业知识(2017年46期)2017-12-09 06:26:43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农家参谋(2017年10期)2017-03-27 01:09:53
交换生的计谋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