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青 邹益锋 程建芬
(1宜兴市土肥站,宜兴 214206;2宜兴市杨巷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宜兴 214254;3宜兴市茶果指导站,宜兴 214206)
蓝莓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浆果类灌木,因其果实内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具有防止脑老化、保护视力、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被誉为“世界浆果之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我国的蓝莓引种栽培始于1983年,2000年开始进行规模化种植,2006年后迅速发展,2008—2014年生产面积年增长率达50.7%,成为了继美国、智利、加拿大、西班牙之后的第五大蓝莓生产国[2-3]。江苏省是我国蓝莓主要种植地,2017年江苏省蓝莓种植面积超133.33 hm2、产量达5 000 t以上[4],种植规模较大的基地主要分布在南京、溧阳等地。
近几年,随着各地蓝莓产业的迅速发展,蓝莓从超市货架上的“高端”产品,逐渐走向大众。在此背景下,宜兴市于2015年引入蓝莓进行栽培。笔者拟对宜兴市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进一步发展措施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对草莓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促进宜兴市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蓝莓品种多样,全世界约有400个品种,一般可划分为兔眼蓝莓、南高丛蓝莓、北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5大品种群。其中,南高丛蓝莓一般树体高度为1.0~1.5 m,对冷温需求量较低,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种植,且其喜红、黄酸性土壤,对土壤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pH为4.3~5.5[5]。而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端、太湖西岸,属中亚热带北缘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气候条件适合南高丛蓝莓的生长,故宜兴市以种植南高丛蓝莓为主,少量种植兔眼蓝莓。主要栽种品种有“夏普蓝”“莱格西”“奥尼尔”“密斯梯”“明星”“珠宝”“绿宝石”“芬蒂”“康维尔”等,这些品种的果实大多果粒大、甜度高,一般第2年即可开花结果,但产量较低,第3年有适当的产量,第5年进入丰产期,平均单株产量达3~6 kg,一般每667 m2定植250株左右,平均每667 m2产量在1 000 kg左右。
目前,宜兴市蓝莓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种植总面积达13.33 hm2,总产量约180 t,规模种植基地仅十余家,分布在新庄、丁蜀、和桥、湖氵父、张渚、西渚等镇(街道),基地规模为0.4~8.0 hm2不等,每个基地平均选择3个及以上的蓝莓品种进行种植,兼顾成熟期早、中、晚不同时期。
1.2.1 缺少技术和资金支持
宜兴市部分区域的土壤pH达不到蓝莓栽培要求,且很多土壤黏度较高,需加入大量的有机质、河沙、改良剂等进行土壤改良,这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同时,宜兴市中小规模种植户会因技术、资金等问题,在蓝莓种植中的施肥、土壤改良、枝条修剪等环节上管理粗放,导致果实产量低、口感不佳,从而影响了草莓的销售与收入。此外,宜兴市在品种引进、延长贮藏期等方面也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撑。
1.2.2 销售方式单一,缺乏深加工工艺
目前,宜兴市各蓝莓生产基地的销售方式均是鲜果销售,且以鲜果采摘为主,仅少量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更是缺少深加工工艺和技术,导致产品附加值低。
1.2.3 大部分种植基地规模较小,缺乏产业凝聚力
据统计,宜兴市蓝莓种植规模较大、引种较早的生产基地仅2家,一家位于新庄街道,种植面积8.0 hm2,年产值约200万元,另一家位于和桥镇,种植面积4.0 hm2,年产值约120万元,其他蓝莓生产基地的规模均较小,面积在0.4~2.0 hm2,年产值在20万~40万元,且各生产基地之间缺少交流合作,因此,宜兴市蓝莓产业发展缺乏合力效应。
宜兴市应加强与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选育本地适栽品种,以与原有栽培品种形成优势互补,且要合理安排早、中、晚熟的蓝莓品种种植比例,以延长鲜果采收期,使鲜果采摘更具生命力,并加大对贮藏保鲜等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果品品质,延长鲜果保持期。
宜兴市应加强与溧阳等成熟的蓝莓种植基地开展交流学习。例如,学习成熟的蓝莓种植基地的冻果出口、果汁、果酒和果干等产品加工工艺,提高宜兴市蓝莓产业的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
宜兴市相关部门应提供资金、政策、科研项目等支持,鼓励蓝莓种植基地进行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提升蓝莓产品品质,打造品牌。同时,宜兴市政府可积极培育草莓生产龙头企业,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引导建立蓝莓基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营养保健意识的提高,对蓝莓等健康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在宜兴市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条件的带动下,当地市民越来越多地选择户外采摘等活动。因此,宜兴市蓝莓产业在未来可借助乡村旅游,发展集休闲、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新模式,并发展蓝莓产品的多元化加工和销售模式,进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使蓝莓产业成为宜兴市的一项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