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琪
(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新时期,编织工艺的操作手法多样、表现手法多变,与现代的时尚、个性品味不谋而合。当下,人们对服饰设计的要求日趋个性化,编织技术的运用更让中国设计师乃至世界设计师喜爱。因此,在实践分析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深入工作实际,加强设计创新研究能力,进一步将编织工艺有效运用到服饰设计中。
编织技艺发展至今已有几万年的历史,从其产生开始,民间便有结绳的相关记载。远古人的生活用具主要由植物茎叶和表皮编织而成,如竹椅等。随着历史的发展,编织技艺不仅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具和衣物的制作,同时在技术的支持下,还可与艺术融合,形成兼具美观性的工具和事物。我国的编织技术从技巧方面来讲主要分为编、结与织3种。
编便是通过绳线的缠绕,以扭绞或挑压等技巧进行组合运用所形成的技巧。运用该种方式编成的物品相对松散,只有对编织物边缘进行打结等处理,才能提升物品的稳定性。
结主要受到古代结绳记事的影响,以打结的形式,将绳线变成错落有致的图案,寓意吉祥,盘长结传达情谊。由于地域差异,结又可分为中国结和西洋结两种。中国结外观追求对称效果,正反面一致,体积较小,整体较为轻巧灵动。该种结的类型较多,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西洋结的实用性较强,在编织方面的技巧也比较随意,可按照具体的需求增减绳线的数量。
织主要借助特定的工具对绳线进行串套,形成连续循环的图形样式。主要使用的工具为棒针和钩针两种。钩针编织速度更快、灵活度更高且形式多样,在编织期间不易出现漏针等情况。编织者可运用不同技巧来编织服饰的配件,给受众带来多样化的视觉体验,体现编织技巧的丰富性。
清末年间的主要服饰类型为旗袍,该种服饰的特点为相对宽松,衣长到脚踝,在领子、门襟和下摆等位置进行修饰。在西方文明被引入中国后,旗袍的设计样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运用立体裁剪的形式,由原本的垂直效果改为迎合女性的身体曲线特征,并在腿部设计分叉。到了清末时期,又出现短款旗袍样式,设计者重点对旗袍下摆位置进行装饰,同时,适当提升领口位置的高度,并使用盘扣装饰。在民国,西方面料被引入中国,化纤质地的面料在市场中流行。该种面料的种类较多,旗袍的设计样式也相对丰富。此时,旗袍的领口和袖口位置均使用滚边装饰,其中,编结盘扣的认可度较高,使用该种设计形式,不但能够良好地连接门襟,艺术性也较强,可进一步加深旗袍服饰的意蕴。盘扣早期出现在元明后期,主要由扣、条等部分构成。当时应用频率较高的盘扣有靖艇扣头等。盘条也可称作“条”,可对服饰起到固定作用。在工艺逐渐成熟的基础上,盘条的长度和样式也产生了更多变化,如出现蝴蝶形、如意形等。
我国成立初期,列宁装是男女通用的款式,受到当时民众的普遍青睐。但该种服饰设计风格相对保守。进入20世纪后,春秋衫开始在市场中盛行,由于社会中的女性工作者数量增多,旗袍便逐渐退出了女性选择的范畴。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军装、军用物品等均为社会普遍选择的服装和配饰。编织工艺在服装方面的应用度不高,多见于生活和手工艺品。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逐渐增大,人们在服饰设计方面的理念也更为前卫,因此,便又出现了怀旧风潮,具有情感特征的绳结和自然的编织工艺再次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此时,人们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在服饰中应用编织技艺进行设计,不仅可继续传承传统文化,还可提升服饰的美感,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在我国与外国来往更为密切的时期,国内服饰设计的元素更多来自国外,款式和材质的类型增多。由于编结服饰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特色,在国际上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推崇。进入21世纪,服装设计人员普遍重新挖掘传统服饰的元素和风格,将我国的编织技术与国际设计理念相融合,因此,我国多种服饰设计中均使用了编结的元素和技巧。
在现代服饰中,设计者倾向于使用编结技术来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础,运用更为先进的手段来呈现设计者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对现代服饰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可结合编织线绳的点线面结合的规律特征,在立体和平面多个维度开展创造性设计。在工艺发展的支持下,设计人员对编织技法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全面强化了编织服饰设计的特点,不但能够传承文化、体现民族的精神,还可引发怀旧情怀,拉近受众与服饰设计理念的距离[1]。
编织艺术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具有鲜明的特征,以传统图案作为参考,同时运用新的设计技巧,是创新编织艺术的重要渠道。时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循环性特征,流行趋势也会周而复始。近年来,我国的传统设计风格又对时尚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也迎合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国外设计行业的名家均在设计作品时有意应用中国传统元素,如对流苏、编结等进行细节化设计,为服装增添优雅的气息和时尚感。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对服装的饰品进行深化创新,恰当运用现代化设计理念进行延伸,为传统的服装元素和设计风格增添时尚感,充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编织材料的类型相对丰富,有皮革、塑料、棉绳、藤条等,只要保证原料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且为条状,便可用于编织。在进行编织时,需注重材料的成分与外观。材料主要有天然、化纤、塑料等,其中,藤、竹、麻等属于天然的植物原料,毛、皮革等属于纤维材料,尼龙、金银丝属于化纤原料。天然的原料能够呈现出较为古朴、田园化的风格,化学原料颜色更为艳丽,具有现代化的气息。编织外观主要包括形状、粗细、颜色等多种因素。以往的编织原料主要为绳子,颜色相对单一。现代的纺织工艺主要应用新型的纺纱手法,可形成各类纱线,手感和外观均较为理想,有多种颜色的彩线、印花线等以及形态各异的波浪线、乒乓纱、网状带子纱等,类型更为多样。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新型的编织材料陆续产生,如纸质材料、弹性、金属及光导纤维等材料,不同材料之间通过内部结构的变化形成复合型材料,为二次编织和改造等,提升编织艺术的多样化和创新性,进一步开拓编织技艺的发展前景[2]。
对工艺方面进行创新,主要从编织技巧和外观方面着手实施。针对同种材料,使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也会形成不同的风格,或明朗、或含蓄。材料和编织技巧的差异,也会形成粗细、轻重等对比效果。在编织技巧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人员需熟练运用不同的编织技巧,依据原料的不同特征来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新。基于传统的编织技巧,可对轮廓等进行创新设计,形成新型的服饰造型。用金属材料对鞋跟部分进行编织,用皮革条完成鞋面的编织,改善靴子给人的厚重感。通过镂空的设计,给人轻盈的感觉,加强视觉体验。编织的外形,从以往的平面上升为立体效果,同时还可编织各类几何图形,如球形、方形等,均会给受众带来新奇之感。通过科学地创新编织工艺,进一步提升服饰设计水平。
编织装饰可作为服装整体设计的辅助形式。对于现代服饰来讲,对编织的装饰进行创新设计,可赋予服装新的内涵。通过改善带子的形状、质感和长短等,运用特定的编织技巧进行特殊强调,发挥其装饰性特征,便会给人带来更为新奇的感觉,为传统的编织技艺带来更多现代时尚气息[3]。如在高级定制服装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便可使用编、盘等各类编织技巧,运用绳带编织成各类明显的装饰性图案,不但能够在传统与现代风格之间达到平衡,还可形成新的风格。对装饰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可打破服装设计的审美秩序,改善以往不变的传统编织效果,为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理层面的新鲜感。通过细节的装饰性改变,优化服装设计的整体风格,传达具有现代气息的新理念,实现传统编织工艺的革新应用。
本研究结合服饰设计工作开展,探索编织艺术在服饰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方式。作为新时期的服饰设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加强对于编织技术的掌握能力,创新编织技术手法,科学地将编织艺术应用到服饰设计中,赋予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设计,推动编织艺术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