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琼(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我们想要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就必须先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要求老师在了解学生兴趣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从小学科学知识内容的角度来看,想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老师就必须让科学知识以符合他们认知能力的方式出现,在满足他们兴趣需求的同时,带给他们感官、思想方面的提升。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想要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必须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为此,开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学习方式的教育很有必要。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他们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重要助力。例如,在进行《杠杆的科学》一课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个Flash 视频。视频中,一名工人要将一块巨石抬到半米高的台子上,但巨石重量太大,又没人能够帮助他,所以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他发现了一根木方,这让他想到了方法。这时,我将Flash 暂停,让学生猜一猜工人想到了什么办法,有没有成功将巨石放到台子上。有的学生说工人成功了,有的学生说工人没成功,但大家都没有想到他用了什么方法。Flash 视频继续,学生看到工人将木方放在了一个木墩上,木方一头插在巨石下方,另一头工人坐了上去,巨石被缓慢地抬起并成功放置到了台子上。因为学生不具备杠杆知识,所以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个结果,这让他们产生了质疑。之后,我将他们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进行了相同的实验,学生这才理解了其中原理。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了讲解知识的优势,同时还完成了对学生质疑精神的激发。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并对其产生探究欲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进入高效状态之中。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就必须让他们参与知识探究环节中去,让学生在与老师进行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在保证他们有效完成课堂学习的同时,也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助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手工游戏应用的有效性,老师必须先做好对他们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的评估,以确保自己设计的手工游戏能够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并能够有效实现对他们思维的启发。例如,在进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浮力与排水量之间的关系,我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测量出两块质量相同的橡皮泥,让学生将其中一块长方形的橡皮泥放到水中,学生发现橡皮泥沉到水底了。之后,我让学生将另一块橡皮泥做成了坛子的形状,学生发现橡皮泥居然浮在了水面上,这让他们非常好奇,但又不知如何解释。在此基础上,我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让他们明白物体的浮力与排水量之间的关系。之后,我再让学生重复一次之前的实验,并让他们用量杯测量两块橡皮泥入水的排水量,学生恍然大悟。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这对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构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而言,老师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完成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必须让学生进入生活当中去实践体验,让学生能够真正完成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时,我就为学生每人发放了一个放大镜,并将他们带到操场上,观察草坪上、花丛中的昆虫世界。在这一环节中,我不会对他们进行任何指导,但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探究,并在完成实践探究后进行经验分享,让他们通过交流来相互学习,并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哪些体验。在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的教学时,我选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中进行生物搜索,并用照片的方式对其予以记录,最后看哪个小组搜索的生物种类最多,哪个小组能够搜集到其他小组没有搜集到的生物种类,在运用生活实践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实现培养他们科学兴趣的目标。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进一步做好对他们的认知启发。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尽量呈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产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并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由此来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除此之外,老师还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更好地完成科学知识认知,并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实现小学科学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