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研究

2021-12-03 08:37满运璋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轴心时代思想

满运璋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022)

思维方式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风格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民族思维方式的其形成及发展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壮大来说至关重要。“轴心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环境因素对中西方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族文化与思维方式逐渐带上不同的色彩,形成不同的风格,中西方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且较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思维方式指引下,进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形成并发展出不同的社会文明。因此,深刻理解和掌握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与思想的了解,加强中西方民族文化交流水平,加快文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一、西方“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及特点

纵观“轴心时代”西方哲学家、科学家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文化特征与时代特点。一方面,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思想,这是一种割裂联系的思想和观念,渴望通过观察自然和事物发展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并没有把天人关系当做整体进行思考,这是“天人二分”思想方式的典型特点和凸出表现,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西方思想重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崇尚科学知识与规律,专注于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内在本质,对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在内的知识领域研究兴趣浓厚,这也进一步启发了西方人探究自然规律、热衷科学发展、科技进步的思想。

从希腊哲学开始产生,理性思维也随之萌生,西方哲学家从对神的怀疑转而迈向研究自然和世界的本原,西方哲学的发展也就从对自然哲学的研究开始了。最初,希腊哲学流派认为世间万物起源于抽象元素,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抽象的如“气”与“数”及“存在”,后期苏格拉底的出现是希腊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苏格拉底将哲学家的思考点发展到对人的认知和尊重上来,认为哲学家应当积极思考和研究与人相关的问题,如对人心灵、思想和美德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成为了哲学家职责与使命的发展关键点,也开启了对人心灵与道德的探索。他所提出的“认识你自己”和“知识即美德”等思想,都反映出对人心灵与内在的品质的重视提升,意在呼吁人们通过对自身心灵进行思考进而追求知识与美德,提升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亚里士多德作为重要的西方哲学代表人物,也继承了这种探寻自然与人之间存在的区别的思想,开始不懈地找寻和挖掘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区别,开启了“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这种“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发展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研究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昭示着人开始作为独立的、不依附于自然存在的生命反过来对自然展开研究和探索,逐渐破除了迷信的传统思维方式,将自然作为独立、客观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进一步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到“轴心时代”的后期,自然科学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并开始从哲学思想中独立出来,这使得西方哲学家针对世界本原与人的精神本质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二者关系的探索之路上书写了新的篇章。在哲学家展开思想争锋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家们则普遍秉持客观的精神与信念,坚持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与科学知识、坚持以自然科学理论解释自然现象,这就逐渐导致哲学界与自然科学界形成了“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

二、中国“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内涵及特征

“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天人合一”特点。一方面,在看待并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注重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采取温和而非激进的方式手段,将自然与人巧妙地联系起来,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中国古代对待人与自然问题坚持的重要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轴心时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突出体现了对伦理、道德教化作用的重视程度,倡导以君子道德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遵守礼法规矩的思想深植于内心。

强调“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论调,其核心思想是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万物的和平共处,中国传统思想所讲求的“天生地养”的理念,精确地体现出人与自然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受到农耕文明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一直秉持着天人感应的理念,并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命,尊重自然并按照自然的规律和指示安排生产生活行为,将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的精神及理念贯穿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应当重视人的价值和思想,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从重视一方面转变为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进入“轴心时代”以后,中国社会从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经历了巨大变革和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文化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缤纷局面,“天人合一”的思想与思维方式逐渐兴起并孕育成型,特别是在儒家、道家思想的作用与影响下,“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日渐成为当时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孟子将天道人道合二为一,倡导统治者要尊重人心和人性,施善治、得民心、体民情,这不仅是治国思想的发展,更是华夏文明尊重人性与人的发展需求的重要进步。此外,老庄的思想也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重要奠基与发展,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天道自然观,是“天人合一”的至臻境界,巧妙地解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轴心时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比较

中国古代占据主流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注重对人生存发展需求的尊重,提倡实现人的价值,而西方“天人二分”思想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各自的特点,认为二者是研究与被研究的关系,对比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不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轴心时代”中西方文明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也能在思想与精神层面领会中西文化的异同,取其精华助力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首先,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认为天与人对应出现,都占据一定的地位和重要性,不可偏废。而西方人更乐于将“天”与“人”分而论之,习惯于站在一方的立场上观察与研究对方,将人与自然放在不同的立场进行审视,易于忽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导致思考不够全面、决策有所欠缺。其次,中西方思想在人与自然研究方法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古代思想家研究天人关系,主要关注人生之道,所讲求的自然,往往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通常被纳入人文意识领域的框架内,在某种程度上欠缺跳出框架之外反观自身的意识与行为,重视联系而忽视差异的存在。在这一方面,西方则由于注重对自然世界的探索而发展建立起了现代化科学体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先行一步,以科学的力量对世界进行解释。此外,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伦理道德观念的差异。中国人讲求与人为善,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待人接物要谦虚和善,坚持将对善良品行的追求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而西方思想体系中,则更加注重对“真”的追求,这一点体现在他们坚持探索科学世界、注重发展数学、物理、天文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坚持用科学的方式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这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重要差别所在。最后,相比于注重亲缘关系、看中人情的中国思想文化,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中更加注重对个体人的尊重和发展,强调个人权利不得侵犯,将个人发展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充分实现对个体的尊重。

“轴心时代”中西方文化思想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塑造不同发展理念与形式的重要根源,也是中西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推力,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各国文化及发展理念,形成互相尊重、包容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促进世界范围内和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为世界经济、文化繁荣贡献积极力量。

猜你喜欢
轴心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以教材为轴心,做好期末总复习
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轴心及相互作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基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的班集体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