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普及背景下思政教学供需结构的优化

2021-12-03 07:28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邱素萍
亚太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终端思政智能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王 刚 邱素萍

不同时代的高职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把握在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的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的内在想法、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挖掘蕴藏于其背后的真实思想政治需求,思政教师才能贴近学生,赢得学生信任,不断优化教学供需结构。

一、移动智能终端普及时代高职思政教学供需的失衡

(一)高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呈现

1.注重主体性和独立性。移动智能终端给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开放式、自助式和互助式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带着自主性和能动性在移动智能终端筛选所需知识和信息。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希望能够亲身参与教学设计、教学互动等过程,表达自我,体现自身独立性和独特性。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中,也更加体现出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自身感受,彰显自身的个性和需求。

2.注重话语权和影响力。智能终端提供的开放、共享、自由交流平台让信息发布人人可为,每个主体都可在一定范围内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习惯于在交流互动中即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博、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记录了他们成长过程的实时思想和行为动态,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智能终端及其互联互通的网络上产生“回声”。进入高校后,他们有更富余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学校的运作和管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学生核心利益的领域,一些不被尊重的遭遇很容易成为学生关注和热议的“槽点”。

3.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华而不实。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为高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即时交互”的出现,一部移动智能终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线上学习过程,还可以方便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的知识获取不再仅仅依赖课堂和教师,宅在家中也能学遍天下,不断扩大知识面。同时,很多高职学生在知识和信息获取中有明显的“华而不实、全而不精”的特点,由于获取信息的手段与方式方法发展迅猛,他们很多时候不需要记忆,知识和信息变成了一种唾手可得、探囊取物般的存在,进而缺乏潜心钻研学问的耐心,导致思想缺乏深度,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价值观的蛊惑。

4.滋生易变性和随意性。在大学这个“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带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信息多源和文化价值观多元让高职学生很容易滋生易变性和随意性。他们常常倾向于信任甚至盲从“专家话语”,但受制于自身学识和阅历,往往缺乏对部分专家资质和专业水准的准确判断。智能终端给予学生快餐式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方式,很容易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也很容易制约他们进一步获得更系统、更深入的知识,经常表现出对事物的三分钟热度,很难沉下心来执着地去追求和发掘,表现出迷茫、浮躁和动摇。

(二)移动智能终端普及时代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供需结构审视

传统授课模式下,思政教师习惯于利用个人权威按部就班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在教师教学信息足够丰富,学生信息来源极端匮乏、思想政治需求比较单一的情况下无可厚非。但在移动智能终端普及时代,思想和行为新呈现的背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有了巨大变化,如果教师仍然盲目地像过去那样摆出一副高姿态,不尊重蕴藏在学生主体性、独立性、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要求背后的思想政治新需求,自认权威,单向灌输,不但无助于教学,还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相反,教师一味迎合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易变性和随意性需求,只讲授学生喜听的八卦新闻、搞笑无厘头等,在课堂中采取过分夸张、戏谑反讽等形式授课,也会丧失教师的主导地位,减弱思政教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毋庸讳言,移动智能终端普及时代,传统的高职思政课堂教学呈现出严重的供需矛盾,即教师的课堂教学供给不是学生所迫切需要的,学生迫切需要的思想政治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不了,带来思政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结构优化: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思政教学需求共契

高职思政教学效果既受教师供给内容的影响,又受学生需求层次的制约。优化高职思政教学的供求结构,促使教师的供给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需要思政教师放下身段,转变教学方式和风格,提供体现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体现价值;需要思政教师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意识到学生对于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要求,给予学生平等的对话机会,满足学生新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新需求,增强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因此,规避移动智能终端的负面影响,将其充分、合理应用于高职思政教学,畅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机制,因势而动俯身于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中,洞悉移动智能终端普及时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挖掘蕴藏于其背后的真实思想政治需求,推动高职思政教学需求共契势在必行。

(4)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包括:弧形平面测量系统、超倾斜型钢混凝土斜圆柱定位控制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

(一)借助移动智能终端俯身贴地去“洞察”,摸准摸透学生的真实思想政治需求

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主要是指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内容的日常学习实践活动,以获取生活资料和学习资料为内容所进行的日常消费活动,以朋辈、教师、家长及其他社会群体为对象进行的日常交往活动,以网络、影视、社团等为载体的日常休闲活动。学生有什么样思想政治的真实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话语体系和价值追求,进而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日常校园生活样态。所以,学生表面上看似自发、随意的日常校园学习、交往和休闲,实质上背后都蕴藏着特定的、多样的、复杂的思想政治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各种平台的优势去与学生进行基于日常校园生活的全方位互联互通,通过加入班级群聊、关注朋友圈、关注热门论坛和贴吧、网络课程学习状况分析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方式,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消费、交往和休闲当中,俯身贴地地关注高职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话语体系和价值追求,摸准摸透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真实思想政治需求。

(二)对症下药进行情感沟通和知识分享,增加教育者的“有效”供给

情感沟通是教师在洞察学生日常校园生活背后蕴藏的各种意识形态方面的真实期待和客观需求基础上,进行的心理疏导和思想交流。知识分享是在前者基础上把充满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主旋律的人物、故事、智慧、原理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分享给学生。沟通和分享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也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聊和讨好,而是把学生蕴藏在其主体性、独立性、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要求背后的思想政治需求在课堂上给他们进行梳理、规整和导引,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引导学生摒弃过分的不当需求。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思政教师必须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日常生活背后蕴藏的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期待和需求在教学中加以肯定、宣扬、深化和升华,对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期待和需求在教学中进行规整和导引。高职学生较之于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理性认知程度较高,且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网络原住民”,思政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分门别类地对他们的思想政治需求进行梳理,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提供利益拉动、情感调动、团队合作、集体关爱、先进事迹分享等不同形式的情感沟通和知识分享,对他们进行规整和导引,推动高职思政教学的需求共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教师的供给内容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有“理性”和“温度”。一是要嵌入高职学生的理性认知当中。教师课堂上的情感沟通和知识分享的信息能合乎规律地嵌入高职学生特殊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实现认知运动的第一次飞跃,上升为理性认识,则沟通和分享的效果好;反之,就会浮于浅层,无法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二是要注重人文关怀。高职学生自信心较差,心理较脆弱,教师的沟通和分享要注重人文关怀,探寻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途径,抓住高职学生学习、实践和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敏感事件,在沟通和分享中关切学生自尊、价值追求、道德情操、精神世界,助力激发其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
终端思政智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