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顾 丹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质量格外关注。如何在幼儿阶段为其创造高质量的教育环境,这对于幼儿的后期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小班区域活动环境的构建。
在构建区创设中,我们要充分结合小班幼儿的数量以及游戏的舒适度等要素,提供足够大的区域空间。建构区的采光和物品的摆放,都要进行科学的分配和布置。例如,通常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尽可能地将建构区安排到靠南的墙面。这样可为幼儿提供更好的采光,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小班幼儿对于文字和认知能力的掌握有限,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木制积木构建示意图。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刚接触建构区时理解建构示意图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可以先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图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片,然后根据图片进行简单搭接、组合,逐渐让小班幼儿理解搭建,激起搭建兴趣。
小班幼儿智力发展尚不成熟,但对于颜色的感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在建构区放置颜色鲜艳的物品,以吸引其注意力,提升其操作兴趣。物品的形状要单一,便于幼儿进行简单的操作,通过降低最初的活动难度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在放置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小班幼儿一个选材的空间,让其能够结合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更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幼儿游戏的个性化特色得以充分地彰显,让幼儿乐在其中,提升小班幼儿建构区环境的感受能力和体验感。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要想让其在建构区中找到乐趣,开拓智力,就应该让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建构技能。刚开始,教师需要对幼儿做好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工作,帮助幼儿认识建构材料的名称、形状、大小和颜色,让其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边讲解、边操作,强化幼儿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平面建构逐渐向立体建构转化,让幼儿认识到多种多样的材料,发现多种多样的用途,组建成不同的物体形状。
教师还可以带领小班幼儿参观一些中大班幼儿的户外构建活动,引导中大班幼儿和小班幼儿一起互动和游戏,激发小班幼儿的建构兴趣,掌握更多的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真正操作的实践机会。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主题创设,让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引导幼儿介绍想构建的事物,了解幼儿的成长实情。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用视频的方式强化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教师要定期播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操作视频,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并能够学会模仿。
建构游戏不仅是对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呈现,也是幼儿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进一步动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幼儿在实践当中,能够对于不同建构材料的用途、大小和形状获得更多的体验和了解,而且在选择材料和构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构建物的认知。
建构活动中,小班幼儿对于很多主题的探讨尚不明确。例如,当幼儿在构建汽车时,对汽车的印象只有车轮和车身。在搭建过程中,教师要导入车窗、车门等知识,让幼儿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整体感。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操作过程中材料不足,幼儿需要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去补充材料,保证游戏得以进行;当角色分配不够合理时,幼儿需要对角色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而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
综上所述,建构区游戏的有效开展,对小班幼儿智力的提升和心理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采取更多有针对性的策略,不断增强小班幼儿建构区的游戏效果,助推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