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三环五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究*
——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03 05:24朱水泉张扬
新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学院育人

何 静 朱水泉 张扬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2019 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明确要求“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1],成为国家战略以及教育改革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新要求。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于2019 年入围教育部“双高计划”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院基于信息技术类专业优势,紧密围绕“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和“新基建”国家战略,定位于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发展,大力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打造“中国职教津电模式”。在此背景下学院积极探索在“双高计划”下大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形成了“一核三环五联动”育人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一、“一核三环五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构建

早在2017年,学院即围绕“德才并重”人才培养目标,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字艺术等专业开展课程思政试点,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研究,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双高计划”的推行为大课程思政体系的深入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学院积极作为,按照优化核心课程、完善不同功能课程布局、有机延伸课内课外教育链接的思路,以深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核心任务,优化提升综合素养课、专业课和思政选修课等三大模块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过程中的功能定位,改进和丰富主题活动、信息化建设、实践基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等第二课堂以及教育环境功能,明确专业、课堂、活动各个层面的课程思政育人任务、目标和策略,落实各项措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初步形成了大思政课程体系,并构建起“一核三环五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下图),完善了一批有效支撑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规范和措施。

(一)做好顶层设计和引领

在方向指引上,2017 年学院党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立德树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全部课程教学过程。2018 年学院出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年行动计划》,细化了课程思政目标,强调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2019 年,学院编制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方案》,对课程思政体系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举措、考核评价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规划,逐步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大课程思政体系。

为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学院在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上均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标准。如: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建设标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编写标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融入课程思政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教案编制标准等[2]。学院细化课程思政建设年度具体目标和考核,确定部门、专业、教师的分解指标任务,作为部门和教师绩效分配、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二)深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制定思政核心课程提升计划。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紧密结合国家改革发展重大理论成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等,形成教学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堂。例如,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以《民法典》的出台来具体阐释依法治国方略在经济社会中的深入落实。全面推行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拓展实践体验渠道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理论认知。例如,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专题中,由学生选择优秀共产党员事迹进行情景剧排演,引导学生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精神,领悟做人道理,实现“自我教育”。深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以研促教、以赛促教、以训促教等,大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三)优化综合素养课、思政选修课和专业课在课程思政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和布局

综合素养课和思政选修课作为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内容,能够在课程的思政性和专业性之间架起桥梁,在实现思政教育功能的同时,围绕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成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综合素养课着重提升学生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和技术变革、职业跨越以及创新创业等必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依托于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基础之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思政选修课旨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学生包括道德品行、心理健康、分析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在内的基本或通用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于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的轮换或迁移。专业课以培育学生职业技能和匠心精神为目标,通过与思政课的同向而行,能够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3]。专业课植根于行业发展悠久历史及所形成的优秀文化,能够培育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专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能够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系统思维的训练,促进其责任感和工作作风的形成。

在课程思政体系的布局中,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发展优势,集中建设涉及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课程,包括《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我们的新时代》《自信中国》等新时代思想政治选修课。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推出一批包括《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社交礼仪》《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实践》等优质综合素养课,举办科普活动进社区、创新创业培训与大赛、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与分享、科技节系列活动等作为有益补充,有力推进职业教育综合素养课程教学改革。此外,结合以红色文化、城乡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等为代表的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增设相关文化课程,既包括思想观念、行业文化在内的非物质形态文化,也有以各类遗址场馆为载体的物质形态的文化,丰富和拓展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

专业课程从所涉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学院贯彻实施“基于以人为本、厘清职业路径、对接职业岗位、聚焦核心能力、培育综合素养”的理念,加强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年度内共开发《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单片机技术应用》等在线课程19门,配套出版相关特色教材15 本,录制微课视频500 多个,成功申报《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完成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内容构建,包括课程标准、教案、教学课件、微课、题库等,建立了思政元素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并组织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

(四)发挥“五联动”的第二课堂作用

1.强化主题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活动、“课程思政”精彩一课展示,开展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主题党日活动[4]、“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实施”专题报告会等,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深化交流与探讨。

2.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共建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天津中环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形成了融合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5]。制定了“工学结合工作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校企高度融通的制度文件。引入东软慧聚、阿米德信息技术、中兴通讯等公司、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培育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创新课。同时,学院与天津市津兆机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建课程思政校外实践基地,实现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均衡发展。

3.充实学生社团,丰富课程思政体验。学院引导学生成立包括思想政治类、科学技术类、文化活动类、体育健身类等在内的37 个社团,覆盖全校49.43%的学生。学院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双导师制”,每个团队配备一名思政课教师和一名专业课教师。社团主体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考察、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导和激励,增强体验和获得感。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包括雕塑、校训石、宣传栏、LED 电子显示屏、各类展板等实物展示,以及依托校刊校报、校园网站、新媒体(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类平台,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宣传主阵地[6]。结合校史和校情文化传承,开展专家讲座、经典篇章诵读、青年对话沙龙、书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汇聚思想共识,畅享青春能量。

5.推进课程思政信息化建设。学院以智慧校园建设为主体,集中智慧教室、校园网、网络云和电子档案等,搭建完备的课程思政信息化环境。利用在线开放式“课程思政”和SPOC 翻转课堂,调整授课模式,创建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思政课程。

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施成效

(一)大课程思政体系逐步完善

通过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学院从整体高度构建起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和思政选修课为支撑、专业课程为重要补充的课程思政体系,初步形成“一核三环五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这一体系包括4 门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18门综合素养课、4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等。改革强化了课堂育人这一主渠道和主阵地,找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内涵和关键环节,将思政教育细化到一线课堂,形成系统的具体解决方案。学院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落实课程、科研、实践、网络、心理、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协同效应,有效促进了“三全”育人的深入[7]。

(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良性互动

学院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完善协作管理,将课程思政贯穿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教材创建、管理创新体系之中,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内在品行和综合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例如,在《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选修课中,通过通信技术专业发展、技术进步和实践考察,深入理解专业技术的应有要义和匠心精神的培育和传承,促进知识认知和职业素养的内在转换,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三)建立并丰富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目前,学院软件技术系、经济管理系等5个系部的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已建设完成,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和课程教学等资源已达30000余条,并与天津市多所高职院校实现了资源共享。学院设立校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共40项;设立“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项目20 项,其中3 门课程被天津市教委批准立项,成为市级“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建设项目。

(四)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得到全面提升

学院将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列入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施课程思政名师遴选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了一批专业水平高、育人能力强的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及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促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广泛吸纳思政课教师和相关部门人员参与。通过定期研讨交流,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新动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学院1 名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 名教师在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三、存在问题及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学院在积极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改革建设的同时,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1.各职能部门还未形成工作合力

各个职能部门仍然局限于各司其职,一些院系停留在通过座谈会或联席会议的形式开展浅层次的合作,协同性较差,尚未形成具有高势位、全局性的体制,没有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这一高度来看待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进而难以形成合力,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脱节,思想认知与能力提升分离的现象。

2.相关教育资源还未形成建设合力

当前,专业课程建设对课程思政要素挖掘不够,思想深度和案例精选不够,一些课程往往衔接不足甚至互不支持,缺乏有效整合和优化,系统性不强,学生的态度也随之淡漠,反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被孤立出来,陷入格格不入的尴尬局面。

3.还未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

有效的考核和科学的评价是保证管理体系落地的重要基础。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暂没有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也尚未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衡量指标。总体来看,考核与评价基本上是走形式,缺乏对实践的内容、主题以及效果的关注,评价难量化,检查考核及激励措施不到位,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综合来看,育人机制建设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还是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依然限于从传统视角来看到课程思政,缺乏对协同效应的真正理解和认同,从而错误地理解为思想政治宣传或笼统的德育工作;继而在现实实践中必然难以突破固有的体制机制牢笼,导致协同力不足,困于其中难以突破。

(二)对策建议

1.重视对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统筹安排

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强对育人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建立包括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在内的联动合作机制,加快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思政的工作质量。

2.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针对教育资源之间缺乏协作,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单一化等问题,采取教育资源优化措施进行“纠偏”。要是专业课程在内容上与文化教育、心理教育、美育和德育等相互融合,产生协同效应,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精神营养和人文关怀,同时又能够增强能力提升的自觉性,从而最大实现人的全面与协调发展。

3.建立有效的追踪评价与考核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照顾学生的个体情感诉求,坚持从教与学的双面角度来加强评价与反馈的协同,突出思政教育的整体功能。科学分解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要素,构建各参与要素之间以及与专业课程之间相互交流共享的平台,及时交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效果,让协同效应真正落地。这就要加强对各项课程思政考核项目进行规范,重视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过程管理,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另外,加强通过认证和规范学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

4.完善导向明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是一项长周期的改革举措,需要同向同行,持之以恒。必须坚持管理与激励并重,实现“以评促建”的效果。要加强督查工作,重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组织形式中的具体实施。要优化评估手段,把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建设及实施状况作为考核评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要注重主动激励,对实施成效显著的学校、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经验介绍和推广,并在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方面优先体现。

猜你喜欢
思政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