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福雷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 杭州 310003)
目前,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相比于其他风险,合规风险产生的因素更加复杂、多样,且经常与其他风险交织,因此,合规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风险管理活动,合规风险管理更是保障商业银行稳健运营的关键,在整个风险管理能力中处于基础地位。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合规管理部门,初步构筑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合规管理体系,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研究时间较短,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形式层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难点。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发生的各种违法违规的案例,大多是由于缺乏有效完善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造成的,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问题的发生,本文深入研究了目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商业银行强化合规管理建言献策。
风险是指对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既可能给企业带来非预期的收益,也可能给企业带来非预期损失。本文所研究的风险专指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基于整体经营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风险执行评估、预警、应对的风险管理程序,为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根据巴塞尔协议,“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基于上述合规风险的理解,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来源于对合规风险和不合规行为的管控,是一个处于周而复始的纠正和调整中的动态循环的过程。
在现代银行业中,内部控制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优秀银行的重要标志。管控合规风险作为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核心,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合规风险管理,提高商业银行整体合规经营的质量,提升银行的品质与价值,同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人员的变化及业务的变更做出及时调整,评估合规管理机制覆盖和管控合规风险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具有独立性和事前控制两方面的特点,尤其应重点关注部门团队协作执行和强化规章制度建设。目前,合规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合规文化建设是合规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银行全体员工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所适用的法律、监管规定等外部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的高度认同和对违规行为的高度敏感,是商业银行关于如何规避合规风险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界定。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合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面对金融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各银行为了抢占市场规模,更加重视业绩完成情况,普遍存在“重经营、轻风控”的现象。以某商业银行为例,2019年全辖共处理批评教育及以上违规行为369个次,处罚人数348人,主要涉及5类违规行为条款,分别为业务违规、员工行为失范、领导人员管理责任、监督检查不到位和党员违纪等。其中业务违规最多,占比78.32%,具体包括个金业务、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和票据业务等,违规内容涉及资料保管、采购流程、柜面操作等。合规文化贯彻宣传不到位,合规理念没有强化落实,客观上造成商业银行无法在合规风险的过程管控中做好预判和及时纠偏,实际反映出来的就是银行员工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违规的行为。
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大都建立了符合自身业务需要的合规风险管理机构,但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类贷款等多种新业务模式不断出现,而行内制度由于缺乏统一地管理导致不能及时更新与修订,部分制度原则性高于操作性,实际执行难以落地。
其次,商业银行在将外部监管文件进行内化的过程中,对外部规定解读不够到位,致使生成的行内制度过于随意。
再则,制度上对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的融入性和激励机制不足,客观上容易造成从事相关业务的银行员工在追求业务规模扩展的同时,忽视合规管理的自查自纠,同时,给人一种合规风险管理做得好的得不到奖励而做不好的要接受处罚的错觉。
再好的文化理念和制度建设也必须通过执行落地。合规风险管理涉及的工作种类繁多且工作量较大,比如案件防控、制度审核等,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合规管理部门,但部分银行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培训机制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程序化,未能真正体现出合规管理的实质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银行内部各部门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比如涉及银行风险管控相关的“三道防线”前、中、后台,各部门主要依照自身工作计划开展项目审查,项目信息的共享不充分,难以深度发掘风险信息的价值。
其次,商业银行在业务审查过程中过分关注重点领域,而对某一单一领域的重复抽查容易忽视其他业务领域,这与合规风险管理要求的业务、机构全覆盖的要求不相符合。
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尤其强调事前控制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工作来看,更多地偏重于事后管理,缺少事前控制机制。主要是对已经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处罚措施,较少关注事前防范、预警和事中控制。近些年,商业银行违规风险案件频繁发生也说明了这点。而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部分商业银行对于合规部门的职责定位不够准确,比如:对外时,商业银行更多的将合规管理部门定位为配合监管部门例行检查、报送数据等工作;对内时,业务部门更多的将合规管理部门定位为阻碍业务创新的部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规避合规管理部门的审查,客观上导致了合规风险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流于形式。
商业银行应始终坚持业务发展与合规风险并重的基本原则,优化内控制度体系,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保障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商业银行应坚持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前、中、后台形成合力,全面落实合规、审慎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限额管理、资产分类、减值计提等管理工具,强化政策传导落实,确保实现风控目标及监管要求。
其次,商业银行应完善风险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内控与风险委员会的作用,健全风险决策,传导良性风险文化。
再则,商业银行应提升风险管理覆盖度,落实多维度风险管理全覆盖。加强对分支机构风险决策机制重点环节的督导,提升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让风控责任落地,落实风险管理机构全覆盖。全面加强各类产品的风险评估,从各个维度和环节梳理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点,落实风险管理产品全覆盖。
实施有效风险管理的依据是合理有效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来强化合规风险事前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制度建设来源于业务发展实践,合理有效的制度应能充分契合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特点,解决日常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度建设的目标是能够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机制,促使商业银行员工强化合规开展业务的意识,并最终达到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的合规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应注重提升数据分析对风控的支持力度,加强运用各类数据监控完善非现场检查,积极推进多渠道的数据与商业银行风险内控工作的对接,提升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
风险管理部门的功能发挥不到位是导致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优化合规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的功能,增强风险管控事前控制和预判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商业银行要始终突出合规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管理价值。
其次,商业银行要通过不断调整适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合规风险管理规则,持续强化对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准确定位,进而优化商业银行内部合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最终提升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发展环境也是如此。在摒弃野蛮式粗放增长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逐步强化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发展理念,因此,通过构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围绕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合规管理制度完善和合规管理工作执行三方面问题开展研究,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商业银行的合规风控质效,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