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华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畜牧兽医站 福建漳州 363004
鸡热应激又称中暑,是指鸡在高温环境下,机体热平衡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夏季炎热高温天气,鸡常突然发病,鸡群多出现精神萎靡、呼吸迫促、两翼下垂、饮水增加等症状,轻的采食、产蛋减少,严重者出现昏迷死亡。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高密度养殖模式的推广,鸡群热应激病例时有发生,现将一例笼养蛋鸡热应激的诊治报道如下。
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金沙村某蛋鸡养殖场饲养褐壳蛋鸡3 000 多羽,在两列三层半阶梯式鸡笼内饲养,每笼养3~4 羽,鸡舍为纵向开放式。2020 年7 月13 日中午,由于风机停转,致使鸡舍温度急剧升高,养殖户发现后立即排查故障并恢复送电,然而在这段时间里,陆续有蛋鸡死亡,截止当天下午16 时,死亡15 羽,还有100 多羽精神沉郁,翅膀下垂,呼吸急促,共济失调。据了解,7 月以来,鸡舍外最高温度连续多日高于35 ℃,天气异常闷热。
患鸡食欲减少,精神萎靡,多站立或蹲伏在乳头饮水器附近。多数患鸡体温升高,饮水增加,翅膀下垂,头颈伸直,两嘴开张,胸部快速起伏,呼吸急促,排水样稀粪;部分鸡两翼低垂,鸡冠及眼结膜发紫,鸡头接触笼底或摇头,出现明显的昏迷症状,饮食欲废绝,随后死亡。
剖检5 羽病死鸡及3 羽患鸡。患鸡体温升高,触摸烫手,胸部肌肉发白,皮下脂肪有出血点,心脏瘀血、心肌松软,血液浓稠呈黑红色,肺部瘀血、水肿,肝脏肿大、质脆,嗉囊、肠道内有水样内容物,腺胃、十二指肠黏膜易脱落,脑膜有出血点,卵巢出血,剖检有3 羽鸡输卵管内有成型的鸡蛋。
根据外界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40 ℃,天气闷热,无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诊断为笼养蛋鸡热应激。
5.1 改善饲养环境 重新检查风扇运转情况,确保故障已排除,保障鸡舍空气流通;检查水池温度,并调整水线高度,保证每羽鸡均可以喝到凉水;当舍内温度高于30 ℃,及时开启屋顶喷水降温;用栏舍康(主要成分枸橼酸、苹果酸)1∶1 000 带鸡喷雾消毒降温。
5.2 药物预防 为缓解热应激,全群采用藿香正气水(主要成分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集中饮水,每500 mL 兑水150 L,1 次/d,连饮3 d;冰爽维生素C(主要成分维生素E、维生素C、载体等)按1∶3 000 兑水,中午饮水5 h(上午10 时-下午3 时),连用7 d。
5.3 隔离治疗 隔离中暑患鸡,将患鸡从笼内挑出,转到荫凉处;针刺脚部充血的血管放血,并用清凉水喷淋鸡身羽毛;采用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金银花、黄芪、连翘)按1∶1 兑水,灌服5 mL,连用3 d;口服补液盐(主要成分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葡萄糖)按1∶20 兑水,自由饮水(如不饮水可适当驱赶),连用3 d;3 d 后采用药物预防。
经上述综合治疗,3 d 后,除淘汰病死鸡9 羽外,鸡群精神状态、饮食及生产状况逐渐恢复正常。
1)夏季高温季节,应采取综合防暑降温措施,消除热应激的影响。加强通风,采用房顶喷水、地面洒水、带鸡消毒等降温措施可有效降低鸡舍温度,此外搞好鸡舍四周绿化或搭建遮阳网,阻挡太阳辐射入舍,也可改善鸡舍内环境。
2)笼养蛋鸡属高密度养殖,通风不畅极易诱发热应激。因此养殖场应加强风机故障、电线是否老化等生物安全管控,同时储备发电机、备用风机等应急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3)发生热应激时,对鸡身羽毛喷水可以逐步降低体表温度;患鸡脚部静脉针刺放血,可减轻脑、肺部充血和改善循环;金银花加连翘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暑作用;口服补液盐自由饮水,既补充体液电解质又防止腹泻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