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助推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

2021-12-03 03:55黄焕汉黄息息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红色

黄焕汉 ,黄息息

(1.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8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并肩奋斗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其熔铸的红色精神是民族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锤炼担当品格的精神源泉。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育和铸牢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无数革命先辈用血肉铸造起来的。红色文化经由历史和实践的有机淬炼,在民族血脉流淌、民族基因中遗传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刘寿礼较早提出“红色文化”的概念[1],之后学界开始对红色文化展开研究并逐渐深入,李水弟[2]、郭少华[3]、何其鑫[4]、周宿峰[5]、蒋平[6]等学者根据不同形成时期界定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基于学者们的成果,本文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反映党和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有3 种形态,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6]

(二)红色文化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并肩奋斗,传承国内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精髓,创造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体现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红色文化。由此,红色文化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创造性、民族性、开放性、时代性等特征。[6-7]

1.科学性和先进性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融合的产物,是不断形成发展、吸收充实、丰富创新的过程,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先进性,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中华民族时代需求。同时红色文化的先进性超越时空限制,具有无法复制的本色魅力,是激励中华民族树立远大理想的源头活水,其鲜明的文化自觉性能有效遏止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侵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

2.人民性和创造性

红色文化不是由少数人垄断产生的,是创造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大众性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指导人民群众生活实践,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红色文化中吸取营养,接受群众的监督与批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机会,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保证人民政权稳定壮大发展。在红色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过程中,人民群众始终发挥着主体性作用。红色文化不断寻求发展和创新,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3.民族性和开放性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Student Socie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 Guihuan 93

红色文化产生和成长在中华大地上,其涌现的精神特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指出,“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8](P706)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的未来共同奋斗,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铸就的不朽红色文化与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紧紧相连。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得到提炼和概括,在发展创新中不断烙铸民族精神。与此同时,红色文化又是在兼收并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造的文化形态,具有开放包容性。

4.鲜明的时代性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红色文化的发展与党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抗战精神、抗洪精神等中国精神,尽管名称上有所区别,但其共同的本质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其作用不论何时何地都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对人类社会发展起永恒激励作用。从党成立之初到建党百年,红色文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满足和超越中华民族的精神需求,迎合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期待和灵魂依托。不同时代的红色文化在实践中得到淬炼和升华,形成的红色精神超越时空,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 产生长久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二、红色文化对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有机统一,它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是民族稳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9-11]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紧跟时代发展脉搏,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特质,对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12-14]红色文化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精神标识,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秀的革命基因,始终与民族地区的实践需要相谋和、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相契合,能有效强化“五个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从而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强化“五个认同”

红色文化能强化“五个认同”,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个人和民族、国家的命运是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本保障: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培育和铸牢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坚持和发挥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用,是民族工作有序开展、促进民族地区团结发展的根本前提。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政治认同心理基础,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执政合法性得到根本保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并肩奋斗所创造的,蕴含党的正确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确保党始终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确保党始终在民族工作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有利于切实增强民族地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前提保证: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认同的前提保证。爱国是对国家主权完整、祖国安全、祖国统一的真诚流露,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中华民族提升优秀品格、永葆青春活力、显示大国风范的精神脊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如在革命时期,民族地区正确实施和贯彻党的民族平等政策,极大激发右江各族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面对反革命“围剿”和妄图砍掉右江革命红旗时,坚定认可和拥护红军和苏维埃政权。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外敌侵略斗争精神延续至今,充分显示了各族人民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面对世界发展大变局大变动,站在新发展方位上,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有利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自觉把爱国真情、强国志向、报国行为融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3.精神血脉:对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魂、强化“五个认同”的支撑点。对中华文化认同是对身份归属的肯定,反映了对民族身份和民族情感的集体主义意识的表达。红色文化蕴含民族地区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最独特的精神食粮,是架构民族民心相通的文化桥梁。传承红色文化优秀品质对丰厚滋养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灵,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是民族地区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心剂。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与滋养民族团结精神血脉的时代价值相融合,有利于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相关民族政策、传达民族声音,通过新的视野充实、淬炼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克服西方国家“无国界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错误意识形态的侵蚀,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各民族群众共建共享精神家园,建立心理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4.思想基础:对中华民族认同

对中华民族认同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培养民族认同的心理自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族休戚与共、勠力同心,共商共建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守望相助,推动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和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15]民族团结工作要深入人心、深得人心、以心换心,铸牢民族地区共同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红色文化孕育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发展的先进思想,重视聚民心、得民心、传民话、促沟通,如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政治上各族人民具有当家作主的机会;经济上各族人民翻了身;文化教育上有平等受教育权等。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团结发展,创建社会和谐,发挥同心聚力效果,从而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5.正确方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与各族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伟大创举。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符合社情民情、维护民族利益的民族政策,发挥民族干部团结各族人民的骨干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深厚的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在价值原则、理想信念和远大目标上的认知共识、情感共享、行为一致,发挥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利于民族地区保持坚定不移、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等精神品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新篇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增强“四个意识”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6]在长期实践中,民族地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在党中央的有力领导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脱贫攻坚取得优异成绩,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绘就了民族地区各民族共同奋斗实现复兴梦想的时代画卷。红色文化生动展现了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红色文化是民族地区聚民心、传佳话、促团结的不可缺少的精神源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应对复杂形势,增强“四个意识”,迫切需要吸收红色文化精髓以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才能志存高远、高瞻远瞩、决胜于千里之外。

(三)坚定“四个自信”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坚定“四个自信”是民族地区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是民族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定海神针。红色文化蕴藏了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不断砥砺前行的自信心,能引领各族人民群众坚定“四个自信”,激励各族人民群众不畏艰难、奋力破局、勇开新局。[17]如在革命时期,党和各族人民群众坚定团结斗争是拥有当家作主权利创造美好生活的唯一道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得到真正实践,各族人民群众出现拥护苏维埃政权积极参军的热潮。这些革命精神极大地调动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革命热情投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之中。几十载芳华赓续,无数志士前赴后继,红色文化呈现出持久生命力,绘就民族地区的精神底色,彰显新时代民族奋斗者特色。文化自信直抵人心,让各族人民拥有与生俱来的自豪感,激扬民族斗志,并转换成为自觉自信自强行动,砥砺奋进开创新局面,涵养民族正气,担当时代新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18]

(四)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三个离不开”思想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如在百色起义后创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汉、壮、瑶各民族干部互相理解尊重、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提升,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共掌大权,成为各民族团结战斗的典范。根据地里军政之间、军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互相支持,密切合作,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留下了许多悲壮动人的事迹。[19](P1141)张云逸曾说:“我这个红七军军长,没有右江各族人民的支持就当不成。”[20](P166)同时,韦拔群与各族群众的鱼水深情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这是对新时代铸牢“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最好诠释。各民族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手挽手、肩并肩,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21]“西部大开发战略”“脱贫攻坚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战略举措相继提出和实施,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通过红色文化培育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让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历史性创造过程,贡献集体智慧,共享发展甜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红色文化助推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多维路径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2]红色文化是党带领各族人民群众革命改革实践的伟大见证,是民族地区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和坚定中国道路的最佳诠释,永不褪色、永不过时的丰碑深深树立在民族地区的红土地上,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梦想。“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23]新时期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23],不断培育和铸牢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6]。

(一)以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奠定思想基础

红色文化不断续写着各族人民群众携手奋进、团结交往的民族故事,是民族地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保障。如百色起义孕育出的“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红色精神,穿越近百年时空,引领着数代党员群众铿锵前行。[2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革命根据地各族群众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共同缔造苏维埃政权,开创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道路;到新中国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开创了各民族平等团结、融洽相处的新局面,民族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凝聚、发展和繁荣各民族,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局面。[25]传承红色精神,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形成更加紧密相连的民族命运共同体。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用红色文化涵养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正恰逢其时。将红色文化孕育的民族团结理论纳入民族地区的大中小学校红色经典课堂,弘扬红色基因,保证人民江山永不变色,为民族地区实现复兴梦想汇聚团结奋进的力量。

(二)以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铸牢物质基础

红色文化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价值。其蕴含的艰苦创新、团结奋进等优秀精神品质延续至今,是激发各族群众振兴家乡、改变面对贫瘠现状的逃避心理和自卑心理的动力源泉,为民族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红色文化蕴含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具有改善民生、加快经济发展功能。发挥好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牢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总钥匙,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夯实民族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如百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提升“红色+”合力,推动红色产业融合发展,将红色主题融入服务行业,打造“红色家人”红色服务品牌,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打造“红七哥、阿果妹”红色形象,将红色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实现“双丰收”。

(三)以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构筑精神新高地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魂魄,文化认同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强基固本的作用。红色文化是民族地区亲民、爱民、为民的精神养料、动力源泉。红色文化能够强化群众的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根脉、增强红色文化自信,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食粮。在民族地区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灵魂与红色血脉得到有效传承,使其浸入心扉、渗进血液,强化人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在新发展阶段,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将其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业相融合,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鲜明突出红色品牌,延展文化认同交流,构筑精神新高地,共建民族美好精神家园,共创民族美好未来。通过自媒体、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介讲述红色故事;传颂各族人民群众英勇斗争事迹;弘扬努力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结合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红色事迹开展“互联网+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弘扬红色文化与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搭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络共享平台。

(四)以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激发新活力

红色文化具有促进治理现代化、引领社会稳定的社会价值,蕴含着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等观念。红色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有利于促进民族治理工作现代化常态化,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和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民族地区要以法治保障民族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保障人民权益,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性开展、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民族地区要不断健全民族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妥善处理民族纠纷和案件,依法打击各种意识形态教育渗透、破坏民族团结进步、制造民族分裂斗争、引发宗教极端事件的活动,守住民族风险底线,巩固民族大团结局面,确保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平稳和顺。新时期面对“三股势力”和西方灰色文化的严峻挑战,更应该发挥斗争精神,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团结发展新局面。

(五)以红色文化的生态价值增强新磁场

红色文化具有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态价值,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力量。将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基因与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阵地,为生态发展增强新磁场。民族地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落下最形象的注脚。民族地区要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挖掘红色价值,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红绿结合创新路径,让红色文化永葆清澈,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永续流淌。

总之,红色文化有利于民族地区在新发展形势下焕发生机活力,并为各少数民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强心剂。唱响红色声音,传播红色能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对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能有效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重视发挥红色文化在培育和铸牢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强化“五个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打造具有强大包容心、磅礴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民族地区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红色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红色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红色在哪里?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