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预科学生泛在化学习方式探究

2021-12-03 02:03:31江国学谷镇马金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预科信群微信

江国学,谷镇,马金钟

(1.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2)

一、引言

在“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打破时空限制、整合了更多先进理念和学习技术的模式——泛在化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泛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任何所需信息的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3A(Anywhere,Anytime,Any device)学习,它是目前为止普适计算环境下全新的未来学习方式。泛在化学习刚刚提出的时候就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目光,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深受欢迎,研究者们针对此新型学习模式也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界定。

泛在学习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美国的马克·威士(Mark·Weiser)于1988年在施乐公司第一次为泛在学习下定义。泛在学习是泛在计算环境下未来的学习方式。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重温革命”(Reliving the Revolution,RtR)项目促成了一个由媒体驱动的改变——“新千年”学习风格的产生,因为该项目提出的一种虚拟环境和泛在计算界面越来越盛行,在虚拟环境中无线手持设备的支持加速了该学习风格的产生。《“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新模式:微课+微信》一文认为,这种通过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的、新颖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增添了新方式。通过这种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传统教学模式填充了新的色彩,所以这种教学新模式,必将在未来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大显身手,受到更多关注。刘江山等在《2016-2017年我国泛在学习研究文献综述》中总结到,在当今时代,泛在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更应注意加深泛在学习理论的研究。

综上表明,泛在化学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理论研究也愈加全面,但是以预科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少之又少,所以笔者以预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预科学生利用泛在化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为教学思路的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政策降分被录取的这些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当年正常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相比在基础上是有一定差距的。预科教育旨在为本科阶段打好基础,进行相关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基本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学生具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能力。吉林省教育学院民族教育学院担负着省属民族预科生的培养任务,自2005年成立至今已16年,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将近万名预科生顺利结业,分别进入各自的普通高校学习深造。

为了解预科学生对泛在化学习的基本认知程度,笔者以吉林省少数民族预科中心2018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共分发496份《预科学生泛在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8%。

通过初步调查反映出以下情况:一是所有学生全部选择的常用学习方式是书本,只有少部分同学还选择了电子设备。这反映出学生们目前的学习方式还是局限于传统书本,使用电子设备往往是为了娱乐消遣。二是有48%的学生应用过泛在化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应用时的学习环境全部是在公开课中,在平时教学中很少。这反映出尽管新颖的泛在化学习方式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但教师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三是应用过泛在化学习的学生中70%的学生通过微信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和交流,21%的学生根据学科特性和教师需求选择学习通或其他学术软件,12%的学生选择QQ群进行交流互动。这体现出微信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探讨,受欢迎程度要远大于其他应用程序。

二、泛在化学习方式的实施

(一)利用微信群发布教学内容

研究者首先创建一个实验班级的微信群,借助微信群将学习资源发放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学习。为了达到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甚至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自主学习效果,笔者将微课视频以及教学素材等材料以压缩包的形式通过微信群分享给学生,以此来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针对疑难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

2020年上半年突如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泛在化学习的优势得以发挥。我院预科生有50%多来自新疆,有30%的学生生活在新疆的乡村。绝大部分同学没有电脑和有线网络环境,有极个别学生的无线网络环境复杂,需要跑到室外的山头上才能接收到手机基站信号,有的甚至只有中国移动公司的3G信号,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想进行实时的网络视频授课是不现实的,而以微信群为基础搭建的学习环境和泛在化的学习方式就成了最为适合的选择。

(二)利用微信群增进师生交流

学生通过微信群这一平台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堂时间和班级人数的限制及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并不是很多,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也十分有限。正是因为缺乏沟通,才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知之甚少,经常误以为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

在微信群中就可以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首先泛在化学习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想到的问题及时发送在微信群内,请教师进行解答,以防出现忘记疑问点的现象。其次,很多学生在传统课堂中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出现疑问也不愿意询问教师,因为传统课堂的氛围较为严肃,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自信站起来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导致影响学习效果。通过微信这种具有虚拟性的平台,更容易让学生轻松地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疑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解答弥补漏洞,并对后续的教学安排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微信群开展任务教学,是为了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任务教学中,笔者布置了一些有趣味性的、能够充分应用学习内容的、考验学生操作技能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完成进度,并且对进度落后的同学进行督促提醒。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在微信群内发布自己的作品图片,教师可将优秀作品整理成合集供其他学生观摩学习。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传统课堂中任务驱动法的缩影,在微信群中进行任务驱动效果更加显著,因为泛在化学习克服了课堂时间的有限性,短短一节课的时间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展示作品成果,甚至有些基础不好的同学都不能完成任务,通过微信群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任务,既能第一时间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微信群及时反馈疑难问题

微信群的消息传递具有及时性,利用微信群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节省课堂时间。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不能全部及时反馈,大多是放在课下进行,这样就错失了学生对知识的最佳记忆点,由于知识大多是在基础内容上进行不断拓展,加深难度,如果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就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巩固复习,因此课下检验通常效果不佳。

在教育的信息化时代,笔者通过让学生在微信群中上传自己的作品,可以更好地实时检测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很多学生在和教师面对面交流时无法敞开心扉去进行沟通,尤其想要询问课堂中讲过的知识点时,更是没有自信。网络交互具有虚拟性,在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将自己藏在“文字”之后,能够更轻松地与教师交流。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基础较差、疑难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语音电话辅导;针对学习习惯散漫的学生,笔者通过在微信群发起语音通话,进行进度提醒和知识点检测,如简单提问具体操作步骤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更多地发现学生的问题,适当调整后续的教学安排。

(四)利用微信群发布随堂小测试

利用微信群发布随堂小测试,可以明显提高巩固知识的频率。在实际课堂中,经常会存在提问一些学生的同时其他学生溜号的现象,并且课堂时间有限,没有办法提问全体学生,想准确了解全体同学掌握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况就比较困难。在微信群中不定时发布随堂小测试,可以让所有学生及时反馈答案,待大多数同学得出答案后,公布正确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微信群中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这样的过程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速度,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基础水平相似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对照,其中22班作为实验组,以“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图像修复工具”为实施内容,在微信群内进行学习内容的发布。23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室中进行传统教学。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后,两个班级同时进行相同测试,对比测试成绩,同时也对日常的学习习惯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组班的平均成绩更高,并且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学习习惯发生了良好改变。研究表明,泛在化的学习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时间自由化

当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很快,尤其是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生活逐渐碎片化,碎片化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出现的频数很多。泛在化学习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于可以通过泛在化学习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学生可以利用泛在化学习,在碎片时间内进行多次学习并积累更多的知识,反复的巩固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能缓解学生长时间学习容易走神的问题。经验表明预科层次的学生更容易应用该模式进行碎片化学习来获取知识,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言论自由化

传统教学课堂的氛围通常是比较严肃的,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除了与高校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满足于知识的单向传授之外,还与高校的课堂教学大环境有关。但是通过具有虚拟性的网络,学生更容易发表自己的想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及时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这样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让学生敢于表达并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是浪费时间在错误认知上。

(三)资源新颖化

由于泛在化学习在预科生培养中并没有大范围普及,所以新颖的泛在化学习模式本身相比于传统课堂学习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者在泛在化内容设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和筛选后所得到的教学资源也更加新颖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选择学科前沿内容,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眼界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对比以及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新颖的泛在化学习方式本身相比于传统学习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泛在化学习有利于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和选择性。三是泛在化学习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提问题”的现象,借助网络活跃学习氛围,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

四、结论

泛在化学习能提高预科学生的学习成绩,凸显了预科学生应用泛在化学习在知识获取方面的优势,预科学生在利用泛在化学习过程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学习方式对预科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这是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的一大突破,所以在预科课程体系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性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大化地凸显泛在化学习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预科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预科信群微信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派出所工作(2018年9期)2018-09-10 01:07:13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跟踪导练(二)(6)
微信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利用微信群营销猕猴桃的启示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
微信
微信
新疆高校“后预科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