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利
逻辑是什么?简言之,是指事物或思维所应符合的某种规律。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自然应该符合某种逻辑,高品质的课堂自然蕴含着高品质的逻辑。
高品质的课堂蕴含着“育人的逻辑”。教学的核心价值是育人,不以育人为立意的课堂是没有远见的,而育人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交往中实现的。因此,设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对学习作出何种反思与评价等,都隐含着不同的育人指向。课堂的高品质不是指知识传授方式多么别出心裁、学习方式多么标新立异,而应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互动交往中,引导学生发现和领悟知识的逻辑、意义与价值。育人从来都不应是说教式的,而应是渗透式的、涵养式的、习得式的,所以,教师的教学从选择知识、呈现知识到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要建立适宜的“知识秩序”,引领学生伴着知识的温度走到课堂中央,而非靠满堂灌的“形式秩序”主宰课堂。当然,理解学生、尊重学情是“知识秩序”的逻辑起点。
高品质的课堂蕴含着“生长的逻辑”。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每个儿童都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好奇,教师若不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不经历“思维的历险”,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低认知的,是无生长可言的。学生生长涵盖着他们的认知进阶和思维发展。因而,课堂的样态应是认知迭代、思维进阶的样态。现在的课堂识记有余,而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不足,这样的课堂少了几分生成与思辨,自然就少了些许深度。课堂上只有呈现出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的自由状态,那才是学生活泼泼的生长的样子。
高品质的课堂蕴含着“审美的逻辑”。课堂蕴含着生命的交往与互动,涉及认知的维度,更涉及情感的维度。有情感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美,有学科之美、信任之美、思想之美。教学之美是在调动教与学双方力量的过程中产生的,自主探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互动,具有思维历险之美;与人交流,则是交换思想、产生困惑的过程,具有反思成长之美。高情感的课堂就是一次次教学的审美化改造,教师挖掘学科之美,带着对学生和学科的热爱,回到共同寻找智慧的悠然状态,这一瞬间,美便诞生了。闻一多先生讲《九歌》,教室里弥漫着像唱歌一样的声音,在昏黄的灯光下,人们几乎分辨不出讲台上是闻先生还是屈原,一种伟岸慑人的气质与风采从或凝神中或开怀中洋溢出来。这样的课堂怎不令人仰望叹服!梁启超先生上课每讲到动情处,也是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有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这是何等的激情!教师就是要从逼仄的视野与空间里走出来,不再受制于工具理性对自身真实情感的消解,让课堂真正回归到美与自然、回归到人与人主体间灵魂的自由交往、回到教育的情调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