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山
(灌南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 连云港222500)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沭阳,南与涟水县、响水县毗连,北与灌云县接壤,属徐淮盐连农业区,县域总面积1 030 km2,农用耕地面积5.91万hm2,辖11个镇、238个行政村(社区)、3个工业园区、2个农业园区,80万人口。在地貌上属于黄河泛滥时涟水冲积扇地的黄泛平原和黄泛低平原区,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黄河泛滥时水流从南部和西南部冲入县境,洪水流量大时流速快,河水中粗粒下沉,细粒冲走,土壤质地较砂;流量小时流速慢,细的粒子也慢慢沉淀,土壤质地黏重。由于黄河反复泛滥,造成灌南县砂黏相间的土壤特征。受地形及距离泛滥河流远近的影响,近泛滥河旁土质砂,以砂土和砂壤土为主;距离稍远,则逐渐由壤变黏,在低洼地区以黏质为主。灌南县的土壤资源丰富,分为2个土类、5个亚类、5个土属、14个土种,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土壤质量差别较大,南部的新集镇、百禄镇、新安镇南部土壤质地以砂壤或砂黏相间分布,北部和东北部的镇土壤质地呈黏壤或黏性分布,特别是堆沟镇、田楼镇、三口镇、北陈集镇、张店镇等新沂河沿线镇土壤质地黏重、含砂量低、透水通气性差。
土地的耕作特性主要指标是土壤适耕性,即土壤适宜耕作与否的物理性状,是土壤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的综合反映。统计资料显示,灌南县的土壤质地按照卡庆斯基制分级,中壤土占36.10%,重壤土占0.08%,砂壤土占12.10%,轻壤土占8.60%;中黏土占29.70%,重黏土占4.30%,轻黏土占9.10%,黏土达43.10%。黏土的黏结性强,农具不易入土,土块不易散碎;黏着性大,易黏着农具,耕作阻力大;可塑性强,易成泥条,干后土壤板结,耕作难度大,中黏土和重黏土表现尤其突出。土壤的适耕性主要决定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含水率。土壤适耕性关键是土壤的湿度,黏土的可塑下限含水率低于16%,适耕的含水量范围小,宜耕期短;砂性土可塑下限值高达23%,宜耕的含水量范围大,宜耕期长;壤土介于两者之间。
近年来,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我国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犁耕深翻还田,黏土的适耕性差,对秸秆还田作业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对于稻麦轮作的黏土田块,夏季小麦收获后,通常采用即收即还的旱还田方法,此时土壤耕作层的含水率一般在10%~15%,土壤坚硬,作业时发动机负荷大,犁刀时常因为土壤坚硬而折断;秋季农艺要求在水稻收获前7~10 d断水,水稻收获后土壤含水率一般达25%,加之秋季多阴雨,有时土壤的含水率更高,此时播种作业难度更大,表现为旋耕施肥播种机的犁刀粘泥,影响耕作,排种管易堵塞影响下种,镇压轮粘泥影响动力传动造成下种不匀或者不下种。粉碎后的稻秸秆和黏土混合后,黏性更强还难以清理,严重影响作业效率。
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果仅仅考虑秸秆还田,其作业难度并不大。秸秆还田后如何能更好地满足下茬作物的种植需要,为下茬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是秸秆还田时应该更多思考的问题。
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秸秆切碎匀抛→施基肥→放水泡田→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起浆平整→机插秧。
黏土地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配套技术与其他类型土壤基本相同,主要不同表现在上水泡田时间要长,一般为48 h左右;整地后机插秧前沉淀时间也要长,一般为2~3 d。
3.2.1 小麦机械化收获
小麦收获一般采用全喂入收割机作业,收获损失小,作业效率高。要求收割机加装秸秆切碎匀抛装置,秸秆切碎长度在7 cm以下,割茬高度控制在10 cm以下。
3.2.2 秸秆机械化还田
黏土地一般不适宜采用即收即还的旱还田方式,因为旱还田作业通常埋茬效果差,后续的上水整地环节基本和水耕水整工序相同,旱耕旱整只是多了一道工序防止秸秆焚烧,不起其他作用。所以我们建议采用水耕水整的还田方式。为了秸秆禁烧,我们建议在加强秸秆还田好处宣传的同时,及时上水泡田。黏土地的泡田方法与砂土、砂壤土地不同,要求泡田时间长,一般为2~3 d,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秸秆还田机或者打浆机作业,还田作业时要严格控制水层深度,要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2 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埋茬效果,整地后平整度差;水层过浅,旋耕不起浆,泥草难以均匀混合,埋茬效果差,作业负荷大,影响后续的水稻机插。起浆平整环节宜采用水田驱动耙、水田埋茬耕整机或者水田打浆机作业。近几年,灌南县多采用秸秆还田机或者打浆机上加装全液压折叠可伸缩水田整平机,一次完成旋耕、埋茬、起浆、平地等多项作业,为了保证埋茬效果,也可以先埋茬起浆,后平地作业。
稻田控水降渍→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犁耕深翻还田→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
黏土地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主要配套技术与其他类型土壤相比有很多不同,主要表现在黏土地的适耕性差,对还田作业时机、晒垡、播种以及播种后镇压等都有不同要求。
4.2.1 稻田控水降渍
水稻收获前7~10 d断水,保证收获时田间土壤墒情适宜。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及时排涝降渍,在耕作层土壤含水率15%~25%时进行犁耕深翻或者复式播种作业。黏土地的透水通气性差,可以视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适当提前几天断水。
4.2.2 水稻机械化收获
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要求全喂入收割机加装秸秆切碎匀抛撒装置,半喂入收割机加装秸秆切碎装置,秸秆切碎长度控制在7 cm以下,均匀抛撒,割茬高度控制在10 cm以下。
4.2.3 犁耕深翻还田
犁耕深翻能有效打破犁底层,疏松和熟化土壤,使耕层增厚而疏松,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后茬作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吸收营养范围,提高产量;同时,实施犁耕深翻能减少来年病虫草害的发生率。作业时土壤含水量10%~25%为宜,耕深根据犁底层厚度确定,以打破犁底层为宜,逐年加深。黏土地的黏结性强、黏着性大、可塑性强,我们建议犁耕深翻作业采用铧式犁作业,比圆盘犁的埋茬效果更好。
4.2.4 晒垡
黏土地犁耕深翻后晒垡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因为黏土的可塑性强,加之稻茬田的土壤含水率高,犁耕深翻后易形成泥条,如果晒垡时间不够,旋耕播种作业时刀轴易缠草、播头易堵塞、镇压轮易堵塞等都会影响播种质量。晒垡后,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在15%左右时适宜播种。经验的方法是,天气晴好条件下,晒垡3~4 d,表土泛白时即可以播种,或者在播种作业时能旋耕起扬尘时为最佳播种时机,不能过迟播种,否则土壤失墒重,影响出苗。
4.2.5 施肥播种复式作业
黏土地稻茬田旋耕施肥播种作业前,除了要做好晒垡以外,还要掌握好播种时间。一般要求在晴好天气9∶30以后露水干后再播种,如果太阳光照不够时还应当适当推迟播种作业时间,晚上在露水上来前结束作业,因为黏土地稻茬田块的地下水位高,夜间表土返潮,如果上午早播容易粘泥、缠草,影响作业效率。播种通常采用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作业,一次完成旋耕、埋茬、施肥、播种、覆盖、开沟、镇压等工序。播种机选择配套动力51~60 kW,工作幅宽200~250 cm,每667 m2播种量5~30 kg,耕深10~12 cm,播种深度3~5 cm,每667 m2播肥量10~50 kg。
4.2.6 镇压
小麦播种后需适墒镇压,配有镇压轮的复式播种机具作业后还提倡采用手扶拖拉机配镇压轮再次镇压,以保证麦种和土壤接触紧密、促进齐苗全苗和保墒防冻。黏土地播种后镇压比砂土、砂壤土更为重要。镇压能够保证小麦出苗质量,抵御低温冻害和春季干旱,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手段。播后镇压可以压碎坷垃;踏实土壤,提升土壤水分,提高出苗质量;解决秸秆还田量大,架空籽粒问题。
黏土地与其他类型土壤相比适耕性稍差,但是,因为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等比砂土、砂壤土要好,所以生产出的稻米、小麦品质好、产量高,夏季秸秆还田时要着重抓好水耕水整环节,秋季要做好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掌握好晒垡和播种时机,就能提高黏土地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