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莲,徐 敏
(徐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221000)
长期以来,我国胡萝卜生产机械化水平严重落后,已成为制约胡萝卜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近年来,北京、青岛、陕西等地将破解胡萝卜生产全程机械化难题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提升了胡萝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据了解,胡萝卜粮菜两茬全程机械化作业包括耕整地施肥、播种、化学除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24个具体作业环节,从这个角度看,采用这种种植模式似乎比传统的玉米、小麦倒茬种植繁重了许多。因此,从初期播种覆膜、垄作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都采用机械化完成,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灌溉采用指针式喷灌设备,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全部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工,节约了用水。
近年来,随着都市型农业发展,打造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农业发展趋势,精准农业则是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攻坚利器,在胡萝卜种植过程中,引进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由北斗接收天线、显示器、控制器、液压阀、角度传感器和北斗基站组成,应用该系统的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可保证衔接行距稳定,同时可保证长时间精准作业而不会因为机手疲劳影响作业质量,农忙时期可以昼夜作业,避免了因夜间光线不足而无法作业的问题,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就产量而言,胡萝卜每667 m2产量4 000 kg,靠人工采收至少需要8个人工,每天100~120元/人。且不说人工作业成本高,赶上农忙时,有钱也雇不到人,改用机器采收后,机手和农机费用一天1 500元,可完成二三十亩农田的采收,算下来每亩采收费用不过七八十元,成本大大降低。按以往的收购价格核算,胡萝卜两茬种植比传统玉米小麦倒茬种植模式每667 m2增收2 000元左右。机械化收获农作物是农业发展趋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人工作业效率的5倍,大大的节省了人工成本 降低了生产成本。
根据胡萝卜收获机作业技术要求,开展胡萝卜“宜机化”精量技术研究,创制一台胡萝卜播种机,可一次完成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工序。通过田间生产模式和技术规范能够达到胡萝卜机械化收获作业的田间管理、株行搭配、栽植深度及成品收获的技术要求,同时完成播种机的三性验证,形成胡萝卜机械化播种技术规范。
通过研究胡萝卜收获期果实的物理力学特性,以轻量化、智能化为目标,对收获机耕深自调整技术、柔性夹持等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整机进行动力学设计及关键部位静力学分析,优化整机结构,提高技术参数,创制一台自走式胡萝卜联合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挖掘、夹持、输送、清选、切秧和装箱等作业工序,形成胡萝卜机械化收获技术规范。
根据胡萝卜“宜机化”播种和收获技术研究及样机创制,集成配套技术体系的应用,结合当地大田生产农艺要求,进行胡萝卜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技术体系研究,同时对播种和收获机具进行大田考核,开展经济效益分析,形成技术先进性和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经过试验和改进,进一步优化胡萝卜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技术的生产模式,制订种植技术规范和收获作业规范,从而形成适宜胡萝卜机械化生产的“宜机化”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和可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
胡萝卜机械化播种和收获需要配套大田耕整地、中耕除草、植保管理等技术来形成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实施调研→制定方案→专家论证→技术研究→人员培训→部件试制→大田管理→样机制造→试验示范→数据采集→整合分析→机具改进→二次试验→样机定型→技术交流→形成体系和生产规范。
胡萝卜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研究→市场调研→与高校、研究院所进行技术交流→制定样机创制方案→专家论证→关键零部件研制→力学分析和建模拟试验→样机制造→田间试验条件准备→对样机进行(三性)试验→三性(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考核→采集数据→数据整合分析查摆问题→样机改进提高→再次试验(出现问题继续改进和试验)→样机定型→形成试验报告→形成技术体系和生产规范。
胡萝卜高效生产机械化技术,有力地促进了蔬菜产业壮大,增加农民收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市场提供优质绿色胡萝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有利于水土保持,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生产率,同时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肥料,促进了生态的有利循环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大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力度,引进先进农机具,探索果蔬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