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1-12-03 00:20李玉霞商瑀家宋佳新李宏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骨表型标志物

李玉霞 商瑀家 宋佳新 李宏霞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尚未完全阐明。最近,遗传谱系追踪研究显示,AS斑块中存在的大部分细胞来源于血管中膜分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

正常情况下,位于血管中膜的VSMCs通过收缩控制血管的管径和张力。成熟的VSMCs几乎不增殖并保持较低的合成活性。它们呈现收缩表型且稳定的表达平滑肌收缩标志蛋白,如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lpha actin,SM α-actin)、平滑肌22α、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等。与其他成熟的细胞不同,当血管损伤或局部环境发生变化时,VSMCs表现出极大的表型和功能可塑性,即由分化/收缩表型转换为去分化表型。伴随着VSMCs表型转换,细胞收缩标志物表达降低而增殖、迁移和合成基质等能力增强。研究发现,VSMCs表型转换是AS、高血压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众多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本文就VSMCs表型转换在A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一、VSMCs表型转换

1.VSMCs表型转换概念的提出与演变:VSMCs的表型转换也被称为表型转化、表型调节。早在40年前,Chamley-Campbell等[1]观察到体外培养的VSMCs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形态变化,随后用“表型调节”一词来描述这一现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VSMCs表型转换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体外模型。VSMCs表型转换的概念被进一步明确,即为适应环境的变化(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疾病状态),VSMCs所经历的形态、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2.VSMCs表型转换的调节:VSMCs表型转换可以发生在生理或病理状态。许多因素包括生长因子、炎性因子、转录因子、脂质、血管活性因子、血流切应力及活性氧等对细胞的功能和表型均具有调节作用[2, 3]。最近研究显示,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VSMCs表型转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拮抗缺氧诱导因子-1介导的自噬,miRNA-4735-3p抑制VSMCs的增殖与迁移[4]。此外,miRNA-155-5p可通过调控cGMP依赖性激酶1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诱导的VSMCs表型转换[5]。除了miRNA,长非编码RNA及环状RNA也都与VSMCs的表型调节有关[6]。

二、VSMCs表型转换与AS

由于发生表型转换的VSMCs表达收缩标志物减少或丧失,因此利用传统的检测手段人们很难将这些细胞识别出来。近年来,遗传谱系追踪研究显示,VSMCs通过转变为其他表型细胞,如巨噬细胞样细胞、成骨样细胞等参与AS脂质核心与钙化灶的形成[7]。

1.VSMCs合成表型与AS:正常成人血管壁的VSMCs呈收缩表型。在致AS因素的作用下,当VSMCs由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肌细胞形态也发生改变,即由长梭/纺锤形转变为菱形/上皮样。电镜下,收缩表型的VSMCs胞质内可见丰富的肌纤维。而在合成表型的细胞,其胞质内肌纤维较少、粗面内质网增多。在表型转化过程中,细胞出现的这些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是VSMCs功能改变的基础。与收缩表型比较,合成表型的VSMCs表现为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并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如Ⅰ/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9等)促进AS斑块的形成。已有研究显示,TNF-α可通过核因子κB介导的自噬促进VSMCs的增殖、迁移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分泌,提示TNF-α能够促进VSMCs向合成表型转换[8]。此外,由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和炎性细胞释放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IL-1及内皮素-1等多种介质也都具有诱导VSMCs发生表型转换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VSMCs在AS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在AS早期,异常增殖的VSMCs促进斑块的形成;在晚期,VSMCs可以防止纤维帽的破裂,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通过激活AMP活化的蛋白激酶,降糖药物利拉鲁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VSMCs增殖、延缓AS的进展[9]。这一结果支持了抑制VSMCs增殖可以阻碍AS斑块形成的观点。另有研究发现,增殖的VSMCs能够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2019年,来自《Circulation》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无论是全部抗体产生缺陷的Prdm1fl/flCd19cre/+Apoe-/-小鼠还是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特异性缺失的Pax5fl/-Aicda-Cre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表现为斑块内VSMCs减少且增殖能力降低、斑块不稳定性增加。进一步研究显示,外源性IgG抗体可能通过促进VSMCs增殖而改善斑块大小及稳定性[10]。此外,合成表型的VSMCs也可通过进一步合成胶原起到稳定AS斑块的作用[11]。

2.VSMCs巨噬细胞表型与AS:与VSMCs不同,巨噬细胞具有促进AS进展、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作用。在致AS因素作用下,VSMCs还会发生巨噬细胞表型转换。巨噬细胞样VSMCs表达MAC3、MAC2和CD68等巨噬细胞标志物并获得巨噬细胞的特性。它们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激活白细胞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炎性反应。此外,在TNF-α、IL-1β及IFN-γ等致AS因素的刺激下,通过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样VSMCs介导免疫细胞在AS损伤部位募集,促进AS的进展。研究发现,VSMCs向巨噬细胞表型的转换可由斑块内脂质的积累所启动。胆固醇通过下调miRNA-143/145-MYOCD轴诱导VSMCs由收缩表型向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研究者对整合素β3敲除的Apoe-/-小鼠进行观察发现,整合素β3的敲除使得Toll样受体4及清道夫受体CD36在VSMCs表达上调、VSMCs对胆固醇的摄取增加且更易向巨噬细胞转分化[12]。

最近的实验数据显示,AS斑块内曾被人们认为来源于髓系的巨噬细胞,实际上是由VSMCs衍生而来。Allahverdian等[13]对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研究发现,斑块内50%±7%的泡沫细胞表达VSMCs特异性标志物SM α-actin,即斑块内一半左右的泡沫细胞来源于VSMCs。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SM α-actin和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进行复合染色,结果显示40%±6%的CD68阳性细胞表达SM α-actin,提示这40%左右的CD68阳性细胞也为VSMCs来源。研究发现,发生巨噬细胞表型转换的VSMCs吞噬脂质能力增强。此外,促胆固醇流出的ATP结合盒转运体A1在这些VSMCs表达下调,引发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二者共同加剧巨噬细胞样VSMCs的泡沫化进程。与巨噬细胞主要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o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不同,巨噬细胞样VSMCs还可以摄取其他形式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如未经修饰的LDL、乙酰化LDL及酶修饰的LDL。其中,酶修饰的LDL更能有效地诱导小鼠VSMCs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14]。研究显示,巨噬细胞样VSMCs也可表达与胆固醇摄取相关的受体(如LDL受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以及Ⅰ/Ⅱ型清道夫受体等)并上调胆固醇酯化酶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促进细胞对脂质的摄取与储存。虽然发生表型转换的VSMCs与巨噬细胞有相似的性质,但与活化的巨噬细胞比较,其吞噬能力仍然有限。由于巨噬细胞样VSMCs对AS病变内脂质、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等清除能力不足,导致斑块内坏死核心的形成并加剧AS的炎症过程。

3.VSMCs成骨表型与AS:在AS病变内,通常可以在纤维帽处观察到小而弥散的微钙化。随着病变进展,微钙化可以形成大钙化。有研究显示,微钙化可引起巨噬细胞的促炎反应,加剧斑块炎症,从而导致AS斑块破裂;大钙化则被认为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15]。研究发现,VSMCs可通过发生凋亡或向成骨样细胞转换的方式参与AS钙化的形成。伴随着肌细胞标志物表达的下调,发生成骨表型转换的VSMCs表达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及骨钙素等成骨细胞标志物并获得相应的功能。研究显示,ox-LDL、炎性细胞因子等因素可以促进VSMCs向成骨样细胞发生转换[16]。研究发现,17β-雌二醇可以通过促进VSMCs向成骨样细胞的分化来驱动晚期AS病变中的钙化过程[17]。Hofmann等[18]通过建立S100A12/Apoe-/-小鼠AS模型,观察了表达钙结合蛋白S100A12的VSMCs在AS钙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Apoe-/-小鼠比较,S100A12/Apoe-/-小鼠的主动脉根部具有更大的钙化面积且VSM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BMP-2及BGLAP等mRNA水平升高,提示S100A12可能通过促进VSMCs的成骨样转换参与AS钙化。比较蛋白质组学结果发现,与成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相同,VSMCs来源的外泌体也含有钙离子结合蛋白和细胞外基质蛋白。最近研究显示,VSMCs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与Ⅰ型胶原相互作用形成钙结晶的成核位点,促进微钙化的发生。此外,通过抑制VSMCs的成骨样转化及外泌体与Ⅰ型胶原的结合,低聚半乳糖醛酸DP8可拮抗高磷诱导的血管钙化[19]。

4.VSMCs其他表型与AS:新近研究发现,斑块内VSMCs还可以转换为淋巴组织构建细胞(lymphoid tissue organizer,LTo)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等参与AS过程。三级淋巴器官(tertiary lymphoid organs,TLOs),也称异位淋巴组织,是淋巴组织之外存在的淋巴滤泡样结构。目前发现在AS损害部位,TLOs存在于病变动脉周围的结缔组织中,与斑块大小和病变不稳定性呈正相关[20]。在细胞及可溶性介质的作用下,VSMCs经历独特的表型转换而成为LTo样细胞。通过旁分泌作用,LTo样VSMCs分泌淋巴器官形成趋化因子C-X-C基元配体13和C-C基元配体21吸引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进入局部外膜环境形成TLOs。此外,VSMCs还可以表达成纤维细胞标志物肌动蛋白α2,转换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定位到AS病变处。另有研究显示,转录因子21通过促进VSMCs向成纤维细胞表型转换发挥抗AS的作用[21]。

三、展 望

综上所述,VSMCs表型转换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复杂性。近年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们发现VSMCs在AS中的作用并不像以往认知的那么简单。正确识别斑块内VSMCs的不同表型,明确VSMCs表型转换的调节因子、信号通路等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SMCs在AS中的作用。尽管研究显示VSMCs向促炎表型转化促进了AS的进展,然而针对这些细胞的靶向治疗正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特定的药物。体外实验显示,miRNA等非编码RNA可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VSMCs的表型转化过程,有望成为AS治疗的新靶点。因此,阻止VSMCs异常表型转换可能成为AS未来防治的关键策略之一。

猜你喜欢
成骨表型标志物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成骨分化对骨代谢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综述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miR-449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调控的机制研究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骨修复材料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