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02 14:24赵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赵静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才強国为目标,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布局,强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并提出了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成人才强国。人才队伍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推动地区经济形成新格局、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经济发展;科技人才;对策研究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机构的调整,县级市同大城市相比,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县城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等供给相对匮乏,社会包容性同大城市相比稍弱,很多科技人才担心无法施展才华,导致外地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流失重,因此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县级市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做强做优县域经济的关键问题。

一、XX县科技人才建设总体情况

1.在人才结构布局方面

从年龄结构方面看,XX县科技人才在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9岁;从性别上看,男女比例达到45:55,比例趋于平衡;从分布行业方面看,XX县科技人才的行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方面,一些新行业、新能源领域的人才比较缺乏,而且在部门分布中,人才布局不够均衡,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较为集中,民营企业存在人才不足现象;从学历方面看,XX县科技人才的总体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其中博士研究生及以上的科技人才数量未突破百人大关,硕士研究生占比上升,本科学士成为科技人才的中坚力量,大中专学历的科技人才仍占有较高比例;从职称方面看,获得中级职称的科技人才占据最大比例,为40%,没有获得专业职称的比例为18.3%;66.7%的科技人才在单位中不担任行政职务。

2.在社会参与度方面

通过对科技人才责任感进行调研,XX县科技人才有着较高的社会参与意识,78.3%的科技人才一直关注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76.6%的科技人才愿意参与到国家或地方的公共事务管理中来。但是由于参与渠道不畅通、信息缺乏等阻碍了科技人才参与公共事务。据不完全统计,74%的科技人才认为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的渠道不够畅通。当选过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科技人才人数为0,四成左右的人才反映很缺乏参政议政的渠道。大部分人才的建议往往只能通过单位领导、部门提出,约两成的人才认为可以就管理问题公开发表意见或通过媒体进行表达。

3.对工作满意度方面

XX县大部分科技人才对目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比较满意,对如何发挥自己所长、服务经济发展有自己的长远规划。经调查,县相关部门对科技成果奖励、人才引进等政策的宣讲解读比较到位,科技人才从政府部门得到信息的渠道畅通,并普遍认为起到了激励作用,有利于科技人才晋升职务、职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术地位、获取项目资源。但是部分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以及人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薄弱现象。

二、XX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受经济、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XX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科研创新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无法催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高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XX县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较少,虽然近些年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尖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但是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足。尤其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改善,县级市的竞争力明显不足,部分高端人才甚至出现过倒流现象。高精尖人才比例过低,青年人才和基础研发人员数量不多,总体来说科技人才的增量不大,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不能同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匹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科技人才政策不完善

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要不断完善并优化科技人才相关政策,建立健全科技评价机制。近年来,XX县出台了很多旨在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促进科研水平提高、帮助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比如人才政策“黄金30条”的有效实施,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考核细则。但是部分政策还需要完善和落实,尤其是关于人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多头管理、重复评定的现象,比如一个科研项目可能符合多项表彰标准,可以获得多项资金,但是有些项目没有符合条件的表彰标准,无法获得资金,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不均衡。

3.科技人才引进理念不够先进

县域经济环境与大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力薄弱,再加上部分部门和领域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引进理念。目前,XX县招才引智主要通过政府宣传、自我培养、单位及个人引进等方式,对于一些中介机构或猎头公司介绍等途径利用不充分,引才思维略显固化。同时在人才引进考核指标中,更注重人才的数量,对人才质量要求不高,导致高端人才数量较少。

4.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县级市要发展,不但要完善引进科技人才的体制机制,还要健全本地科技人才培育机制,坚持培育科技人才同引进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建立同本地区相适应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目前,XX县科技人才持续性培养机制没有完全真正形成,尤其没有建立各个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储备机制,导致本地部分科技人才受到地域、单位、行业等因素限制,没有纳入人才培育范围之内。同时,对科技人才的培训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培训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长效性。

三、新时代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国家富强需要人才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时期。县域经济一定要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建设一支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

1.提高科技人才社會参与程度,增强人才归属感

科技人才主管部门作为人才与社会参与的桥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给予暖心的激励,把广大科技人才紧紧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

一是各级党政部门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科技人才机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科技人才的沟通与交流,倾听科技人才的呼声,深入了解掌握科技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县级基层组织建设(比如各行业建立相关学会、研究会、科协;科技人才集中的企业、学校成立企业科协、学校科协),吸引科技人才参与其中,加强学术交流,活跃科学思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举荐培育创新型人才,保证科技人才做好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工作,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通过让科技人员拥有向各级人大、政协席位提交议案的权利,以委员身份更好地发挥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的职能。县政协可为科技人才提供一定比例委员名额,以此激发科技人才的社会参与热情,让科技人才能够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2.健全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增强人才吸引力

完善健全科技人才各项机制,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水平,既有利于科技人才开展工作,也有利于增强科技人才的满意度,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

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奖励机制,提高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完善职务、职称晋升制度,根据现实情况适当开放晋升指标,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保护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引导科技人才向高层次发展,保证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的长远规划。

三是根据人才反馈信息,拆除人才流动“玻璃门”,打破“编制”束缚、穿越“身份”障碍,建立程序简化、服务人性化的调入调出机制,有效促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四是完善科技人才薪酬制度,探索建立科技人员年薪制、技术入股制,根据人才贡献给予特殊补贴,调动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出科技人才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精神建设,对贡献大的科技人才给予相应的荣誉表彰,增强科技人才的成就感。

3.树立正确的人才引进理念,保证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端正认识,戒除功利思想,真正认识到引进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才作用发挥的长期性,避免以人才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要合理设置人才标准,既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要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

二是要结合实际需求开展人才工作,不能把引进高层次人才当做脸上贴金、只图好看的行为。为了引进而引进,而是要站在全县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人才工作的意义,引入的人才既满足眼前需要,又利于长远发展。

4.建立科技人才培育体系,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一套符合地区发展的科技人才培育体系。

一是建立后备科技人才库,重点培育本地优秀人才和潜在人才。本地人才生于此、长于此,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愿意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建立本地人才培育体系,使其成为本地人才队伍最坚实的基础。

二是根据政府统筹、部门主抓、个人申请的原则,优化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确定培训重点,从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

三是加强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科技人才。通过培育,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并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重点培养一批技术性人才,带动技术技能人才有序发展。同时与高校联合,通过学校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不断释放科技成果的转化活力。

一个地区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根本就是人才。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选择,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