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人口长寿化,二是人口老龄化。由于健康状况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而恶化,老年人更容易患慢性疾病和重症疾病,直接导致对医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激增。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对医疗保健产品及服务的支付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崛起,成为近年来驱动生物医药产业消费升级的先行力量。未来,伴随人口老龄化和中产阶级的壮大,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内容涉及生物医药发展技术路线、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规范、资金扶持等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我国将重点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聚焦生物医药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加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其中包括基因与生物技术,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快速扩张,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57万亿元,在2025年将突破5万亿元,年均增速约8%。从地域分布来看,产业布局重点突出,区域集聚程度加强。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为核心,川渝、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拥有国内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外包服務、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经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从投融资方面来看,近6年生物医药一直是投融资的热门领域,并且每年的投融资总额均保持正增长。
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比如药品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落地,简化了审批程序,加速了产品上市,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近几年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在创新研发上投入大量资源并陆续开花结果。国家政策及资本市场的加持,为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培育了良好的土壤,孵化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性产品,提升中国在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的地位,推动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实力升级,未来将有望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过去生物创新产品通常在获得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之后,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并引入到中国市场。但近年来,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生物创新企业,率先开始在中国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获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国研发数据得到美国FDA的认可,利用桥接试验引入到美国乃至全球其他地区。此外,许可引进等创新模式也正在业内盛行。当前创新模式将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已成大势所趋,未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更多创新模式还将显现,并带来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突破,数据及智能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一方面,研发智能化。全球大量药企已经开始探索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相结合,通过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提升研发效率。目前主要智能化应用包括开展新药设计、理化性质预测、药剂分析、疾病诊断靶标、药物组合使用等研究,并且在药品研发过程中数据已经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协同。生物医药产业业态复杂化程度高、细分领域多,各产业链环节间信息孤岛较为严重,产业协同效率较差。如何构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资源协同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加速信息及资源的流通及交易频度。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中的数字科技赋能有望随着时间的积累在中国达到常态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