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荡, 殷世武, 潘升权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抗凝治疗是DVT的基础性治疗,一般在DVT诊断明确后24 h内进行,且需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1]。抗凝药物应用过量会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则达不到预期疗效,因此对于DVT患者,正确评估凝血状态对于调整抗凝治疗至关重要[2]。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常规凝血试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3]。血栓弹力图实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动态检测和分析凝血状况的一种非侵入性诊断仪器,临床上用于评定患者的凝血全貌[4]。本文将通过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比较两者在判断DVT患者凝血状态的价值。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介入科进行治疗的DVT患者87例,年龄24~93(60.93±16.70)岁,其中男42例(48.3%),女45例(51.7%)。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下肢深静脉彩超、下肢深静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患有DVT;(2)所有患者接受正规抗凝治疗;(3)所有患者同时检测TEG、常规凝血指标及血常规;(4)临床资料完整;(5)具有较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1)术前2个月内服用抗凝血药物者;(2)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严重血液病者;(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2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3管,其中2管采用3.2%柠檬酸钠真空抗凝采血管进行采集,每管3 ml。随后各用一管血进行TEG和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两种检查需同时进行,且均在2 h内完成。另一管采用EDTA-K2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及PLT的具体参考值范围[5]见表1。
表1 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试验及PLT的具体参考值范围
1.2.1 TEG检测 使用西芬斯CFMS血栓弹力图仪(中国乐普公司)进行检测,同时配套使用其分析仪、试剂和软件系统。在血栓弹力图仪上装载一套普通杯,用1 ml移液器移取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样本1 ml到试剂1(生理盐水+0.3 mg/ml高岭土)瓶中,使之充分混匀,静置4 min激活血液。随后移取20 μl试剂2(0.2 mol/L CaCl2)到普通杯杯底,激活完成后,移取340 μl试剂1瓶中的血液至普通杯中,开始测试。测试过程约30 min,如观察纤溶过程需延长至1 h。
1.2.2 凝血四项检测 将抗凝全血离心后,分离血浆,使用ACLTOP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检测PT、APTT、TT和FIB。
1.2.3 PLT检测 采用全血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型号LH750)和配套试剂进行检测PLT。
2.1两种凝血检测方法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TEG的R值与PT、APTT呈正相关(r=0.231,r=0.395);TEG的K值与APTT呈正相关(r=0.237),与FIB、PLT呈负相关(r=-0.521,r=-0.431);TEG的α-angle与FIB、PLT值呈正相关(r=0.542,r=0.471);TEG的MA值与FIB、PLT值呈正相关(r=0.674,r=0.5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凝血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2两种凝血检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TEG的MA值与PLT和FIB的Kappa值分别是0.148、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的K值与PLT和FIB的Kappa值分别是0.018、0.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的α-angle与PLT和FIB的Kappa值分别是0.071、0.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两种凝血检测方法各参数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分析结果(n)
表4 两种凝血检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3.1对于DVT患者,在抗凝治疗时,准确地监测评估凝血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于凝血状态的检测大多使用常规凝血试验,包括PT、APTT、FIB等。TEG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系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检测血液的凝固状态,其测量的凝血参数主要有R值、K值、α-angle与MA值等[6]。本研究发现:(1)R值与PT、APTT均呈正相关,表明R值与PT、APTT均可以准确反映DVT患者的内源性以及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的功能,究其原因是R值反映的是纤维蛋白凝块初始形成的时间,它主要代表凝血因子的数量和功能[7]。(2)K值与APTT呈正相关,当血液呈高凝状态时,K值与APTT均会降低。(3)K值与FIB、PLT均呈负相关,而α-angle与FIB和PLT值均呈正相关,这是由于K值与α-angle均反映FIB的质和量以及血小板的功能,血凝块形成速度所需时间主要受FIB和PLT的影响,这表明K值与α-angle是血凝块形成速度的有效反映方式[8-9]。在过量使用抗凝药物而导致血液呈低凝状态时,K值延长而α-angle减小。(4)MA值与FIB和PLT值均呈正相关。MA值与FIB含量及血小板有较大的相关性是因为MA值反映的是纤维蛋白凝块性质和血小板活性[10-11]。(5)在众多参数中,仅MA值与PLT和FIB有较差的一致性,这可能是因为凝血常规只能反映复杂和动态的凝血过程的部分片段,且只能测量各凝血成分的数量而无法评估功能,对实际凝血功能不能很好地表现[12]。而TEG评估的是凝血过程的所有阶段[13]。
3.2陈祺等[14]对106例重症监护室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TEG中的K值、MA值、α-angle均与FIB存在显著相关性,其R值与PT、APTT均存在显著相关。另外,TEG与常规凝血试验这两种检测方法仅对评估FIB功能具有较为可靠的一致性,对其他指标的评估则一致性较差。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相符。周宋元等[15]的研究也表明,TEG与凝血常规四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差。
3.3与常规凝血试验相比,TEG可以实时评估凝血过程的不同方面,包括血块形成速度、最终强度以及稳定性,并且可以测定纤维蛋白溶解,分析血小板功能。TEG可以反映参与凝血的细胞和血浆成分与纤溶系统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16-17]。因此,TEG监测的各项参数可以被认为是评价凝血状态和指导调整抗凝治疗的有价值的指标[13,18]。
综上所述,对于抗凝治疗的DVT患者,其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呈现显著相关性,但二者一致性较差,两种方法尚无法相互替代。TEG提供了常规凝血试验之外的补充信息,使专科医师能够更好地了解DVT患者凝血状态的演变。因此,TEG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